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河南人,去了一趟武汉东湖,这东湖太野让我想再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09:13 1

摘要:河南出发,周末腾出两天,坐高铁到武汉站,下车就能打到东湖绿道的专线小巴,时间卡得刚好,太阳不晒,风也不闷。

河南出发,周末腾出两天,坐高铁到武汉站,下车就能打到东湖绿道的专线小巴,时间卡得刚好,太阳不晒,风也不闷。

东湖很大,比杭州西湖大好几倍,水面一铺开,像摊在桌上的蓝布,边上是密密的树,叶子贴着风跑。

第一脚踏上绿道,脚底下是橡胶路,踩着不累,单车刷刷地过,人多但不挤,心里那口气一下顺了。

东湖分好几块,磨山、听涛、落雁、吹笛、白马,名字一听就有故事。

磨山那边有楚文化游园,进门就能看到编钟复制件,钟架黑亮,鼓槌敲上去,声音沉,像从地底冒出来。

楚人爱歌舞,屈原在这片水边走过,端午的典故就从他而来,粽子包好丢进水里,是一份念想,也是这湖的记忆。

绿道两旁是黄鹂和麻雀,叫得很碎,像有人在耳边说悄悄话。

湖面上有快艇划过去,尾巴拖一条白线,水花落回去,痕迹很快不见,静得像没发生过。

磨山顶上有观景台,台阶不少,膝盖不好的就慢点走,到了高处能看到三层的水,近处是荷叶,远处是水鸟,再远是城里高楼,一层压一层,视线能伸出去很远。

荷花多在六七月开,粉白两色,花盘里停着蜻蜓,光打上去,影子落在叶面上,像画里的点睛。

荷叶缝里能看到小青蛙,手指长短,蹦一下又缩回去,小孩看得乐,家长不催,蹲着看半天。

听涛景区是老牌子,名字来自湖风撞岸的声,岸边石头湿润,脚下要稳,风从水面推过来,衣角就飘一下,人会不自觉把肩放松。

岸上有雕像,是屈原仰望的姿势,旁边的介绍写他在楚辞里提到云梦和江渚,这片湖连接着那根书写的线,走在这,脑子里会冒出两句老话,字不多,味很长。

落雁那边适合看日落,太阳从天边下沉,湖面像被谁拉了一把,从蓝变橘,再变红,最后只剩一条细线,渔船像剪影一样,慢慢往回靠,夜就这么落下去。

东湖的野,不是荒,是开阔,是不拦人,是走着走着能看到鸟突然从草里惊起,翅膀擦过水面,像有人在水上画了一道弧。

绿道上租车点不少,建议租变速的公路车,坡不多但风大,脚下省力,半天能绕一大圈,累了就靠边休息,路边的水管可以接水洗手,背包轻一点,别带太多花哨的装备,轻装更自在。

想省钱,可以在武汉站对面的小店先买好水和面包,绿道里也有便利店,价钱略高,但不坑人,扫码就能买。

如果不想赶早,就挑工作日,停车好停,店也不忙,店家愿意多说两句,能听到很多路边的小故事。

白马景区有座白马雕塑,传说楚王曾在湖边养马,白马饮水,尾巴甩着水花,后来人就用马来做地标,这段故事虽简,但地方感一下就立住了。

吹笛景区靠近梅园,冬末春初来,梅花开在坡上,香味不冲,风一搅就散开,清得很,鼻子里像多了一条冷线,走路也带劲。

湖里常见黑天鹅,成双成对,在芦苇边缘慢慢游,不抢镜,但镜头对上它,它也不躲,脖子一弯,很像练过。

想坐船,可以在梨园码头上船,小艇一圈大概四十分钟,水上看岸,视角反过来,树像人一样排队站着,风从耳边走,声音比岸上清爽。

梨园这边还有戏台,偶尔有楚剧和汉剧,锣鼓一响,老人搬小板凳坐稳,唱词不难懂,唱到情深处,台下有人点头,戏不长,味很正。

磨山植物园分块很细,竹园、杜鹃园、蕨类园,喜欢看植物的能在里边泡一整天,竹林风一吹,竹叶像雨一样响,脚下的石板湿湿的,走起来要小心,别抢步子。

拍照别只盯湖面,地上的影子更有戏,树叶的孔洞把光切成碎片,落在路上,像撒了一层芝麻,脚踩上去,影子动来动去,很好玩。

吃饭可以去湖边的渔家店,清蒸武昌鱼是招牌,肉细刺多,下筷子要慢,先挑脊背那块,蘸一点酱油和姜丝,味刚好,米饭热气往上冒,再来一碗排骨藕汤,藕面一点,汤清,喝着顺。

