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泛滥的具体表现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08:58 1

摘要:平台侧“堆积”:仅头部综合类AI原生应用在2024年12月的智能体数量已超10万个;在此之前,通义约1.6万、讯飞星火约1.1万、豆包约9000,呈指数级扩张。行业侧“跟风”:如中国银行新增超900个大模型及智能体场景,建设银行落地193项,工商银行以“工银智

数量与规模层面的失控

平台侧“堆积”:仅头部综合类AI原生应用在2024年12月的智能体数量已超10万个;在此之前,通义1.6万讯飞星火1.1万豆包9000,呈指数级扩张。行业侧“跟风”:如中国银行新增超900个大模型及智能体场景,建设银行落地193项,工商银行以“工银智涌”赋能20+主要业务领域、200+场景,呈现“为上而建”的规模化冲动。组织侧“蔓延”:有企业反馈单个部门人均拥有3—5个智能体,功能重叠、重复建设现象普遍。

质量与价值层面的虚高

“伪智能体”混入:市场上存在将简单API调用知识库外挂写作工具+大模型包装为智能体的现象,缺乏真正的自主决策与任务闭环能力。能力“短板”明显:交互停留在固定模板问答,工具调用彼此孤立,遇到预设之外的复杂场景即报错或“转人工”,数据处理多停留在搬运与罗列,缺乏推理与洞见。价值“泡沫”化:大量项目被指为品牌重塑/名词包装,缺乏可度量的业务价值;研究机构判断到2027年底将有超40%的智能体/代理人工智能项目被取消。

治理与安全层面的失控

身份与权限混乱:以人为中心的账号体系难以适配海量智能体,出现越权访问敏感数据外泄被劫持作为攻击跳板等风险。合规与可追溯性不足:自主决策带来“黑箱”难解释全链路审计难责任归属模糊,高风险动作缺少人工复核/熔断/回滚。数据与算力压力:数据孤岛化存储与隐私合规成本攀升;智能体算力消耗被指为传统大模型的10—100倍,带来能耗与成本的双重压力。多智能体冲突:标准不统一与调度冲突导致流程失衡重复劳动,在复杂系统中出现“碰撞”与效率不升反降

组织流程与用户侧的反效果

“为演示而生”:为迎接检查或宣传突击上线,领导离场后即束之高阁,形成大量僵尸智能体。低效堆叠与“RPA式”蔓延:缺乏统筹导致流程割裂相互打架,用户与系统体验更混乱,治理与维护成本攀升。选型与试错成本高:市场鱼龙混杂、口径不一,企业选型周期拉长、落地效果不达预期。内容生态风险:低俗与虚假信息批量生成与扩散,如某App因诱导内容被约谈整改;曾有工作室控制500+账号、日发10万+条不实信息被查处,折射出失控的传播与治理缺口。

来源:柯基的小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