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央视超帅主持人,30岁进央视,34岁上春晚,如今38岁感情成谜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06:03 1

摘要:央视主持人的席位,向来是实力与专业的试金石 —— 既需扛住直播镜头的考验,又要以扎实功底传递信息。1987 年出生的张韬,便是其中凭借 “阳光外表 + 稳扎主持” 立足的一员。他没有特殊背景,父母只是普通上班族,却从四川小城起步,历经地方台磨练、央视选拔,最终

张韬:从四川小城走出的央视 “帅主持”,凭稳扎实力站上春晚舞台

央视主持人的席位,向来是实力与专业的试金石 —— 既需扛住直播镜头的考验,又要以扎实功底传递信息。1987 年出生的张韬,便是其中凭借 “阳光外表 + 稳扎主持” 立足的一员。他没有特殊背景,父母只是普通上班族,却从四川小城起步,历经地方台磨练、央视选拔,最终多次站上春晚舞台,活成了观众眼中 “颜值与实力并存” 的央视主持人代表。

早年:从舞蹈少年到播音路上的追梦人

张韬的艺术启蒙,始于四年级的一堂体育课。当时学校舞蹈老师发现他肢体协调性远超同龄孩子,课间让他试着模仿一段民族舞动作,他抬手、转身、踮脚,整套动作流畅自然,老师当即邀请他加入校舞蹈队。从那以后,每天放学后,舞蹈房的灯总要为他多亮一个小时 —— 他对着镜子反复纠正动作,练基本功时膝盖磕得青一块紫一块,却从没想过放弃。学校每年的文艺晚会,他都是压轴表演者,当聚光灯打在他身上,他穿着民族舞服饰旋转时,台下的掌声总能盖过音乐声,那时的他以为,自己未来会成为一名舞者。

转折发生在高考前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观看了一场播音主持比赛,台上选手用声音传递情感、掌控全场的样子,让他心里泛起新的涟漪。“用语言连接人与事,好像也很有意义。” 他和父母商量后,放弃了报考舞蹈院校的计划,填报了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播音主持专业。

本科四年,他把 “较真” 刻进了学习里。每天清晨,校园的湖边总能看到他的身影,手里拿着新闻稿,从吐字归音到情感表达,逐字逐句打磨;专业课上,老师布置的模拟主持作业,他会提前一周准备,甚至自己制作简单的背景板,模拟真实演播室场景。临近毕业,他通过面试进入重庆电视台实习,第一次坐在演播室里,面对镜头播报新闻时,他紧张得手心冒汗,却强迫自己保持镇定 —— 这份经历,为他后来的职业路埋下伏笔。

地方台磨练:2010 到 2017,从新人到 “台柱子”

2010 年,张韬正式入职重庆电视台,开启了地方台的 “练兵期”。他先后主持《新闻速度》《财经壹资讯》《第一房产》等节目,从民生新闻到专业财经,跨度极大,却没难住他。

主持《新闻速度》时,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到台里,翻查当天新闻的背景资料,甚至会打电话向相关部门核实细节,“新闻容不得半点马虎”。有一次播报突发的交通拥堵新闻,他临时接到导播通知 “增加现场连线环节”,面对镜头,他一边听记者的现场描述,一边快速组织语言,逻辑清晰地串联信息,直播结束后,制片人拍着他的肩膀说 “小伙子,稳”。在他的主持下,《新闻速度》的收视率一度冲进重庆地方台新闻类节目前三。

《财经壹资讯》对专业性要求更高,涉及大量经济数据和政策解读。为了做好节目,张韬每天睡前都会看财经新闻,把难懂的术语记在笔记本上,第二天请教台里的资深编辑;直播前,他会把关键数据写在手心,确保播报时准确无误。观众评价他 “讲财经不枯燥,帅帅的主持人连数据都念得有节奏感”。

2015 年,已经是台里 “红人” 的张韬,却选择 “给自己加压”—— 报考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研究生。那段时间,他过着 “重庆 - 北京” 两头跑的生活:每周一到周五在重庆主持节目,周五晚上坐高铁去北京,周末上课,周日晚上再赶回来准备周一的直播。高铁上的时间成了他的 “移动书房”,膝盖上放着笔记本电脑,改新闻稿、背专业知识,有时累得靠在椅背上就能睡着。即便如此,他仍连续两年拿下重庆电视台优秀节目主持人和优秀员工奖项,领奖时他说:“努力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想让自己的主持更有底气。”

