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杨瀚森被NBA选中的那个夜晚吗?多少中国球迷彻夜未眠,仿佛看到了下一个姚明的诞生。然而短短几个月,这场美梦就被现实敲醒了——而最早敲响警钟的,正是那位被无数人骂作“泼冷水”的王仕鹏。摘要:还记得杨瀚森被NBA选中的那个夜晚吗?多少中国球迷彻夜未眠,仿佛看到了下一个姚明的诞生。然而短短几个月,这场美梦就被现实敲醒了——而最早敲响警钟的,正是那位被无数人骂作“泼冷水”的王仕鹏。
十月底的这场湖人VS开拓者的比赛,成了杨瀚森NBA生涯的残酷缩影。上场8分36秒,3投全失,仅靠罚球得到1分。更扎心的是,当他在场时,球队净负对手1分。
美国球迷的嘲讽像冰雹般砸来:“灾难”、“根本不配首轮选秀权”、“持球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些刺耳的声音,与几个月前选秀夜的欢呼形成了残忍的对比。
看看杨瀚森现在的数据吧——场均5.6分钟,2分1篮板。这不正好印证了王仕鹏当年的预测吗?
“杨瀚森的水平,还没有达到在NBA能够出场十几分钟的水平,他的得分也就是5分左右,甚至2-3分这样。”
当王仕鹏最初说出这些话时,多少人骂他“唱衰中国篮球”、“躺在绝杀斯洛文尼亚的功劳簿上”。
球迷们沉浸在夏季联赛的短暂亮点里,却选择性忽略了现实——季前赛的强度,和真刀真枪的常规赛根本是两码事。
王仕鹏当时还说过更尖锐的话:“如果场均只能打5分钟,一个赛季不到就荒废了。”这话虽然难听,但现在看来,是不是越来越像预言?
欧洲篮球专家王健的观察更加细致:杨瀚森上场后“有些游离在开拓者的体系之外,不太清楚自己该在场上干些什么”。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整个比赛理解层面的差距了。
说实话,王仕鹏不是神仙。他能看准,是因为他真正理解NBA的残酷性。
更残酷的是队内竞争。克林根最近状态火热,对勇士一战14分8篮板。换成你是教练,你会用谁?NBA是商业联盟,成绩说话,没人在乎你是什么顺位。
杨瀚森的挣扎,其实反映了传统中锋在现代篮球中的普遍挑战。前国手焦健分析得很到位:“在NBA级别的对抗强度下,你能够抢好篮板球,能够封盖,能够做好掩护,能够在换防中不出现大的漏洞,把喂到你嘴边的球打进,其实是很难做到的。”
超过七成球迷认为杨瀚森应该去发展联盟练级,这个投票结果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王仕鹏的核心建议其实很中肯:与其在NBA场边耗一个赛季,不如去发展联盟放开打。看看这些数字吧——在发展联盟,杨瀚森可以获得25分钟以上的稳定出场时间,而不是现在可怜的5.6分钟。
开拓者队友克林根的鼓励很暖心:“保持头脑清醒,继续向前,NBA非常艰难,一年前,我也曾站在他此刻的位置。”但光有鼓励不够,杨瀚森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比赛时间。
现在回头看,王仕鹏当初说的“对杨瀚森的热度应该降一降”,可能是最理性的建议。当央视都不再直播他的比赛时,我们是不是该反思:当初的热情,是不是反而成了这个20岁年轻人的负担?
杨瀚森才20岁,他的NBA之路还长。但现在最重要的一课,是学会面对现实——不只是他要学会,我们这些球迷也要学会。
王仕鹏的话虽然难听,但那是过来人的逆耳忠言。现在的低谷不一定是坏事,至少能让所有人清醒:NBA从来不是童话世界,这里只相信实力,不相信梦想。
杨瀚森还有机会,但他需要的是脚踏实地,而不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也许,这才是王仕鹏那些“刺耳”话语里,最珍贵的真相。
来源:花房姑娘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