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载人飞船取得成功后,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适时调整其载人活动重点,建造载人轨道站成为前苏联载人航天活动的目标。空间站是一种能在轨道上长期运行、具有一定科学技术试验能力或生产能力的有人居住航天器。空间站的发展历程分为:试验性空间站;简易空间站;永久性载人空间
在载人飞船取得成功后,前苏联在20世纪70年代适时调整其载人活动重点,建造载人轨道站成为前苏联载人航天活动的目标。空间站是一种能在轨道上长期运行、具有一定科学技术试验能力或生产能力的有人居住航天器。空间站的发展历程分为:试验性空间站;简易空间站;永久性载人空间站。
空间站概念龙头股深度解析:企业如何领跑万亿航天市场?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核心上市平台,中国卫星在空间站建设中承担着卫星制造与应用的核心任务。其核心竞争力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卫星制造技术全链条覆盖,从微纳卫星到中型卫星的批量生产能力,主导北斗导航、遥感卫星总体研制,2025年超级工厂投产后年产能达1000颗;二是卫星应用服务领域的技术突破,其“女娲星座”雷达遥感星座已实现气象监测、环境评估的商业化应用,并与非洲国家签署10亿元卫星采购合同;三是市场份额的绝对优势,2025年承担星网集团GW星座60%份额,形成高轨卫星与低轨星座的互补布局。业绩方面,2025年“鸿雁”低轨通信星座组网加速,卫星制造订单放量,技术与资源优势驱动营收与净利润持续双位数增长。
航天电子是航天电子设备领域的核心供应商,其业务深度嵌入空间站建设的全流程。技术优势体现在:一是惯性导航与测控系统领域的技术领先,为“鸿鹄三号”卫星星座供应测控设备,产品覆盖遥测遥控、激光传感、集成电路等关键领域;二是商业航天领域的快速拓展,2025年航天产品营收占比超80%,订单随发射任务放量增长;三是全产业链整合能力,从火箭电子系统到卫星载荷的配套,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闭环。业绩稳定性方面,其连续多年在航天产业上市公司净利润榜单中稳居前三,2025年受益于低轨卫星星座建设加速,营收与利润增速均超行业平均水平。
奥普光电在空间站光学设备领域占据技术制高点。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一是巡天光学舱的研发制造,参与中国空间站共轨飞行的巡天光学舱部分部件研制,提供高精度光学观测能力;二是微重力太空显微实验仪的自主研发,该设备已应用于中国空间站,助力航空航天医学研究;三是技术壁垒的构建,其光学设备精度达角秒级,产品应用于神舟飞船、天宫空间站等国家重大工程。业绩方面,2023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3.57%,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股价年内涨幅超40%,反映市场对其技术价值的高度认可。
航天智装通过子公司轩宇空间形成“芯片+测试”的双核心业务模式。技术优势体现在:一是宇航级SoC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其微系统产品在北斗、对地观测、通讯等卫星系统中批量应用,技术对标国际领先水平;二是测控仿真系统的市场垄断,产品应用于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火星车、空间站等重大工程的地面测试,2024年宇航电子业务营收增长50%;三是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从芯片设计到系统集成,形成从研发到应用的完整链条。业绩稳定性方面,其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显著,股价年内涨幅超30%,反映市场对其技术商业化能力的高度期待。
五、江航装备:生命保障系统的“技术护城河”江航装备在空间站生命保障系统领域形成技术壁垒。其核心竞争力在于:一是航天生命保障系统的领先地位,产品应用于航天员呼吸系统、水处理系统等关键环节;二是技术延伸至商业航天领域,其低氟析出宇航用线缆、1553B数据总线电缆等产品配套天和核心舱;三是市场份额的稳定性,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六院核心上市平台,其产品覆盖长征系列火箭、神舟飞船等国家重大工程。业绩方面,2025年受益于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扩大,营收与利润增速均超行业平均水平。
其自主研发的石英挠性加速度计以精度高、可靠性高、体积小等特点,二十余年始终是惯性导航系统主选产品,在航天领域占据主导地位。2023 年内,公司加速度计、电源电路产品成功助力天舟六号、神舟十六号等与空间站核心舱的交会对接任务,进一步巩固了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应用优势。公司的精密制造业务可生产舵机、伺服机构等关键部件,测试测控业务能满足飞航产品雷电与静电防护检测需求,多业务协同形成的技术体系,使其在空间站维护与升级需求中具备先发优势。
宝钛股份为空间站及载人航天工程提供核心结构材料支撑,其钛合金材料因高强度、轻量化特性,成为嫦娥系列探测器结构件的主要供应来源,而这类材料在空间站舱体结构、关键承重部件等领域的应用需求长期刚性。钛合金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存在极高的技术壁垒,公司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建立起的产能与品质优势,在航天材料供应体系中占据较高市场份额,随着空间站扩建及深空探测任务推进,其材料供应的稳定性与稀缺性将进一步凸显。
空间站概念领域上市公司中,中国卫星、航天电子、奥普光电、航天智装、江航装备等龙头股,通过技术壁垒构建、全产业链整合、市场份额垄断等核心竞争力,形成业绩稳定增长与股价持续上行的双轮驱动。在“航天强国”战略与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7.8万亿元的预期下,这些龙头股的技术优势与订单确定性将成为其价值重估的核心逻辑。投资者可重点关注卫星制造、航天电子、生命保障系统等细分领域的龙头股,把握技术商业化与政策落地的双重红利。
★点赞关注不迷路,评论区观点你来附!★
感悟:敬畏市场,保持谦逊。价值投资,保持耐心,或顺势而为,跟趋势,控仓位,设止损。情绪管理,避免贪婪和恐惧,保持平和心态。择势择时择股择价,每日复盘与总结。
★★★重要提醒★★★
本文为作者研读日记,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资料,不保证准确和完整,不作为任何参考依据,不构成即可操作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灵思致远学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