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遍地黄金!TikTok竟不敌阅后即焚?沙特网红靠它买房买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23:28 2

摘要:在沙特利雅得的商场电梯里,一段即兴哼唱的旋律就能收获86.8万次浏览,让20多岁的小伙戴勒拥有240万日活粉丝。

在沙特利雅得的商场电梯里,一段即兴哼唱的旋律就能收获86.8万次浏览,让20多岁的小伙戴勒拥有240万日活粉丝。

这个71%人口在35岁以下、互联网渗透率近99%的国家,社交市场早已成了全球巨头眼中的“肥肉”。

令人意外的是,TikTok、Instagram这些全球爆款平台并未领跑,反而是靠“阅后即焚”起家的Snapchat占据榜首,超2500万月活用户远超同类竞品。

这片被隐秘社交需求包裹的市场,为何能成为众人争抢的金矿?其背后又藏着怎样的生存法则?

在穆斯林宗教文化影响下,隐私保护和性别分隔早已渗透到生活细节:餐厅用屏风隔出“家庭区”与“单身男性区”,传统住宅设双出入口区分访客与家人,女性健身房甚至采用无窗设计杜绝窥探。

这种对私密空间的极致追求,自然延伸到了互联网世界。

沙特人习惯为工作、亲友、陌生人等不同场景创建专属社交账号,对Twitter、TikTok等平台的“公开展示”属性充满不安。

Snapchat的“24小时内容自动消失”机制,恰好踩中了这份需求痛点。

用户无需精修内容,随手分享的起床日常、旅途琐事都能安全流转,这种真实感成了社交的核心吸引力。

作家阿卜杜拉·阿尔朱玛的经历很有代表性:他在Snapchat上展现最本真的自己,却在Instagram上只发精修旅行大片和品牌合作内容,两个平台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画风。

更夸张的是,沙特用户日均打开Snapchat达50次,有人一天发上百条内容,把平台变成了生活“日记本”。

如此高频的使用习惯,实则也是娱乐匮乏下的必然选择。

沙特法律严格禁酒,没有酒吧等夜生活场所;教义禁止偶像崇拜,直到2018年才迎来首家电影院。

年轻人旺盛的社交与娱乐需求,只能转向互联网寻找出口,语聊房、手游、短视频直播成了主要消遣。

这种“刚需”催生的流量红利,让全球平台纷纷加码。

2024年Meta联合沙特旅游局举办首届中东Instagram创作者峰会,TikTokCEO周受资更是宣布2025年初在利雅得设中东总部,官网满是本地化招聘广告。

但要在这片市场立足,光有决心远远不够,Snapchat的领先秘诀藏在深度本地化布局中。

2024年其在利雅得开设的新办公室里,专门打造了“创作者会客厅”——这是对阿拉伯传统“Majlis”文化的精准复刻,这种曾供男性议事的帐篷空间,如今成了创作者交流的核心场景。

更关键的是,Snapchat组建了纯本地团队,毕竟懂阿拉伯语的迪拜人未必能理解沙特的文化禁忌,只有本地人才能精准规避冒犯风险,频繁为创作者提供培训指导。

这种投入直接转化为创作者的收入动力。

Snapchat成了沙特网红的“造富主阵地”,获得SnapStar认证足以让创作者举办庆祝派对,负责人常被围追堵截求扶持。

戴勒在YouTube有800万粉丝,收入却远不如Snapchat,靠平台收益实现了房车自由,阿卜杜拉·阿尔朱玛80%的收入也来自这里。

他们的盈利路径清晰:Spotlight版块的“水晶兑换现金”是基础,品牌合作是主力——固定费用、佣金分成、长期赞助模式多样,头部创作者线下活动出场费可达数万美元,地产公司常是大客户。

有趣的是,这片成熟的创作者生态里,MCN机构却成了“边缘角色”。

不同于中国市场的MCN主导模式,沙特顶级创作者大多成立个人公司,直接对接品牌或代理商。

“MCN抽成30%以上却价值有限”,戴勒的吐槽道出关键——本地头部创作者手握强议价权,根本无需中间商。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品牌已悄悄加入这场合作盛宴,阿卜杜拉就透露自己曾与华为、名爵汽车等品牌合作,“他们给的创作空间很大,也尊重我的创意”。

TikTok虽增速迅猛,却暂时难以撼动Snapchat的地位。

在Dyler看来,TikTok更适合打造爆款,一条搞笑视频能触达几百万陌生人,但流量难以转化为忠实粉丝。

如今不少创作者形成了“TikTok引流、Snapchat固粉”的玩法,先用短视频吸引眼球,再引导用户进入私密圈子培养黏性。

这种差异化定位,也让两大平台在竞争中形成了奇妙的互补。

沙特隐秘社交圈的“金矿”效应,本质是文化需求与商业布局的精准契合。

从Snapchat的本地化深耕到创作者的自主变现,从中国品牌的悄然入局到平台间的差异化竞争,这片市场正在书写独特的商业故事。

随着沙特年轻人需求不断释放,这里的潜力还将持续爆发,而懂得尊重文化、精准创新的玩家,终将分得更大的蛋糕。

来源:小张的科普任意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