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星链商业化到国产星座起飞,低轨资源“七年竞赛”鸣枪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0:36 1

摘要:之前师爷线下与部份投资者兄弟面聊时提到的卫星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兼具军事安全与商业应用双重属性,在低轨资源争夺、技术突破及政策驱动下,产业链投资机会正从主题炒作向业绩兑现过渡。

师爷关注到上证指数在4000点关键点位争夺中,市场风格转向寻找高确定性成长赛道。

之前师爷线下与部份投资者兄弟面聊时提到的卫星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兼具军事安全与商业应用双重属性,在低轨资源争夺、技术突破及政策驱动下,产业链投资机会正从主题炒作向业绩兑现过渡。

商业航天与卫星互联网行业正处于战略价值凸显与商业化拐点显现的关键阶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 资源争夺白热化: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先到先得"规则,全球低轨卫星申报量已超10万颗,SpaceX星链在轨数量占比超80%,垄断Ka/Ku核心频段。我国需在7年内发射首颗卫星,否则资源失效,这倒逼国网、G60等星座加速部署。目前国内"千帆星座"在轨卫星数量为108颗(截至2025年10月),距离3万颗目标仍有巨大空间。

2. 商业验证突破:SpaceX星链业务2024年收入达78亿美元(占其总收入66%),用户数突破460万,证明了低轨卫星的盈利模式。国内消费端,华为Mate 60 Pro带动直连卫星手机销量超1600万台,比亚迪推出车载卫星通信,打开了C端市场天花板。

3. 产业链成本优化:我国可回收火箭技术取得突破(快舟十一成本约6000美元/千克,虽仍高于SpaceX的2700美元/千克),但复用技术落地后有望大幅降本,为大规模发射铺平道路。

卫星制造与运营(师爷手搓表格)

中国卫星是国内唯一卫星整机制造上市平台,主导"鸿雁星座""千帆星座"等国家项目,年产能超300颗,单星成本较国际低30%。尽管2024年净利润为负,但随着星座建设加速,未来业绩有望改善。

中国卫通是我国拥有自主可控通信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商,运营管理着优质的在轨民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覆盖中国全境及周边地区。2024年实现净利润5.68亿元,毛利率27.70%,是卫星运营环节的龙头企业。

中国卫通作为我国唯一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企业,依托18颗在轨高轨通信广播卫星(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建成国内首张高轨卫星互联网,服务场景覆盖多个关键行业与民生领域,具体包括:

广播电视传输:为全国超1.54亿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支撑国家广播电视安播体系,保障春节、两会等重大活动的4K/8K超高清节目上星与安全播出。

航空通信:为航空领域提供机载宽带接入服务,满足空中旅行对高速互联网的需求,已与多家航司及航空应急项目签署网络服务合同。

海洋与航运:为海上能源平台(如海油平台)、远洋船舶提供稳定通信链路,持续扩大Ka频段在海上油气勘探与运输中的应用规模。

应急通信:作为国家一类应急通信保障队伍,为林草、消防、地震等应急场景提供高通量卫星通信支持,已为35个高危冰湖部署视频监测预警系统。

能源与自然资源:服务于能源企业Ka速率池项目,推动卫星互联网纳入林草行业森林防火应急装备采购技术规范,实现远程监测与数据回传。

车联网与个人消费:与212越野车有限公司合作,面向T01车主推出“卫星互联网租赁套餐”,实现荒野地区高速网络接入,拓展C端个人用户市场。

国际服务:在东南亚(印尼、老挝、泰国)、中亚(乌兹别克)、中东及非洲等地区,为当地电信运营商、政府及中资企业提供卫星传输与互联网接入服务。

中国卫通拥有《基础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具备卫星移动通信、固定通信、互联网接入等全业务资质,正加速构建“卫星运营服务+网络系统集成+综合信息服务”协同发展格局。

核心部件与配套(师爷手搓表格)

雷科防务专注于卫星装备制造,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5.42亿元,毛利率达36.43%,体现了其在卫星制造领域的技术优势。尽管净利润为负,但随着卫星发射量增加,业绩有望改善。

苏试试验是一家工业产品环境与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与综合分析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32亿元,同比增长8.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增长7.14%。公司在卫星载荷测试、环试+芯片检测领域具有优势。

地面终端与应用(师爷手搓表格)

华力创通是国内首批获得完整国防军工准入资质的股份制企业,参与完成了北斗导航、天通卫星通信等国家重点专项任务。尽管2024年净利润为负,但其在卫星导航仿真测试领域的技术积累深厚。

星网宇达是国内较早致力于无人系统开发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覆盖了惯性导航、光电探测、卫星通信等无人系统核心部件以及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等无人系统整机。2024年营收4.23亿元,毛利率21.16%。

1. 星座建设加速:我国低轨卫星产业正进入加速发展期,2024‑2030年是关键窗口期,需在14年内完成卫星部署,否则将失去轨道和频谱资源。行业预计仅国内的低轨卫星产业,未来五到十年将会达到八到十万亿规模。[10]

2. 技术持续突破:相控阵天线、星间激光通信和霍尔电推进等关键技术推动低轨卫星性能提升。有源相控阵天线通过灵活波束控制提升通信质量;星间激光通信具备大容量、低SWaP和高安全性;霍尔电推进技术则因高比冲、低功耗等优势,成为卫星姿控主流方案。

3. 商业化应用拓展:卫星通信在旗舰手机的支持下(如华为Mate 60 Pro),打开了C端市场天花板。车载卫星通信、物联网等应用场景也在快速拓展,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4.产业链协同发展:随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启用,发射效率与频率提升,为大规模组网提供保障。传统科研院所与新兴商业航天企业协同推进,形成多元研发制造体系。

按ITU发射要求中性测算,2030年国内卫星制造市场规模达377亿元,相控阵天线、激光通信载荷等关键部件供应商(如臻镭科技光库科技)受益于批产需求。关注参与国网、G60星座配套的卫星平台企业(如银河航天微纳星空),其技术壁垒与产能扩张能力是关键。

地面终端与芯片(消费级爆发切入点):

手机直连卫星芯片需满足低功耗、小型化要求,华为合作伙伴(如华力创通)已率先卡位;低功耗天线技术企业(如海格通信)有望受益于汽车、手机多场景渗透。2025年通信设备市场规模预计123亿元,CAGR达16.79%,终端降价将驱动需求放量。

运营与服务(长期现金流支撑):

国家队主导的卫星运营(如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在航空、航海领域已实现商业化(海星通覆盖全球95%航线),2024年国航C919机上互联网应用落地,验证高轨卫星变现能力。通信服务市场2025年规模114亿元,航空、应急等政策驱动领域增速领先。

低轨卫星是6G核心底座,支撑超高速率与全域无缝连接需求,#低轨星座规模化建设推进,卫星天线等核心器件供需缺口扩大,行业景气度飙升。

通宇通讯是国内6G与卫星通信双赛道龙头,手握500+核心专利,掌握太赫兹、毫米波天线等关键技术,产品适配诺基亚6G架构,#已供货诺基亚、华为等巨头,低轨卫星产品打入海外供应链并斩获订单。

这些信息也有关注的必要哈,师爷只是提示一下您关注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决策需谨慎。

转发给您也在寻找金股财富密码的兄弟哟。✅

来源:财经周师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