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保证报道公正性,传统媒体建立了一系列审核机制,其中“三审三校”制度是较为常见且重要的审核机制,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为保证报道公正性,传统媒体建立了一系列审核机制,其中“三审三校”制度是较为常见且重要的审核机制,以下为你详细介绍:
“三审三校”制度概述
“三审三校”是图书、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内容编辑环节的基本制度,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涵盖初审、复审、终审三个审次及三次校对流程,旨在保障内容质量和出版导向,适用范围包括传统媒体等领域。国家新闻出版署还将其执行情况纳入专项检查范围。
审核标准
• 政治导向:要求政治立场鲜明,主题积极向上,弘扬正能量,宣传口径需与中央、省、市等保持一致,把牢意识形态关,如碰到时政类新闻素材需认真严谨,不得自作主张,确保报道符合国家政策法规。
• 内容真实性:内容要真实,数据准确,时效性强,符合实际情况,紧贴行业工作实情。比如报道中的事件、数据等都必须真实可靠,不能虚构或夸大。
• 表述准确性:表述准确,角度新颖,逻辑严密,语言流畅,用词恰当,避免产生歧义。在写作和编辑过程中,要注意语句通顺、结构合理。
校对标准
• 用语规范:保证报道中的用语符合规范,表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错别字、语病等问题。
• 格式规范:报道的格式要规范,版面设计精美,符合媒体的风格和要求。
• 差错率控制:认真严谨地进行校对,将差错率控制在较低水平。
审核流程
1. 初审
• 人员:通常由编辑、拟稿单位(股室)业务负责人或信息采编人员负责。
• 工作内容:编辑初审时,记者写好稿件后上传至指定平台并交纸质版给值班编辑。初审人员需从专业角度对稿件进行审查,包括审查选题、内容,把好导向关、内容关、文字关,提出取舍意见,修改补充内容,改正错别字和病句等,同时检查信息是否涉密、内容是否敏感等。
2. 复审(外审)
• 人员:一般由主编、单位(股室)保密审查责任人(主要负责人)或信息部门负责人承担。
• 工作内容:复审人员主要从业务层面对信息质量进行审核把关,审核发布依据、公文规范、发布目的及意义等,检查信息的政治导向、社会效应,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政策法规、是否涉及敏感信息等,并提出修改意见。对于重要或敏感信息无法准确判断时,需向有关部门报告并获取意见。
3. 终审
• 人员:通常是总编、分管领导,重要稿件由主要负责人把关。
• 工作内容:终审人员围绕政治导向、社会效应、政策法规、政治类表述等方面,对复审提出采用意见的信息进行整体审核把关,最终决定是否采用发布。
其他保障措施
• **部分单位通过“人防 + 技防”结合方式落实制度,如设置发稿系统权限、应用文字错误提醒屏蔽功能等,以强化“三审三校”制度的执行。
• 一些科技期刊采用“编校合一”模式及同行专家双盲评审,弥补人员不足,确保三级审次有效运行。
• 实行源头管理,对新闻采编活动进行外出报备,严禁未经单位安排和批准的采编行为。同时,所有新闻、视听作品发布实行“三查三审”责任人签发制或平台三级审核留痕发布制。
• 坚持重播重审制,对于所有节目、内容,在重播时也需重新进行审核。
来源:养生杂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