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武医院团队首次发现新型脑膜脑脊髓炎自体免疫抗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9 09:34 2

摘要:精准医学与蛋白组学关注国内外蛋白组学、蛋白修饰组学应用领域的科研进展,普及蛋白组学在生命科学及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起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精准医学与蛋白组学关注国内外蛋白组学、蛋白修饰组学应用领域的科研进展,普及蛋白组学在生命科学及基础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起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神经系统自体免疫疾病是一类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神经系统组织。神经自身抗体检测逐渐成为神经科诊断及鉴别诊断重要的手段。在这些疾病中,特定的自身抗体常常成为诊断的关键标志物。例如,针对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或水通道蛋白4(AQP4)的自身抗体,已被广泛用于诊断中枢神经系统(CNS)的自体免疫疾病。然而,仍有大量疾病仍缺乏已知的特异性自身抗体,未及诊断,往往导致治疗延迟,病情加剧。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郝峻巍、柴国梁教授团队在 (IF=20.9)发表了题为“Novel Meningoencephalomyelitis Associated with Vimentin IgG Autoantibodi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使用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技术和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首次发现了脑脊液中存在靶向星形胶质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自身抗体,并提出一种与该自身抗体相关的新型脑膜脑脊髓炎综合征。景杰生物为该研究提供了高通量蛋白组学技术服务。




首先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技术从两名患者的脑脊液(CSF)中筛选出了大量克隆扩增的B细胞,并发现其中46%均表达针对波形蛋白的IgG自身抗体。波形蛋白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星形胶质细胞中的中间丝蛋白,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此前并未被充分认识。



为了进一步了解波形蛋白在疾病中的作用,研究团队利用重组单克隆抗体表达和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在两名既往报道自身抗体阴性,不能明确诊断的脑脊髓炎患者脑脊液中,发现大量克隆扩增的B细胞,分泌针对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Vimentin IgG型抗体。为此团队进一步开发了表达Vimentin的细胞检测技术(CBA),对后续1,669个脑脊液样本进行筛选,识别出其他12例脑脊液中Vimentin IgG阳性患者。通过后续的全面筛查,研究团队最终确定了共计14名患者,他们均表现出类似的临床特征:病情反复,以小脑、脑干和皮质脊髓束(CST)受累为主要症状;患者脑脊液中均出现蛋白和细胞数增高以及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磁共振成像上呈现特征性的可逆的双侧对称性皮质脊髓束病变,伴有脊髓长节段病灶。值得注意的是,及时的一线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然而由于疾病的频繁复发或未及时诊断治疗,在23个月的随访中,11名(79%)患者仍出现了显著的残疾(mRS ≥ 3)。





本研究通过单细胞免疫组库测序技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首次揭示了一种新型的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并提出了波形蛋白IgG作为潜在的诊断标志物。这一发现不仅扩展了对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认识,还为未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该研究不仅发现了一种全新的与波形蛋白IgG自身抗体相关的脑脊髓炎,还揭示了其独特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更重要的是,该研究体现了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发现新型自身抗体和鉴定靶抗原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神经系统自体免疫疾病领域,高通量质谱技术有望成为一种常规的诊断工具,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中。同时,质谱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前沿技术相结合,如单细胞测序、基因编辑等,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深入探索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例如,通过单细胞测序与质谱技术的联合应用,研究人员可以在单细胞水平上解析免疫细胞的异质性和功能状态,揭示自身抗体产生的细胞来源和免疫反应的细胞基础;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结合质谱技术,可以构建疾病模型,深入研究靶抗原的功能以及自身抗体的致病机制。这些综合应用将为神经系统自体免疫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带来革命性的变革,引领未来医学研究与临床应用的发展方向。

景杰生物作为蛋白质组学驱动精准医学领域的领军企业,在行业内率先推出高灵敏度和高准确度的4D、10X 蛋白质组学、修饰组学技术,相关业务包含:蛋白质组定性/定量/靶向定量、修饰蛋白质组学、空间蛋白质组学/磷酸化修饰、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等。截至目前,项目成果接连见刊于Nature、Cell、Science等国际顶尖杂志,涵盖医学、动植物学等各领域,欢迎各位老师前来咨询!!


来源:景杰生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