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理上的毗邻,让中韩的对话如同老友重逢,既熟悉又充满新的发现。继2024年成功举办“工艺的语言——中韩工艺交流展”后,吴文化博物馆再度携手驻上海韩国文化院共同举办“服之艺——中韩服饰艺术交流展。”
一套服饰,能讲出多少精彩的故事?一衣带水的两国,会开启怎么盛大的对话?
地理上的毗邻,让中韩的对话如同老友重逢,既熟悉又充满新的发现。继2024年成功举办“工艺的语言——中韩工艺交流展”后,吴文化博物馆再度携手驻上海韩国文化院共同举办“服之艺——中韩服饰艺术交流展。”
服饰作为人类文明最具生命力的文化符号之一,是中韩两国在悠长的历史中彼此观照、互为启迪的艺术见证,也共同参与书写了东方美学的绵长诗篇。本次“服之艺——中韩服饰艺术交流展”由驻上海韩国文化院和苏州吴文化博物馆主办,并得到韩国SAVINA美术馆、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分为“色·才”、“形·样”两个部分,集中展示57件来自中国和韩国的服饰艺术作品,无论是当代工艺大师参照传统服饰进行制作的服饰作品,还是依托传统服饰元素进行再创作的绘画、装置、多媒体等各类艺术品,都力图通过服饰艺术建立传统与当下、过去与未来的新链接,构筑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新起点。
2025年10月31日,“服之艺——中韩服饰艺术交流展”即将在吴文化博物馆一楼公共区域、二楼吴颂展厅及博物馆建筑外立面开启,我们精心编织独特空间,让服饰成为最生动的语言,让文化交流变成最有趣的游戏。期待与您相遇在这场跨越时空的服饰盛会上,共同见证文化互鉴的璀璨火花。
色●材
五行与五色
中韩两国传统服饰的色彩审美深受“五色”理论影响。“五色”理论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五行”思想,大致形成于西周时期。
《尚书·洪范》中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五行”理论不仅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宇宙观、自然观的体现,更深刻影响了东亚文化的发展。
韩国同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色彩意识,尤其是对白色的偏爱,白色象征白净素雅,是韩国民族性的一种象征,因此韩国也被称为“白衣民族”。
色彩与秩序
“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章德,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后汉书·舆服制》
以服饰的色彩作为区分社会成员身份和社会地位这一观念,从西周至春秋时便已产生。及至隋唐,品色服制度逐渐成型。
质料与工艺
质料,即制作服饰的原材料,是构成服装的最基本要素。质料的使用不仅反映人类资源利用的能力,也是工艺发展水平的体现。动物皮毛、麻、葛是先秦时期较早使用的服装原料;秦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丝绸的使用达到了新的高度,平民仍以麻布、葛布为主;隋唐时期纺织技术达到新高度,绫、罗、锦等高档丝绸面料大量生产,服饰纹样也多彩丰富,盛唐气象扑面而来;宋元时期棉花的种植与纺织技术出现转折,棉布为上层人士所喜爱;及至明清,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平民服饰的主要材料,丝绸工艺空前繁荣,江南成为全国丝织业的中心。
韩服的材料运用与中国传统服饰的材料互相融通。
艺术家关注韩服与包袱布共有的特性:柔软的薄纱材质不受物体或人体大小限制,展现包容与流动性。通过艺术家的“金氏写实主义”技法重塑的韩服包袱布,从视觉意象延伸为国际文化交流的媒介,同时传递“包容万物”的精神。此外,传统韩服彩袖图案蕴含着“祝福”的含义——无论是身着韩服还是收到包袱布包裹的礼物,都寄托着对受赠者幸福与健康的美好祈愿。
作品中薄纱布料摩擦发出的细微声响,为观众提供了视觉与听觉相交融的共鸣体验。布料碰撞与摩擦产生的声音加深了感官层次,刺激观众的五感,使其能够更沉浸地与作品互动。
形●样
共性与个性
服饰是文化交流具象化的载体。韩服的演变历史与中国传统服饰关系密切。韩服真正开始个性化发展是从朝鲜王朝(1392年至1910年)中期开始,韩服特别是女装逐渐向高腰发展,但官服、朝服等重要礼服,仍一直延续着较多中国特色。
通过这一过程,使福温公主阔衣所蕴含的美学价值与文化意义在现代得以再现。
作品中融合了传统材料白瓷土的纯白、晶莹透明的结晶釉、黄金与白金的华丽,以及韩服面料的多彩,为每件作品赋予独特的意义与美感。
纹与样
作品运用数码摄影与计算机技术,将韩服的动态与传统舞蹈之美转化为重复与自由相结合的图案:近距离观赏时可观察韩服精细的外观特征,远观则化为抽象图案,突显韩服的造型特点与曲线之美。作品中出现的舞者形象,是艺术家利用深度伪造(Deepfake)等数字技术重构自己的形象而成。通过传统元素与现代数字技术的结合,Lee Jung-geun探索了真实与虚拟、具象与抽象交融的当代艺术可能性,同时思考如何将个人身份认同与尖端技术发展融入艺术实践。
新罗天马冢金冠、朝鲜时代传统韩服图像与宇宙背景及几何图形相结合,为观众提供视觉上颇具趣味的体验。通过韩服文化跨时空的延续性,展现传统与现代的交流。从不同角度观赏这件作品时,可观察到随着柱状透镜技术效果产生的图像变化,这显示韩服不仅是过去的遗产,更是在当下与未来依然生动的文化遗产。
服饰与人
作品表达了对两位女性艺术家生活与艺术的深切尊重与理解,展现了她们作为女性艺术家在面临困难与社会壁垒时仍坚持追求梦想的意志。
作品中登场的虚拟人物“世人”,寓意为“来自世界之外的存在”。这位穿着德惠翁主遗物——彩袖鞋与彩袖韩服的“世人”,展现了现实中因内心痛苦而饱受精神疾病折磨,却又充满艺术感受力的德惠翁主内心世界,将她梦想中的韩服形象投射出来。
结 语
丝绸与彩缎交织,古韵与新潮共鸣。针线间流转的不只是技艺,更是对美共同的追求,亦是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友好交往的方式。2025年10月31日,来吴博告别日常的喧嚣,步入这个光影交织的时空长廊,见证中韩服饰文化展开一场跨越山海的对话。
文化从未止步于过去,每一次重逢,都是一次新的生长。我们期待与您的相遇,见证这场关于美的奇遇
【特展信息】
服之艺——中韩服饰艺术交流展
展览时间:2025.10.31~2025.1.25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一楼公共区域、二楼吴颂展厅
来源:吴文化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