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比尔·盖茨最近话说得挺直接,他说中国在核能上花的钱,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一倍,这话听着不轻,可数据真这么摆着,AI公司都在抢电,数据中心越盖越大,一年用电涨三成,谷歌、微软、亚马逊这些大公司,直接跟核电站签合同,图的就是电稳、电干净。
比尔·盖茨最近话说得挺直接,他说中国在核能上花的钱,比全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一倍,这话听着不轻,可数据真这么摆着,AI公司都在抢电,数据中心越盖越大,一年用电涨三成,谷歌、微软、亚马逊这些大公司,直接跟核电站签合同,图的就是电稳、电干净。
他们不等电网调度,自己跑去跟电厂谈,谷歌2024年10月就签了第一份聚变电的合同,还打算把老核电站重新开起来,专门给AI供电,微软盯上了三里岛,亚马逊往一家叫X-energy的小公司砸钱,Meta干脆直接公开招标,找核反应堆供应商,这说明啥,不是他们爱用核能,是实在没别的路可走。
中国这边对核聚变的投入早就不少了,2024年全球聚变投资总共71亿,中国拿了15亿,美国联邦政府才给8亿,合肥的EAST装置能把温度提到一亿度还稳得住,2025年10月另一个紧凑型装置BEST装好了底座,这一步很关键,中国还规划了CFETR工程堆,打算2040年建成,功率从200兆瓦往上提,目标做到1000兆瓦,这进度比国际上主流的ITER项目还快。
技术链条也挺全的,从实验室研究到核心部件制造,再到工程落地,中国这边都自己干了,美国那边还是靠几家创业公司单打独斗,比如CFS,虽然有想法,但缺人手、缺资金、缺配合。
小堆中国起步早,玲龙一号2021年在海南开建,现在核心模块都装完了,预计2026年上半年能发电,功率三十万千瓦,模块化建造,安全系统断电也能运行,选址随便哪儿都行,国际原子能机构也给它发了安全认证,美国的NuScale项目成本涨了一倍就停了,TerraPower的钠冷堆虽然融了六亿五千万,但真要商用还得等2030年以后。
用电方式也在变,以前核电是给电网供电,现在大厂直接跟电厂签合同,绕开中间环节,中国能源局2025年4月说支持第四代核能、小堆和聚变研发,也鼓励用在工业供热、海水淡化、边疆供电上,数据中心供电成了新重点,华龙一号现在有七台在运行,二十六台在建,产业链和人才储备都挺扎实。
制度效率也很重要,中国做项目,政府带头,各部门一起干,决策快,落地也快,从设计到开工,平均能省下三成时间,美国那边流程拖得长,国会批钱磨磨蹭蹭,企业借钱难,技术风险又大,就算点子多,也很难铺开做大规模。
全球现在有74种小堆设计在一块儿搞,加起来能装22吉瓦的电,中国手里至少占了三分之一的核心专利和正在建的项目,这不是碰运气碰出来的,是一点一点干出来的。
未来十年特别关键,小堆第一批商业化项目会在2025到2030年之间上线,这直接决定后面千亿市场的走向,聚变商用的窗口期一般认为是2031到2035年,中国CFETR要是按计划在2040年建成,那话语权基本就拿下了,盖茨说得对,核能现在不只是用来减碳的工具,它更是支撑科技和制造的基础,谁掌握了它,谁就握住了未来能源和高端制造的命脉。
来源:乌江河畔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