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建文明城市,其核心就是将“建城”“治城”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近些年来,武冈市在“三个坚持”中推动“三个转变”,积极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建设有生活温度的城市、有治理精度的城市、有文化厚度的城市。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全省城市文明程
创建文明城市,其核心就是将“建城”“治城”和“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近些年来,武冈市在“三个坚持”中推动“三个转变”,积极推进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建设有生活温度的城市、有治理精度的城市、有文化厚度的城市。2023年、2024年连续两年获全省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优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城市,推动“创建达标”向“民生温度”转变,建设有生活温度的城市。“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武冈市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着力建设宜游、宜居、宜业城市,不断推动追求“创建达标”向聚焦“民生温度”转变,建设有生活温度的城市,把创建文明城市达标的硬杠杠软着陆为暖民心的民生工程。
升级改造,守住古城的古风古韵。编制、修订完善相关规划14项,开展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普查2次,将历史文化遗产“串珠成链”,保护管理、修缮维护及合理利用。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严防古城成片开发,严控街区大拆大建,保存古城“三城并置”格局。对古城墙等保护对象周边的违建和不协调建筑进行拆除,重现古迹原有风貌和肌理。相继投入资金6亿多元,对古城区大街小巷实施道路改造、管网入地、雨污分流、绿化亮化、建筑修缮等工程,使古城“外旧内新”“见屋又见人”。坚持“民生为要”,实施古城保护提升行动。重点开展安全整治、文物保护、文旅融合、综合管理整治提升行动,突出把房屋、消防、电力、飞线等安全隐患整改摆在首要位置。严格落实保护规划要求,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按照“拆除一批、维修一批、征用一批、重建一批”分类施策,升级改造古城,守住古城的古风古韵。
培根塑魂,增进市民群众的文化认同。武冈历史悠久,自西汉文景置县起,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武冈市传承历史文脉,升级改造古城,推动活化利用,培根塑魂,增进市的文化认同。注重文旅融合,以活化利用焕发古城魅力,增进市的文化认同。扎实开展“城隍鼎沸、西街市声、古城人家”等九大节点提升动,激活古城墙、穿城河、西直街、木货街等核心历史人文空间,深度挖掘明王城、人文商贸、非遗匠做等历史文化资源,把历史血脉和文化基因深根于街区利用之中。成立武冈城市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出台相关政策,全链条发展“吃住行游购娱”,通过经营奖励、品牌奖补、装修补贴等措施,西直街招商入驻商铺93家。突出以文彰旅,以古城墙、文庙等为依托,联动云山、法相岩等文旅资源,结合武冈丝弦、石羊村走马灯、龙舞等非遗项目和卤菜、米花、空饼等特色美食,推出“非遗+旅游”等旅游线路5条。擦亮古城品牌,提档升级南门口米粉等一批老字号,打造啤酒卤菜节等节会品牌,推出西直街沉浸式非遗美食一条街、“梦回都梁”汉文化体验馆、武冈丝弦周末剧场、“古城故事”原创音乐驿站等文旅IP。以第四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在武冈古城召开为契机,在西直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示范片区举行“大明芳华·锦绣非遗——沉浸式体验穿越古今之旅”夜游古城活动,古城旅游持续火爆出圈,日均接待游客50000人次,1-6月,接待游客277.31万人次,旅游消费25.65亿元,商户营业额同比增长260%,切实增进市民群众的文化认同、归宿感和自豪感。
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聚焦人民群众所昐所想,积极改善民生。为方便群众出行,打通城区4条断头路,新建2条回字环线路,新建30个停车场,增划、优化8000个停车泊位;对建设不合理的10处城市交通道路进行了微改,对城区12个红绿灯交通路口进行优化了,对城区的2条主要干道科学合理地设置了绿波路段;推进城乡公汽一体化改革,实现“村村通公交”,农村客运票价下降30%,推动“快递进村、农产品进城”。为方便市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修复破损市政设施1000余处,引进三家清洁环卫公司新增800余个垃圾桶应对城市扩容,落实城乡一体化供水;为改善人居环境,改造城镇老旧小区46个,受益1945户5000余名市民;美化市容市貌,对16个社区60个大小路段开展了飞线整治工作,共拆除杆线78根,更换杆线54根,更换吊线152公里,更换箱体66个,整理通信线缆3245公里,拆除废旧线缆1783公里,对2个老城区街道进行了四网合一改造;关心特殊群体,帮助601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完成无障碍改造,完成379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完成800名残疾人托养服务,投入119.26万元用于残疾人或残疾人子女教育资助。在城区市中的位置新建100亩的早禾冲公园,打造集游乐、休闲和观光于一体的多功能旅游综合体--欢乐世界,打造西直街历史文化、休闲观光、娱乐购物街区。不断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坚持以长效机制治理城市,推进“阶段化创建”向“常态化治理”转变,建设有治理精度的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武冈市积极探索城市治理办法,常态长效开展工作,推进“阶段化创建”向“常态化治理”转变,建设有治理精度的城市,把关注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转变为解决市民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强化组织领导,高规格推动工作落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提出了“文明城市创建人人都是创建者,个个都是主力军的口号”,以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决心和勇气高规格推动工作落实。成立以市委书记为政委、市长为指挥长、市委副书记为常务副指挥长的高规格创文指挥部,下设一办十组;市第六次党代会做出建设全国文明城市战略部署以来,先后召开20次市委常委会议、18次政府常务会议、34次调度会议专题研究、高位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市财政局据实保障工作经费;把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意识形态责任制、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体系。在全市形成“抓好创文就是担当,抓不好创文就是失职”的鲜明导向。
