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母亲花近4万买回的‘方盒子’,我真是欲哭无泪!”刘晨的一声叹息,道出了无数家庭的无奈与担忧。这个看似普通的“方盒子”,学名“高压电位治疗仪”,米白色外壳,大小近似鞋盒,通过导线连接坐垫,接通电流,人一坐上去就开始所谓的“治疗”。可谁能想到,这背后竟隐藏着
“看着母亲花近4万买回的‘方盒子’,我真是欲哭无泪!”刘晨的一声叹息,道出了无数家庭的无奈与担忧。这个看似普通的“方盒子”,学名“高压电位治疗仪”,米白色外壳,大小近似鞋盒,通过导线连接坐垫,接通电流,人一坐上去就开始所谓的“治疗”。可谁能想到,这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多的猫腻和风险。
▲10月20日,北京市海淀区罗庄南里宏嘉丽园科治好门店内,内间摆放着高压电位治疗仪
今年70多岁的刘晨母亲,在邻居的推荐下,走进了北京市西城区的一家科治好门店。店员那一张能说会道的嘴,不断暗示这“方盒子”能“包治百病”。老人在一番“洗脑”后,竟毫不犹豫地用自己辛苦积攒的养老钱买下了这台机器。刘晨母亲的遭遇并非个例,社交平台上,从十多年前到现在,一直都有投诉科治好高压电位治疗仪“骗钱”的帖子。购买者大多是儿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他们起初只是进店免费体验,却没想到陷入了虚假宣传、洗脑、打感情牌、饥饿营销等一系列套路中,最终“铁了心要买”,任儿女怎么劝都没用。
今年10月,新京报记者深入探访了北京市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和海淀区的多家科治好门店。眼前的场景令人震惊,每家店平均每天接待超过100人次体验,来者大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在店员的口中,这个“方盒子”简直成了“万能神药”,鼻炎、“三高”、腰椎滑脱、心血管病、帕金森病,无论慢性病还是疑难杂症,使用后都“有效果”。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10月20日,北京海淀区罗庄南里宏嘉丽园科治好门店内,不乏老人带孩子来体验高压电位治疗仪
作为第三类医疗器械,科治好门店在售的高压电位治疗仪有着严格的使用规定。医疗器械注册证上明确写着,该产品应在医疗机构中使用,用于缓解头痛、肩酸背痛、失眠和慢性便秘症状。然而,这些门店却公然违规,让老人在非医疗机构的环境下使用。医疗器械质量法规专家李弘直言:“上述行为涉嫌虚假宣传,这是高压电位治疗仪市场中的常见问题之一。”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种具有较高操作风险的医疗器械,竟由未经专业培训的老人在家自行操作。一旦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头晕、昏厥等伤害,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死亡。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店员为了推销产品,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先是以免费体验引流,把老人吸引到店里。在如同教室般的内间里,店员先在白板上写下今日接待人数和首次体验人数,然后强调免费体验后要向周围人推荐,尽可能带“新朋友”来试试。
▲10月21日,北京丰台区镇国寺北街门店内,店员用测电仪器靠近正在体验治疗仪的记者,指示灯亮起。
接着,店员开始大肆宣扬产品的“神奇功效”。他们宣称该仪器市场认可度很高,多次获评“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承诺企业”称号。可记者在中国质量检验协会官方网站检索后发现,该企业只是在2022、2024和2025年参与了“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承诺”活动,只是发布了承诺公告而已。与此同时,该公司还不断被曝出负面问题。2022年,广州市科治好连锁有限公司因虚假宣传被广州市天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处以21万元罚款;2024年,深圳市科治好连锁有限公司被深圳市公安局罗湖分局处以警告的行政处罚;2025年7月,中国新闻网还曝光了科治好暗示包治百病、鼓动老年人购买仪器等情况。
即便如此,店员仍不罢休,他们还声称体验者和购买者中不乏市场监管、卫健委、公安等政府部门的退休干部及家属,试图以此增加产品的可信度。不少老人表示,虽然无法查证是否真有上述人员来体验购买,但门店已经开了十多年,“他们没必要骗我。”张跃的母亲也购买了治疗仪,他告诉记者,曾听母亲说门店墙上挂着不少人购买机器时的照片,店员说是明星、领导或者退休干部的家属,老人哪能认识,一听就信了。
