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卒中日 | “分秒必争”不是口号!如何快速认、科学防?答案都在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10:41 1

摘要:如果有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极有可能是脑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气温骤降,脑卒中进入“高发季”!

10月29日世界卒中日

今年的主题是

“尽早识别,立刻就医”

别等身体发出危险信号才慌神

早一秒识别、快一步行动

可能就是生死之差

今天这份科普

从“怎么快速识别卒中”

到“高危人群避坑指南”

全是能救命的实用干货

一起来看!

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120”和“BE FAST”口诀是适用于民众的可迅速识别脑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

1.“中风120”口诀:

“1”代表“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代表“2只手臂是否出现单侧无力”;“0”代表“聆(零)听讲话是否清晰”。

如果有任何一个症状突然发生,极有可能是脑卒中,要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

图片来源:卒中地图

2.“BE FAST”口诀:

“B”——Balance是指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突然出现行走困难;“E”——Eyes是指眼睛,突发的视力变化,视物困难;“F”——Face是指面部,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A”——Arms是指手臂,手臂突然无力感或麻木感,通常出现在身体一侧;“S”——Speech是指语言,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的语言;“T”——Time是指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请勿等待症状自行消失,立即拨打120获得医疗救助。

图片来源:卒中地图

脑卒中为何在天气转凉时高发

气温变化与脑卒中患病风险密切相关。温度每降低1摄氏度,罹患脑卒中的风险升高1.13%,脑卒中死亡风险升高1.2%。这可能是由于寒冷的天气使人体的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小板升高、血压易波动、血液黏度增加所致。因此,一旦进入秋冬季节,我们更应该注意预防脑卒中。

图片来源:健康中国

脑卒中“候选人”有5个共性

清华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对25具脑梗患者的遗体进行解剖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者的大脑存在微小动脉硬化灶和脑内微出血灶,同时还存在久坐、慢性脱水等共性特点。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团队则对260具脑梗患者遗体进行系统解剖后发现,其共性特征包括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高等。

总体来看,易患脑梗的人群有以下共性。

1.饮食不当

高盐、高糖、高脂饮食会持续损害血管内皮,是脑梗年轻化的重要推手。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此前刊发研究称,每日少吃3克盐,脑梗风险可降低20%。另有研究显示,吸烟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不吸烟者的2~3.5倍。

2.久坐不动

久坐会减慢血液循环,增加血液黏度和血栓形成风险。既往研究显示,每日静坐超过8小时的人,脑梗发生风险可升高20%。

3.慢性脱水

身体长期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流减慢、脑灌注不足。既往研究显示,脱水可使脑梗风险增加近2倍。

4.脑小血管病变

一方面,很多脑梗患者存在微小动脉硬化灶。长期高血压、糖尿病可损伤小血管内皮,导致脑内血管狭窄甚至堵塞,形成多发性脑小缺血灶,在影像报告中常表述为腔隙性脑梗。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轻微头晕、记忆力减退,多数甚至没有症状。

图片来源:生命时报

另一方面,高血压、吸烟、长期饮酒、脑淀粉样血管病等,可导致脑内微小血管破裂,渗出的血液在脑组织中形成微出血灶。

若头颅核磁共振成像(MRI)显示多发性微出血,常提示小血管病变已较严重,这类患者容易发生脑出血,脑梗的风险也较高。

5.夜间高血压

正常人夜间血压会较白天降低10%~20%,但部分人的夜间血压反而会升高,被称为“非杓型高血压”,常见于有睡眠呼吸暂停、焦虑、失眠及深夜进食人群,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有关,其脑梗发生风险为普通人的2倍。

高发季如何科学应对?

本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需要注意:

1.不宜突然发力:突然发力可使血压突升,易损伤血管。平时排便不可用力过度,不宜猛回头,早上不要一骨碌爬起床。

2.洗澡时间不能太长:热水可使全身血管扩张,加上待在密闭环境中,大脑和心脏易缺血缺氧,增加意外风险。洗澡控制在15分钟以内;调节好水温,在饥饿和饱餐状态下都不要洗澡。

3.早晚注意添衣服:一早一晚外出可以酌情添加衣服,不宜久吹凉风。

图片为AI生成

4.不宜晨练过猛:清晨交感神经兴奋性高,易引起血压上升。高血压人群建议将晨练时间推迟到上午10点或下午。

5.尽量不动怒:情绪激动会导致血压骤然升高。急脾气的人多提醒自己,做事三思而后行,平时学学种花、养鱼、书画等,以陶冶性情。

卒中是一种急性发作的慢性病

关键在于预防

高危人群在高发季不妨多留个心眼

注意识别危险信号

及时调整不良生活方式

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危险的发生

来源:榆林市健康教育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