建立常态长效机制,高效能推动工作落地。出台《武冈市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文明城市全域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文明城市建设“领导联点、部门共建、路段包干”提质行动的通知》《武冈市文明城市建设进社区“三提行动”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分解工作任务,四个常态化工作督查组,每天进行督查,督查人员到岗、督查责任落实、督查整改成效,形成整改问题清单,及时通报到相关责任单位,坚持落实“一单四制”“一周一抓手”要求,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坚持“日会商、周调度、月讲评、季通报、年总结”的工作机制,常态化督查检查,紧盯问题整改落实,高效能推动工作落地。
落实网格化管理,高效率推动工作落细。在城区主次干道构建市领导联点、单位包干、街道班子成员任网格长,社区、城管、环卫、市政、绿化、路灯、交警、交通、市监等部门工作人员为网格员的“一长九员”工作体系,市团领导联点到社区、到路段、点位,街道办事处和后盾单位把任务责任细化到社区、小区、楼栋、路段、单位、个人,实现工作“细化”,任务“量化”,措施“硬化”。《坚持落实“一长九员”,推进创文工作常态长效》《坚持三招齐发抓创建,持续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走深走实》先后得到中国新闻网、邵阳工作等媒体推介。
坚持以文明实践聚人育人,推进“外在公约”向“内在自觉”转变,建设有文化厚度的城市。武冈市切实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凝聚民心、培育新人、汇聚民力,推进城市文明由“外在公约”向“内在自觉”转变,建设有文化厚度的城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打造成有温度、有活力、有深度的“百姓之家”。
搭建百姓舞台,凝聚市民群众。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搭建百姓大舞台,广泛开展“做文明人·创文明城”“邻里节”等文明实践活动,充分发动辖区百姓广泛参与,组织群众登舞台、唱主角,节目的演职人员主要来自本社区的广场舞大妈、本辖区中小学校的学生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节目以自导自演的模式,让普通老百姓登上了文明实践的大舞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启了一场充满“乡土味”和“时代味”的文明实践活动。把文明礼仪知识、文明行为习惯、文明城市创建常识搬上了舞台,教育引导市民群众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自觉摒弃不文明行为,做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家门口的大舞台、越来越齐全的硬件配套、越办越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武冈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大舞台成为群众放下筷子就想去的地方,让“百姓大舞台,文明大讲堂”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又一道亮丽风景。
聚焦典型选树,激活文明引领。“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武冈市坚持把选树先进典型作为文明培育的“鲜活教材”,通过发掘推荐、宣传推广、关爱礼遇等办法,让“榜样力量”转化为全民行动自觉。深入发动各行各业人员,广泛征集先进事迹,持“自下而上、层层把关”原则,确保典型真实鲜活。先后推出张成元等15名“湖南好人”,“感动湖南人物”周小平,霍仁坤家庭等6个省级以上文明家庭,全省劳动模范苏琼黄碧云、杨文业等2名全国劳动模范。选树100名文明市民、10个文明市民家庭、10个文明单元、10个文明楼栋、10个文明小区、4个文明社区。广泛开展“身边好人巡讲”活动,讲好榜样“故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融媒体中心开辟宣传报道专栏,深入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开展关爱礼遇活动,每逢重大节日都对“身边好”开展慰问活动,每逢重大活动都邀请“身边好人”参加,同时注重“身边好人”的帮扶解困工作,在全市牢固树立“德者有得”良好导向。
注重以文化人,汇聚文明力量。武冈市持续深入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着力树牢群众“创文”主人翁理念,带动更多市民群众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激发市民群众的创文力量,引导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城市建设和治理,主动参与老旧小区、菜市场和背街小巷等场所的清理整治行动,共建和谐美丽城市,共创幸福美好生活。在融媒体中心每周刊播创文随手拍,既播放创文亮点工作,也播放创文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推动创文工作有创新成效和问题清单整改落实。社区小区有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展示,教育引导市民群众熟知哪些是文明行为,应该大力提倡和坚持,哪些是不文明行为,应该主动摒弃。教育引导市民群众与文明同行,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和谐美丽家园,多措并举落实全员创建,汇聚了文明力量,促进市民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整个过程,共同书写文明城市创建的优秀答卷。
(作者 郭骏)
来源:邵阳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