店员在宣传产品时,还玩起了新花样。讲解仪器疗效不再由自己直接说出,而是引导体验者讲述。他们先询问体验者的病情,三高、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困扰老人的主要问题,以及腰背颈椎等关节疼痛,都是他们关注的重点。然后,店员会计算老人一年的药量和检查费用,将那些缀着一长串“0”的数字写在白板上,让老人看看有多“吓人”。接着,再询问患病带来的不便,让老人产生共鸣。
之后,店员请体验者讲述使用后的效果。“某个部位‘不像以前那么疼了’”是最常见的回答。如果听到“减药”“血糖值下降”等具体表现,店员会立刻呼吁大家为讲述者鼓掌,鼓励他们继续讲下去。同时,店员还会插空提起数个效果极佳的案例,什么以前走不了路的人连续用了几百天科治好,“现在能骑自行车了”;有帕金森病的人第一次来时手抖个不停,做了一段时间后就好了。还会展示一些未尽早重视病情导致极端后果的案例,如一位阿姨因严重脂肪肝不得不“摘肝”,一位叔叔因糖尿病导致小腿溃烂到要截肢,还有一双不知得了什么病而皮开肉绽的手。店员拿着手机,把照片一一推到老人眼前,惊叹声不断在拥挤的教室里响起。
常来听课的体验者很少细究案例中逻辑不严谨的地方。一位购买仪器后自认受骗的老人指出,病情改善的因素很多,大部分体验者不会停药,长期集体上课也会产生心理作用,“那些案例也都是听说、看照片,没真正见过。”刘晨也听母亲说起过,在家使用仪器治疗时,效果远不如在店里体验。老李回忆起当时上课的场景,感慨道:“感觉像传销,店员不断利用心理暗示传播焦虑。人老了最吃这套,谁不怕死啊。”
首次体验后,记者感觉浑身酸痛,不少老人也表示初期体验时经常感到乏力和关节酸痛。店员却解释说这是“好转反应”,做上一礼拜就减轻了。他们宣称高压电位治疗仪通过电子刺激,加速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带走血管里的脏东西”,所以对任何病症都“有效果”。但当记者问及疗效和疗程时,店员总是含糊其辞,称“效果到底怎么样,不能保证,要先试试看”。
李弘介绍,高压电位治疗仪是通过向人体施加高压静电场,改变人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规律,最显著的作用是缓解疼痛,但它无法治疗,只能缓解。在他看来,夸大和虚假宣传只是高压电位治疗仪市场中的常见问题之一,操作安全问题更应引起关注。科治好在售的高压电位治疗仪是第三类医疗器械,属于最高风险级别。《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9000V属于较高强度的电场刺激。如果出了安全事故,这种仪器对人体伤害很大,甚至会导致死亡。”李弘说。
经销商在推广时强调仪器的易用性,但实际上操作高压电位治疗仪有许多注意事项,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操作。李弘曾亲自操作过此类仪器,他回忆,使用仪器时,必须在脚下放置一块绝缘垫,否则会感到明显的麻痹和头晕。该仪器分高低两个档位,如果一开始没有调整到适合的档位,可能导致头痛、昏厥。此外,体内植入器械、高血压、心肺功能异常、患急性炎症、过敏体弱和对电较为敏感的人群都不适合使用该仪器,“孕妇儿童更要谨慎。”可在实际销售中,有的老人使用前不会看说明书,科治好门店也没有告诉购买者注意事项。李弘表示,如销售方未尽告知义务,涉嫌超说明书使用医疗器械,系违规行为。
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副会长陈音江认为,从记者调查的情况来看,企业的行为涉嫌通过“消费者”现身说法等方式明示或暗示其产品存在某种功效,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有关规定,涉嫌虚假夸大宣传,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近20年前,科治好就曾被有关部门曝光广告宣传问题。2006年12月,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份公告中,“科治好”家庭用电位治疗器出现在违法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一栏,问题是未经审批发布宣传单。2012年,原上海市工商局通报典型案例称,上海科治好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在“免费体验”点推销近4万元1台的“神奇治疗仪”,执法人员在总部查获虚假宣传资料和公司内部指使员工虚假宣传的培训资料,原上海市工商局检查总队依照《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其作出20万元行政处罚。
来源:河南经济报焦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