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自贸试验区提升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能级 取得积极成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08:45 1

摘要:近日,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经验做法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简报推广,标志着该领域探索实践获国家层面认可。

近日,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经验做法获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简报推广,标志着该领域探索实践获国家层面认可。

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入贯彻落实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推动面向东盟的AI产业合作,从搭建“数字桥梁”到激活“智能引擎”,一批创新平台落地生根,多项跨境应用稳步推进,“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日益清晰,广西正逐步成为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合作的热土。

建平台、通算力 夯实基础,打造“硬联通”

在中国—东盟国家人工智能应用合作中心(南A中心)的推动下,广西不仅在国内布局南宁核心节点,更在东盟多国和大湾区设立分中心,形成辐射网络。

“数据动脉” 正加速打通——依托跨境数据流动试点与国际光缆,算力资源实现高效共享。目前,南宁片区已建成超3万个算力机架,五象云谷等基地可支持跨境AI模型训练,为技术出海提供底层支撑。

“语言基石” 也在夯实——南A中心联合科大讯飞等企业,建设覆盖7种东盟语言的语料库,从跨境电商到法律文书,AI正在跨越语言障碍,实现深度场景应用。

制度创新软联通 破解跨境合作壁垒

广西不仅在“硬联通”上发力,更在制度与标准层面推动“软联通”,为中国—东盟AI合作铺平道路。

“数据清单“破壁”而出——发布《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数据出境管理清单(负面清单)(2025版)》,围绕地理信息和气象数据服务、企业信用信息服务、直播跨境电商、海外音视频制作与传播等4个新兴行业领域,率先实现数据跨境制度创新。

标准对接“共识”先行——与东盟国家发布标准合作倡议,在AI标准化方面达成共识,推动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双碳计量等领域的“AI+标准”协同落地,助力产业升级。

广西组建1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集聚国内外优质企业、项目和人才,助力打造面向东盟的人工智能合作高地。中银香港、交通银行等机构也为出海企业量身打造“融资+融智”服务,从资金到战略全面支持AI企业走向东盟。

“AI+”应用多点落地 赋能多领域合作

气象数据“云”出海——在新加坡搭建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为东盟国家构建气象观测体系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跨境征信协同体系——先后推出“面向中国—东盟的数字证照跨境服务平台”“中国—东盟跨境征信服务平台”,汇聚广西、东盟企业信息,为广西自贸试验区开展跨境贸易、金融等领域改革创新提供服务支撑。

文化AIGC“轻出海”——搭建“中华文化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文创平台”,以生成式AI创新文化内容表达,并建立起数字版权确权机制,推动中华文化与东盟文化在数字空间中融合共生。

携手育才 共建“现代工匠学院”

除了技术与项目,人才的跨境流动也在加速。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聚焦“AI+跨境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依托启迪创新跨境公司等市场主体,与马来西亚、泰国等共建中国—东盟现代工匠学院,并完成技术技能培训17场,覆盖45家东盟企业,帮助东盟国家培养高水平人工智能科技与应用人才。

“AI朋友圈”持续扩大 优质项目成果丰硕

平台建成:推出“中国—东盟数字证照跨境服务平台”“跨境征信服务平台”,为企业跨境贸易与金融创新提供支撑。发布54项“AI+”机会清单和84项东盟场景需求,推动文旅、工业、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场景开放与对接。

创新案例:实施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在新加坡建设气象数据海外云节点,输出“中国方案”,服务东盟气象合作。在跨境支付、旅游等场景中,利用AI实现身份无缝验证,提升跨境服务便利与安全。

促成合作:推出“AI+企业开办”新模式,吸引360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落户南宁片区,包括科大讯飞、奇安信等头部企业。2025年以来,南宁片区新签约60多个“AI+”产业项目,形成“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推动产业链深度融合。

从数据互通到技术共创,

从项目对接到人才共育,

广西自贸试验区正逐步成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

走向东盟的枢纽节点,

一场以智能为纽带、

以东盟为舞台的数字合作大戏,

才刚刚启幕。

来源:中华商务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