央视转折:从《中国新闻》到春晚舞台

2017 年,30 岁的张韬迎来职业路上的关键节点 ——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启动全国招聘。看到消息时,他犹豫了很久:放弃重庆台稳定的工作去北京打拼,风险不小,但央视的平台,是每个新闻人的向往。最终,他还是提交了报名材料。

选拔过程远比想象中严格:笔试涵盖国际新闻、专业术语、政策解读等内容,面试则要求模拟主持国际突发新闻。张韬记得,面试时抽到的题目是 “解读一带一路合作项目”,他提前准备的资料派上了用场,从项目背景到实际影响,条理清晰地展开,结束后评委问他 “为什么想做国际新闻”,他说 “想让更多海外观众看到真实的中国”。

凭借扎实的功底,张韬成功入选。他辞掉重庆的工作,拖着两个行李箱北上,在北京租了一间小公寓。刚开始主持《中国新闻》时,压力扑面而来 —— 节目面向全球观众,对发音、语速、背景解读的要求极高。他每天提前三小时到台里,对着镜子练普通话,把容易读错的地名、人名标上拼音;研究国际新闻时,会翻查大量资料,确保解读准确。有一次直播时,导播临时插入一条突发新闻,他没有慌乱,冷静地衔接:“接下来我们关注一则刚刚收到的消息……”,流畅的表现让领导记住了这个 “沉稳的四川小伙”。

几年间,他从中文国际频道转到新闻频道,主持《新闻直播间》等主力节目。2021 年,34 岁的他收到了春晚节目组的邀请,与任鲁豫、李思思等资深主持人搭档。春晚彩排强度极大,他每天要记几十页的台词,彩排到凌晨是常态,嗓子哑了就喝胖大海,累了就靠在后台的椅子上眯一会儿。正式直播时,他负责互动环节,面对全国观众,他笑容自然,台词精准,没有出现任何失误。那一夜过后,“央视帅主持人张韬” 的话题登上热搜,有观众在街头采访中说:“以前看他播新闻就觉得稳,没想到春晚也这么厉害,记住他了。”

此后,他多次参与春晚:2022 年中秋晚会,他与嘉宾默契互动;2024 年春晚喀什分会场,他穿着当地服饰,用简单的维语向观众问好,融入现场热烈的氛围;2025 年春晚重庆分会场,他与何苗苗搭档,面对家乡观众,他的主持多了几分亲切,比如提到重庆火锅时,笑着说 “希望全国观众都能尝尝咱们重庆的热情”。

多元尝试与感情谜团

除了新闻和春晚,张韬还参与了不少接地气的节目。在《山水间的家》中,他与于朦胧、彭玉平一起走进安徽岳西的村庄,体验茭白采摘。那天他穿着胶鞋下田,泥巴没过脚踝,却毫不在意,跟着村民学习采摘技巧,偶尔还会帮老人把茭白装进筐里。镜头里,他手上沾着泥,笑容却很真实,节目播出后,有观众留言:“没想到播新闻的张韬,下田也这么接地气,一点不端着。”

相比事业的透明,张韬的感情状态始终是个谜。如今 38 岁的他,从未公开过恋爱或结婚的消息。媒体曾试图挖掘他的私人生活,却只找到 “单身” 的零星信息。据身边人透露,他的父母在四川老家,偶尔会在电话里催婚,比如妈妈会说 “隔壁小王都抱孙子了,你也上点心”,他总是笑着回应 “工作忙,再等等”。央视主持人的工作节奏快,他经常出差,行李箱里总放着笔记本电脑,随时准备处理工作,私人时间很少。粉丝偶尔会在他的社交平台留言问感情状况,他从不回应,保持着低调。有人猜测他 “太挑”,也有人觉得他 “专注事业”,但直到现在,他从未带伴侣出现在公开场合。

如今的张韬,38 岁,事业稳扎稳打,仍是央视新闻频道的中坚力量。他会定期给四川老家的父母寄北京的点心、水果,每次打电话都会叮嘱 “注意身体”。同事评价他 “没架子,还像刚进台时一样努力”—— 直播前会查资料,下班后会复盘当天的表现。阳光的外表或许让他更容易被记住,但真正支撑他在央视站稳脚跟的,是多年如一日的专业与坚持。未来,他还有足够的空间去探索更多可能,而观众也期待着,在更多舞台上看到这个 “用实力说话” 的主持人。

来源:影视热点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