不想排队,去街口老店,莲藕排骨汤、糍粑、豆皮、面窝,都是家常,价钱实在,吃完走两步就进绿道,肚子不沉,脚下不拌蒜。

住可以选东湖边的民宿,夜里有蝉声和水声,窗子一开,风穿过纱帘,睡得稳,预算有限就住地铁沿线,二号线换几站就到梨园,时间上也不吃亏。

东湖边的树种不少,水杉、梧桐、枫香,秋天颜色一层一层变,风一来,叶子像打鼓,树下落叶可以堆厚,鞋子踩上去有“嗞啦”一声,像翻一本旧书。

历史里,东湖是城的东面大水,汉阳、武昌、汉口三镇相望,湖边有黄鹤楼的故事,只要抬头看天边那一角,就能想起“昔人已乘黄鹤去”,一句老诗连着一座城,湖光把诗意带得更远。

楚人崇凤,湖边偶有凤纹雕饰,走近一看,线条简,劲却足,像把古意藏在树荫里,不喧,就在那里,知道的点点头,不知道的当个好看的花纹也行。

风大时,骑行帽要扣紧,长发扎牢,手机别伸太远拍水,岸边的风会突然掀一下,东西掉水里就麻烦,袋子记得带拉链的,简单管用。

环湖路有长椅,坐下能看日光从湖面一点点收回去,旁边的大爷拿着小收音机,里头播评书,水声盖不过人声,谁也不抢,氛围就到位。

湖边的猫不少,毛色花,步子轻,蹲在栏杆上晒太阳,尾巴一甩一甩,伸懒腰,游客靠近它也不怕,手背伸过去让它闻一下,给个面子,喵一声算认识了。

绿道有补胎点,摔车不常见,路平,弯也顺,只是有一段临水,夜骑少走那段,灯光够用,但眼睛容易被水面反光晃一下,谨慎点稳妥。

拍夜景,用手机的夜景模式就够,高楼的灯映在水里,像一条抖动的金带,脚步轻一点,不吵旁边拍照的人,互相让一下,心里也舒服。

孩子多的家庭,带个折叠小椅,排队进植物园时给孩子坐着吃点东西,省腿,省脾气,垃圾袋装好,走时顺手带走,湖边清爽大家都好。

东湖绿道夜里有巡逻车,安稳,指示牌清楚,迷路的概率不大,手机没电,许多驿站有充电柜,扫码用,回来记得拔线,别落下。

想看最开阔的水面,去湖心的长堤,堤上风直吹,帽檐压低,站在堤中间,左右两边都是水,人会生出一点漂的感觉,脚下稳,心里就敞亮。

拍人像,找芦苇边的侧光,太阳斜斜的照过来,脸上柔,背景糊得刚好,别挤在热门点,往后退十步,画面更干净。

午后容易犯困,找一处树阴,靠着栏杆闭眼十分钟,风像一只手,轻轻在脸上抚一下,醒来再走,脚就又有劲了。

想省钱,门票能免的地方就绕一圈,比如绿道本身是免费的,植物园单独购票,安排半天进去,别买联票就全压一天,算账更清楚。

担心晒,备好袖套和轻薄的渔夫帽,别穿深色棉T,汗出得快,背上湿一片,照相不美,身体也不舒服。

东湖边有茶摊,碗泡绿茶,茶叶轻轻一推就散开,喝一口,舌头清,胃里暖,坐十分钟,人能从快节奏里退出来一点。

风起时,湖面的涟漪一圈一圈打上岸,鞋尖碰到水,冰凉一下,像有人拿手指点你的脚背,忍不住笑一下。

想再来,是因为这湖不装。

不赶人,不端着,不喊口号,给你一个地方走,给你一片水看,给你一阵风吹,够了。

河南到武汉,早车走,晚车回,一天也能打个来回,不过两天更舒服,夜里看看湖面和城的灯,再睡一觉,第二天换一条路走,景色就又换一副样子。

如果带父母,慢一点走,选平整的路段,从梨园到听涛这一段最好走,长椅多,卫生间密,中途喝碗藕汤,吃一块热干面,味到嘴里,人就不烦。

要带小朋友,磨山的植物园安排在上午,体力足,下午去湖边喂鱼,抛几粒饲料,水面一下子热闹,孩子会笑得很亮,照片也就有了。

湖是老湖,城是新城,古今能放在一眼里看见,不矛盾,不挤兑,谁也不压谁。

走过一圈,心里就有底。

这东湖,野,不脏,开,不吵,来,便宜,走,轻松。

下次再来,带条毛巾,带一只轻杯,带一份简单的心情。

其他不用带。

到了就走,累了就坐,饿了就吃,想静就往树荫里拐,想热闹就往码头那边挤一挤。

水在这,风在这,人就安在这。

来源:那一刻的思绪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