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33万平方公里,年产4340万吨大米,黑龙江面积47万,产多少?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11:27 1

摘要: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平时吃饭,锅里飘着香气腾腾的大米,包装袋上却写着“越南进口”。跑到几千公里外买米,这事听起来就挺反常。但进了超市一看,确实不少人挑的都是越南香米、泰国香米,价格还不便宜。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咱平时吃饭,锅里飘着香气腾腾的大米,包装袋上却写着“越南进口”。跑到几千公里外买米,这事听起来就挺反常。但进了超市一看,确实不少人挑的都是越南香米、泰国香米,价格还不便宜。

可咱国内也不是没地种米啊,黑龙江不就号称“中国粮仓”吗?地大、土肥、机械多,东北大米在电商平台上也是常年热销。可如果真这么厉害,咱为啥还得进口大米?是口味问题,还是产量真赶不上?

查了下数据,越南国土面积33万平方公里,不如黑龙江大,年产大米4340万吨。黑龙江面积47万,水稻产量却还不到越南的一半。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可别小看这一碗米饭,它背后是国家安全的命门。“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这是实打实的国家战略底线。

越南怎么种出那么多米?黑龙江的“北国粮仓”到底扛不扛得住这口饭?

越南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南部一年三熟、北部两熟,水稻几乎全年无休。你黑龙江再地广人稀,也抗不过人家一年三次播种的节奏。

而且越南人真的是“全家总动员”种水稻。全国约1亿人口里,超过40%都在干农业。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报告显示,越南有1100万公顷耕地,其中80%种的是水稻。

当然,别光看热闹。越南的大米“奇迹”背后,也不是没有隐患。

大量人力密集型的传统农业,虽然短期内产量高,但长远来看,抗风险能力就弱了。一场天灾、一轮旱涝轮回,就会有很大的损失。

越南政府为了刺激出口,对农民和出口企业都给了不少补贴,甚至有点“压榨式”推动出口。2023年,中国从越南进口了67万吨大米,成了最大买家,这是越南“外贸优先”的成果。

高产、高出口的背后是科技投入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长期拼的是天吃饭,外加人力堆砌,能撑多久?

再说黑龙江。这块地,有点像是农业界的“沉稳老干部”,不花哨,但实打实能干事。

地广是真的,47万平方公里,几乎是越南的1.5倍。但你要说它种得少,那也不公平。

2023年,黑龙江大米产量2895万吨,虽然比越南少,但人家是一年一熟,天寒地冻、雪落成山,能干成这样,已经算是“寒地奇迹”。

而且,这地儿的黑土可不是一般的土。全球四大黑土带之一,养分足。黑龙江的黑土地肥沃度高、保水保肥能力强,是种粮的“黄金地段”。

虽然一年只能种一季,但人家靠的是科技。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卫星遥感全都用上了。你在越南能看到一地农民弯着腰插秧,在黑龙江,可能就一个人开着拖拉机,顺带还刷着抖音。

黑龙江的智能农业技术已经让人力成本下降30%,产量还在逐年提升。2023年全省粮食总产量7541万吨,全国第一,这不叫“粮仓”,谁配得上?

还有个关键点,那就是粮食质量。

东北大米因为生长期长、昼夜温差大,加上黑土加持,口感好、弹性强、香气足,已经成为高端大米的代名词,“五常大米”的名号可是响当当的。

别看越南大米便宜,但真要讲究吃法,东北米才是“饭圈顶流”。

而且,黑龙江的粮食自给率高达235%。自己吃完还能分给别人,再拉出去卖。

那么,既然黑龙江这么能种,咱怎么还进口那么多越南米?

这就得回到“吃”的多样性上来。

不是所有米都拿来煮饭的。越南米适合做米粉,泰国米适合做甜品、炒饭、寿司……而且一些南方城市口味偏软,越南米正好对胃口。

2023年,中国进口大米约600万吨,占全年消费量的3%左右。听起来不少,但其实主食供给还是靠自己家门口的地。

进口更多的是为了调剂结构、优化资源,而不是“我们不够吃”。就像你家有厨房,也偶尔点个外卖,不代表你断粮了。

再说储备,中国早就把粮食安全提到战略高度。东北三省的粮食产量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黑龙江就是主力军。高产、稳定、可调剂,关键时候能顶得上。

拿日本对比一下就更明显了。日本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7%,一闹国际风吹草动,米价飙升、供应吃紧。而中国的水稻、小麦自给率都在95%以上,就算全球不卖米了,咱也照样能吃饱。

而且,中国政府压根没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藏粮于地,耕地保护红线一直死守着;藏粮于技,像“数字农田”“耐寒水稻”这些项目,正在悄悄改变农业格局。

从越南到黑龙江,从热带水田到高寒黑土,这其实不只是两个产区的较量,更是农业模式的差异。

越南靠的是天时地利和人口红利,黑龙江拼的是科技赋能和系统管理。一个靠量取胜,一个讲究质稳。

越南的高产看似亮眼,但背后是对自然的持续透支;黑龙江看起来不够快,却在稳扎稳打保底线。

中国的粮食安全,讲究的是“平衡术”。进口可以有,但根基不能丢。像黑龙江这样的粮食大省,不只是种田的,更是稳住国家饭碗的压舱石。

只要黑龙江还在沉默地耕耘,这口饭,我们就能一直端在自己手里。

参考信息:商务部《越南大米迎来掌握市场主动权机遇》2023-12-26

食品伙伴网《越南稳产保农产出口》2024-06-03

商务部《2023年越南大米出口创历史新高》2024-01-02

来源:明月文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