摘要: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为一位48岁、血型为O型的尿毒症患者实施了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而这份生命的馈赠,来自他80岁高龄、血型为A型的父亲。这场跨越了ABO血型不相容与供体高龄双重挑战的手术,延长了患者预期寿命,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标志着我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为一位48岁、血型为O型的尿毒症患者实施了亲属活体肾移植手术。而这份生命的馈赠,来自他80岁高龄、血型为A型的父亲。这场跨越了ABO血型不相容与供体高龄双重挑战的手术,延长了患者预期寿命,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也标志着我院在复杂肾移植领域的国内领先水平。
受体郑先生年仅48岁,因长期受高血压困扰,最终发展为高血压肾病、尿毒症,必须依靠透析维持生命,透析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工作生活,生活质量更是无从保证,肾移植成为延续生命、重获新生的唯一希望。在家属配型中,其80岁的老父亲毅然决定捐肾救子。
然而,这条救子之路布满荆棘。首先,供受体之间存在ABO血型不相容(父A型,子O型),这会导致受体体内存在强大的抗A抗体,移植后会发生极为剧烈的超急性排斥反应,是移植领域的“高危区”。其次,供者年事已高,80岁高龄,并且身体状况复杂:8年前曾因外伤导致颈椎损伤手术,卧床1年后方能有限活动,日常需轮椅出行;供肾手术前3月还因腹主动脉瘤及髂动脉瘤行腹主动脉支架腔内隔绝术+左侧髂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还高血压近10年,目前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控制。这一切,都使得老先生作为供体的风险与移植肾的远期功能面临严峻考验。
面对如此复杂的病例,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了包括器官移植、肾内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重症医学科、输血科、血管外科在内的多学科专家团队(MDT)进行联合会诊。
针对ABO血型不相合这一核心难题,团队为受体郑先生制定了一套详尽的“脱敏”及免疫诱导治疗方案。通过术前应用利妥昔单抗等药物,并结合血浆置换/免疫吸附技术,精准、高效地清除了其体内预存的血型抗体,成功“铺平”了移植的免疫学道路,将发生剧烈排斥反应的风险降至最低。
而对于高龄供体的安全问题,专家团队更是倾注了心血。经过极其详尽的术前评估,包括心、肺、肝、肾及血管影像学等全方位检查,综合判断其残留肾功能完全满足捐献要求,且身体各项机能指标均在可控范围内。麻醉与手术团队为老先生量身定制了周密的手术及围术期管理方案,特别是手术过程中,麻醉科主任王锷教授亲自实施麻醉,麻醉团队为患者保驾护航,克服术中过敏性休克,确保了这位“特殊”的供者能够平安度过手术难关。
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由湘雅医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贺志军教授、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谢晋良教授坐镇指导,丁翔副主任医师领衔的手术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成功为父子俩实施了同种异体肾移植术。郑先生手术过程顺利,血流开放后,父亲的肾脏在儿子的体内即刻分泌出清澈的尿液,标志着移植肾成功实现了功能。
术后,在器官移植中心护士长张小琼带领的护理团队精心治疗与护理下,郑先生恢复良好,现已摆脱了透析的束缚。更令人欣慰的是,老父亲在经历手术后,身体顺利康复出院。
最终,这对父子均安全出院,开启了全新的人生篇章。儿子承载着父亲赋予的第二次生命,而父亲则用无私和大爱书写了医学史上的感人传奇。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湘雅医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经典范例,不仅考验着我们的外科技术,更考验着医疗团队在围术期管理、免疫调节、高龄患者麻醉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它证明了,在经过严格、科学的评估和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后,即使是高龄、合并多种疾病的亲属供肾,以及ABO血型不相容的移植,同样可以取得圆满成功,这也为更多终末期肾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来源:健康来点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