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腾龙17-50mm F/4 Di III VXD(型号A068)这款镜头的表现堪称出色,核心亮点在于“17-50mm的超广焦段覆盖”——从超广角延伸至标准焦段,既能最大限度挖掘“超广角场景的拍摄机会”,又具备视频拍摄的易用性,是一款综合实力极强的镜头。
腾龙17-50mm F/4 Di III VXD(型号A068)这款镜头的表现堪称出色,核心亮点在于“17-50mm的超广焦段覆盖”——从超广角延伸至标准焦段,既能最大限度挖掘“超广角场景的拍摄机会”,又具备视频拍摄的易用性,是一款综合实力极强的镜头。
腾龙17-50mm F/4 Di III VXD是一款“F4恒定光圈变焦镜头”,焦段覆盖“17mm超广角至50mm标准焦段”;若搭配APS-C画幅相机,等效全画幅焦段为25.5-75mm,实用性进一步拓展。它延续了腾龙的“轻量化与近摄优势”,重量仅460g,使用门槛低。
1. 核心参数
焦段范围:17-50mm(恒定F4光圈)
光圈叶片:9片(圆形光圈)
镜片结构:13群15片
重量:460g
尺寸(直径×长度): 75×114mm
最短对焦距离:广角端0.19m,长焦端0.3m
最大放大倍率:广角端0.21倍,长焦端0.26倍
镜头防抖:无(依赖机身防抖)
防护性能:支持防滴(无防尘设计)
滤镜接口:67mm
2. 镜头外观与操控
- 安装效果:将镜头搭载于索尼α7 IV时,“长度略长于同焦段平均水平”,但460g的轻量化设计+“内变焦结构(变焦时镜筒不伸缩)”,让整体操控灵活,无明显笨重感;
- 做工细节:采用腾龙近期镜头标志性的“收腰式镜身”,控制环的纹路深度比老款更深,手指贴合度高,调整时不易打滑,操作手感出色;
- 滤镜兼容性:67mm滤镜接口是“索尼E卡口主流规格”,便于在不同镜头间共用ND滤镜、保护镜等配件,降低额外开支;
- 自定义功能:镜身侧面配备1个自定义按键,可通过“腾龙镜头管理软件(Tamron Lens Utility)”设置功能(如对焦锁定、曝光补偿),适配个性化操作习惯。
1. JPEG直出样片(仅调整曝光)
直出画面“对比度高,通透感与色彩还原出色”,锐度表现令人满意,无需后期即可呈现优质画质:
(样片1:48mm,f/4.0,1/1000秒,ISO 100)
(样片2:42mm,f/4.0,1/200秒,ISO 100)
(样片3:50mm,f/4.0,1/250秒,ISO 100)
2. RAW后期样片
即便经过后期调整,镜头的高解析力仍能充分体现,“从广角端到长焦端、从画面中心到边缘”均保持锐利:
(样片4:17mm,f/8.0,1/125秒,ISO 160)
(样片5:17mm,f/4.0,1/60秒,ISO 500)
这款镜头的“画质无妥协”,且定价合理,性价比极高——即便光圈全开,也能从广角端到长焦端呈现“锐利清晰、色彩纯净”的成像,完全满足专业创作需求。
尽管这款镜头在市面上的话题度不高,但实际使用后能明显感受到其价值——尤其“超广焦段覆盖”极大提升了拍摄灵活性,画质与实用性也几乎无短板,完成度极高。
1. 最大化拓展超广角拍摄场景
多数超广角镜头“对被摄体要求高”,需刻意寻找适配场景;而这款镜头凭借“17-50mm的焦段跨度”,可“日常作为标准镜头使用,遇到合适场景再切换超广角”,这种“无缝切换感”大幅降低了“使用超广角的心理门槛”,让超广角创作更轻松。
2. 全画角高锐度+纯净焦外,画质出色
如样片所示,这款镜头的解析力表现优异:
