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怼怼这次算是怼到钢板上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18:47 2

摘要:刚刚,胖东来高管集体发声,视频中再一次的谴责柴怼怼一系列无底线的行为。

刚刚,胖东来高管集体发声,视频中再一次的谴责柴怼怼一系列无底线的行为。

同时高管们也阐述了胖东来的文化理念,并感慨“没想到真诚和善良,竟然如此艰难”。

看完这些发言后,我觉得差不多得了,没必要把这事儿整成连续剧。

我敢说迄今为止,全网没有一个人会支持甚至同情柴怼怼。

这哥们儿就是用无赖的方法,在蹭胖东来的流量嘛。柴怼怼没有任何的实证,张嘴就是喷。他越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他的关注度就会越高。

很明显柴怼怼是故意而为之,尤其在被胖东来公开警告之后,他愈发显得兴奋。

这是一些网红惯用的套路,虽然老套但效果显著。网红们很清楚,在互联网江湖,黑红也红黑粉也是流量。

他们柿子专捡红的捏,所以胖东来就成了柴怼怼硬蹭的对象。

这可不是无脑的蹭,对于后果柴怼怼绝对有预判。

迄今为止,自媒体录制短视频和用直播等手段,对企业商誉伤害侵权,还没有标准的判罚。

去年4,5月份,农夫山泉和钟睒睒在网上受到了铺天盖地的抨击。钟首富亲口说他拿起了法律武器来维权,但没有人知道后续结果。

当然,也就没有了震慑力。

可以参考的维权判例就是新能源汽车了。

特斯拉是最先利用法律武器来打击黑子的,然后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各家车企起诉自媒体博主并索赔500万,成了标配和惯例。

我记得可能不全啊,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因为名誉侵权,被判赔给车企500万的。

我看到比较狠的是蔡老板和特斯拉的名誉侵权案。

蔡老板赔偿40万元并登报道歉,关键是他赖以生存的自媒体账号被全网销号了,这才是最具有杀伤力的。

另一个比较狠的也是特斯拉。特斯拉诉上海车展那大姐的侵权案,判决是赔礼道歉并赔偿给特斯拉17万元。

这大姐在上海车展车顶上一站成名,因祸得福现在混成了个网红。

给人的感觉是难道这是一种起号的方式?

然后,大多数的判例基本都是道歉并赔偿。

道歉对于网红来说就像是吃饭。一天吃三顿,哦不一天道歉三次都可以,对于他们都不是个事儿。

还有的网红靠着道歉收割又一波流量,属于一鱼两吃了。

至于赔偿,大多数案件的赔偿数额都很小,基本上是几万块钱。

有的企业比较大度,不用赔钱只要道歉就可以。

比如享界汽车和某大V的纠纷,双方在网上隔空放狠话,让网友们热血沸腾。

在大家期待着火星撞地球时,双方竟然以一封几百字的道歉信,握手言和了。

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以和为贵”,严重伤害了法律的震慑力和吃瓜群众们的好奇心。

哪怕是发文道个歉,给个面子意思意思,有些人依然不当回事儿。

特斯拉对某大V胜诉后,该大V紧跟热度发视频硬刚拒不道歉。

最终的结果是法院强制执行,怎么个强制法呢?在全国报刊上刊登判决书的内容,该费用由大V承担。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该名誉侵权案成功结案。

一家几百亿上千亿市值的汽车厂家,安排金牌律师团队经历一年半载的起诉,最终得到了几万块的赔偿。

有时候,甚至连一句道歉都得不到。所以说柴怼怼们,能有什么忌惮的呢?

以上这些就是绝大多数普通人,能够看到和感受到的对企业名誉侵权要承受的法律后果。

在风险和收益不成正比的情况下,一些靠流量生存的网红就会铤而走险。

他们要入虎穴,得虎子。

柴怼怼在权衡过利弊后,选择了开怼胖东来。在被胖东来发函点名后,柴怼怼继续硬怼,说明他认为这么干,值!

所以后来被网友们越骂,他也起劲。

其实遇到这种故意碰瓷的泼皮无赖,胖东来要做的就是公开发函警醒众人,同时直接起诉就完事了。

千万不要陷入无尽的口水战中,尤其是还站出来自证。

这些正是柴怼怼之流所期望的,说白了是中计了。

但这事儿发展到今天,给我的感觉是,他俩怎么好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呢?

我给大家扒一下时间线:

胖东来诉柴怼怼商业诋毁、名誉侵权案,在4月25号已经被许昌法院受理。

5月3号,柴怼怼的抖音账号被禁言,和胖东来的相关视频被下架。

5月6号许昌市监局发文,说胖东来在售和田玉明码标价,手续齐全,鉴定证书有效。

我觉得整件事儿到这儿的时候,伤害已经停止,事情已经澄清,胖东来声誉塞翁失马得到进一步提升。

胖东来完全可以静待法院判决就行了。

但万万没有想到,柴怼怼这个网络混子,竟然能把一家百亿营收的企业,折腾的从老板到员工都不安生。

5月16号,17号,胖东来连续发布声明对此事儿进行澄清。

到了18号,今天,胖东来高管又集体发视频继续谴责柴怼怼的无底线行为,阐述企业文化理念。

完全不至于啊,自四月份柴怼怼跳出来质疑胖东来开始,全网就是一边倒的支持胖东来。

甚至在此后胖东来的和田玉被疯抢,还出现了限购。

所以说柴怼怼对胖东来的伤害,算个P啊。

如果说想要讲道理,要么把柴怼怼的账号放开,双方网上辩论。现在柴怼怼发不了声,单方面讲道理意义不大。

要么就把这些话放在法庭上去讲。

没必要帮助柴怼怼持续增加热度。

另外这件事儿发酵的时间越长,就会有越多的人盯着,你们考虑过当地法院的感受吗?

本来是一个匡扶正义振奋民心,还能趁机全民普法的好判例。

现在突然变成了烫手山芋。

我说难听点儿,弄不好,这事儿怎么判舆论都不会满意。

所以何必呢?

踏实的把黄牛抢购的事儿解决了,让顾客安心买到商品,比啥都强。

我还是那个建议,轰轰烈烈的房地产限购,一再证明限购是搞笑的。

还是增大商品投放力度吧,保证黄牛一哄而散!

来源:菲汐布客时尚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