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仪征马集镇方营村:农旅融合绘新卷 “一村一品” 树乡村振兴标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08:03 1

摘要:坐拥353省道与沪陕高速便捷交通,怀抱3600多亩耕地与大鲍营水库,江苏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凭借农旅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于2023年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为当年扬州市唯一上榜村庄。如今,这里稻穗挂露、茶园飘香、游客流连,正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推动乡村

坐拥353省道与沪陕高速便捷交通,怀抱3600多亩耕地与大鲍营水库,江苏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凭借农旅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于2023年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为当年扬州市唯一上榜村庄。如今,这里稻穗挂露、茶园飘香、游客流连,正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同步提升。

方营村坐落于马集镇北部,353省道紧邻村域,距沪陕高速仪征出口仅6公里,便捷交通为乡村发展打通“动脉”。全村总面积超7800亩,其中耕地3600多亩,肥沃土壤与波光粼粼的大鲍营水库,构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

近年来,方营村锚定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将农旅融合作为核心发展路径,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清晨的村头,露珠还挂在稻穗上,村民便已穿梭在田间;午后的茶园里,采茶女指尖翻飞,嫩绿的芽叶不断落入竹篓;傍晚的水库边,游客三五成群散步闲谈,落日余晖洒在水面,勾勒出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画卷。

聚焦产业:富硒产品打响品牌,集体经济节节高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压舱石”,方营村深知这一道理,通过合作社模式盘活土地资源,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

在康盛谷物土地股份合作社的带动下,500亩富硒水稻田成为村民的“致富田”。“以前普通大米每斤才2、3块钱,现在‘陈敷’牌富硒大米能卖到7、8块,口感香糯还有营养,周边商超都抢着要!”合作社负责人捧着包装精美的大米,脸上满是自豪。现在,仅富硒水稻一项,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成功填补了区域内中高端大米市场的空白。

不止于稻,方营村还延伸产业链,成立绿盛茶叶专业合作社,培育50亩富硒茶园。

“以前茶叶每斤800元就顶天了,现在‘绿盛’绿茶、‘方映红’红茶能卖到1600元一斤!”茶农笑着说。目前,村里正推进茶叶合作社加工机械项目,打造30亩宜机示范茶园,让茶叶产业从“靠天收”转向“科技助”,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与产能。

环境蝶变:从“杂草丛生”到“文旅先锋”,宜居乡村焕新颜

“以前村里到处是乱堆的杂物,菜地、鸡窝、猪圈挤在一起,家前屋后的草长得比人高,夏天还能看到蛇和老鼠窜来窜去。”提及过去的环境,村民吴春宏连连摇头。

启动人居环境提升工程,方营村全村党员干部带头,20个村民小组齐上阵,清杂物、治粪污、疏河道,掀起环境整治热潮。如今再走进方营村,昔日的“脏乱差”已不见踪影:新建的公厕干净整洁,健身广场上老人们悠闲锻炼,村史馆里陈列着农耕老物件,诉说着村庄的历史变迁;曾经的闲置地块,被改造成金鸡菊与波斯菊混播的花海,每到花期,五颜六色的花朵随风摇曳,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露营地”。环境的蝶变,为方营村发展文旅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旅融合:串珠成链打造“诗意栖居”,游客村民双受益

依托特色农业与优美环境,方营村大力发展都市近郊休闲旅游业,绘就“诗意栖居”新图景。村里高标准打造“旅游1号公路”,将村史展览馆、大鲍营水库、100余亩“美丽马集”彩色稻田画等节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特色旅游线路。

“走进五彩稻田”“新春大拜年”“机插技能大比武”“富硒绿杨春茶文化节”……一场场特色活动吸引着周边游客慕名而来,每年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为村集体增收8万元。“以前想赚钱得出去打工,现在在家门口卖土特产、开农家乐就能赚钱,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李大姐的话,道出了许多方营村人的心声。通过探索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方营村让分散的农旅资源“抱团共富”,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党建引领强根基,民生工程暖人心

方营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坚强的党建引领。村里创新推行“党总支+产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双链致富”模式,将党组织、合作社、村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建强基层带富“战斗堡垒”。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服务群众放在首位,开展“党员家庭”挂牌、“星级党员示范户”评定活动,推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出代办服务、预约服务、“活动日”服务等模式,把贴心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方营村持续发力: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让老人安享晚年;打造高标准农田,配套建设沟渠、电站、道路,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新挖3口农业灌溉水井,保障800亩农田用水;推进路灯维修、绿化打造、河塘清淤等民生工程,让村民生活更便利、更舒心。

迈入新时代的方营村,先后荣获省级生态文明村、省级美丽家园示范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省级健康村等称号,为村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方营村将继续以产业为基、以生态为韵、以党建为魂,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书写更多“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周丹、黄兆成)

来源:中国质造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