- 锐度:从广角端到长焦端,“画面中心至边缘”均保持高锐度,线条清晰无松散感;对比“同为17mm起步的腾龙17-28mm F/2.8 Di III RXD(A046)”的MTF曲线可见,本镜头的“锐度与对比度更优”;
- 逆光抗性:逆光场景下,眩光与鬼影不明显,画面对比度保持良好,无明显画质劣化;
- 焦外表现:前景与背景虚化均过渡顺滑,焦外光斑圆润,即便与高端镜头相比,质感也毫不逊色,能满足“突出主体、弱化背景”的创作需求。
3. 焦段与性能适配视频拍摄
这款镜头在视频创作中同样表现出色,堪称“视频友好型镜头”:
- 对焦性能:搭载最新VXD线性马达,自动对焦速度“不逊色于原厂镜头”,且对焦安静,无“马达噪音干扰录音”的问题;
- 防抖协作:适配“具备主动防抖的相机机型”,手持拍摄时防抖效果显著,画面稳定性高;
- 低呼吸效应+内变焦:对焦呼吸效应极轻微(画面缩放不明显),且内变焦设计“避免了变焦时镜筒伸缩导致的画面偏移”,大幅降低视频拍摄的后期校正难度;
- 应对裁切:部分相机在“高负荷拍摄(如4K/60p)”时会强制裁切画角,而17mm超广角端可“弥补裁切损失”,确保画面视野充足,拍摄时更安心。
4. APS-C相机可作标准变焦镜头使用
搭配APS-C画幅相机时,这款镜头的等效焦段为“27-75mm”,恰好覆盖“标准焦段至中长焦段”,可作为“主力标准变焦镜头”使用:
- 虽镜身长度“略长于APS-C相机的常规镜头”,但“内变焦+轻量化”设计让“镜头与机身的一体化感极强”,手持拍摄无明显失衡感,适配日常扫街、旅行记录等场景。
四、腾龙17-50mm F/4 Di III VXD(Model A068)|评测劣势与注意事项这款镜头在“画质、便携性、通用性”之间找到了极佳平衡,几乎无明显短板,但仍有两处需根据需求考量:
1. 通用性强,但难以“一镜覆盖所有场景”
- 视频拍摄:50mm长焦端已能满足多数视频构图需求(且长焦端手持防抖难度高,实际使用频率低),单镜头即可应对;
- 照片拍摄:50mm长焦端“对需要‘拉近拍摄’的场景(如远景人像、生态)略显不足”,若以照片创作为主,建议搭配“70-200mm或更长焦段镜头”,拓展拍摄范围。
2. 弱光环境下光圈亮度不足
笔者日常也使用“索尼FE 24-105mm F4 G OSS”这类F4恒定光圈镜头,发现“夜间或暗室内”,F4光圈的进光量“难以满足快速快门需求”——例如样片拍摄中,曾需将ISO提升至2000以保证曝光,画面噪点略有增加。
若常拍摄弱光场景(如夜景人像、室内纪实),建议搭配“F1.8/F2.8大光圈定焦镜头”,通过“双镜头组合”覆盖不同光线环境。
这款镜头堪称“‘超广角+标准焦段’的革命性产品”,与传统超广角变焦镜头不同,它无需频繁更换镜头即可“一镜应对多场景”,且能“激发更多超广角创作灵感”,尤其推荐给以下用户:
1. 想尝试超广角,却担心用不好的用户:17-50mm焦段降低了超广角的使用门槛,可“从熟悉的标准焦段过渡”,逐步适应超广角构图;
2. 家庭出行、旅行记录用户:轻量化设计+焦段全覆盖,无需携带多支镜头,减轻出行负担,适配“即兴抓拍”;
3. 视频创作者:内变焦、低呼吸效应、高速对焦,完美适配视频拍摄需求,17mm超广角端还能应对“高负荷拍摄的画角裁切”;
4. APS-C相机用户:等效27-75mm焦段可作为“主力标准变焦镜头”,兼顾日常记录与中长焦特写,实用性拉满。
若你正寻找“兼顾超广角与日常拍摄”的镜头,腾龙17-50mm F/4 Di III VXD值得一试,它的综合表现大概率能超出预期。
来源:互通lightroom教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