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阵子跟堂侄吃饭,这小子刚上班一年,一开口全是怨气:“凭什么同事的杂活让我帮着做?主管挑我方案的刺,是不是故意针对我?”我没劝他“忍一忍”,只想起十年前的自己——那时候我跟他一样,把“不吃亏”当骨气,多打一份报表都觉得亏,被领导说两句就想拍桌子,结果三年下来,
别再把“不吃亏”当本事了——那些在单位里抢着干杂活、受气不翻脸、遇事先认怂的人,往往藏着你看不懂的生存智慧。
前阵子跟堂侄吃饭,这小子刚上班一年,一开口全是怨气:“凭什么同事的杂活让我帮着做?主管挑我方案的刺,是不是故意针对我?”我没劝他“忍一忍”,只想起十年前的自己——那时候我跟他一样,把“不吃亏”当骨气,多打一份报表都觉得亏,被领导说两句就想拍桌子,结果三年下来,同期进公司的人要么升职要么跳槽,只有我还在原地打转。
后来在一次行业论坛上,听阿里前高管鬼脚七说过一句话:“职场里的‘亏’,其实是给未来存的本钱。”那时候我才慢慢明白,我们总盯着眼前的“多做一点”,却没看见那些“吃亏”里藏着的机会——就像我认识的牟頔,当年在央视做编外人员时,同事都调侃她“傻”,说“一个没编制的,还天天往外地跑”,可她不管这些,跟着团队跑采访、盯后期,把每个环节的门道都摸得透透的。后来央视要做新栏目,没人能扛得起担子,只有她能拿出完整的方案,再后来跟着马东创业,成了爆款节目的幕后推手。
你看,职场里的“吃亏”从不是当冤大头。那些别人不愿接的跨部门项目,藏着你接触其他业务的机会;那些没人愿意跑的客户现场,能让你摸清行业的真实需求;就连帮同事取个稿、盯个印刷,都能让你攒下人脉——《道德经》里说“后其身而身先”,你越不执着于“少做一点”,反而越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攒够起跳的资本。反倒是那些算得比算盘还精的人,上班摸鱼、下班准时走,以为占了便宜,最后却发现自己连最基础的业务都没吃透,遇到公司调整,第一个被优化的就是他们。
去年有个做通信行业的朋友,跟我吐槽说自己“气不过”——主管连续打回她六版方案,她觉得对方是故意找茬,当着全部门的面把方案摔在桌上:“这活我不伺候了!”可辞职后才发现,30岁+、学历普通,想再找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比登天还难。她后来跟我说:“当时觉得自己特潇洒,现在才知道,那一下摔的不是方案,是自己的饭碗。”
其实职场哪有不受气的?客户会骂你方案烂,同事会阴阳怪气抢功劳,老板会因为业绩不好冲你发火——就像老辈人说的,“打工哪有不受委屈的,一半工资是辛苦费,一半是‘窝囊费’”。但真正聪明的人,从不会把“受气”当侮辱,而是当成“磨本事”的机会。我认识一个做播音的姑娘,刚进初创公司时,老板脾气爆,动不动就因为一个发音不对骂她半天,同事们都劝她“赶紧跑”,她却没走。每次挨骂后,她都把老板的要求记下来,对着录音反复练,就连公司的杂活——写脚本、盯剪辑、甚至帮客户订酒店,她都主动扛。后来老员工走了一波又一波,只有她能顶起所有事,不到三年就成了公司二把手。
《素书》里说“忍辱含垢,所以容人”,不是让你忍气吞声,是让你把情绪转化成做事的劲。客户骂你方案烂,别想着反驳,先琢磨他到底要什么;老板训你效率低,别委屈,先查自己的流程卡在哪;同事阴阳你,别往心里去,专注把自己的事做好——你把精力花在赌气上,就没功夫涨本事了;你把情绪耗在委屈上,就看不见藏在“气”背后的成长机会。
前阵子部门里闹了个笑话:两个同事因为抢一个项目的功劳,从私下互怼变成在工作群发黑料,最后闹到老板那里,两个人都被调去了边缘部门,成了全公司的谈资。可没人注意到,当时被他们抢功劳的小徐,既没争执也没抱怨,反而默默接了另一个没人要的小项目,最后靠这个项目拿到了季度之星。
我后来问小徐,当时不觉得委屈吗?他说:“跟他们吵有什么用?赢了口角,输了时间——《庄子》里说‘夏虫不可语冰’,你跟只盯着眼前利益的人较劲,只会把自己拉到跟他们一样的层次。”可不是嘛,职场里最傻的事,就是跟烂人烂事纠缠。有人无中生有诋毁你,你非要跟他争对错,最后只会让自己陷在勾心斗角里;有人暗中使绊子,你非要跟他斗输赢,最后只会耽误自己的节奏。
创业酵母的张丽俊早年也遇到过这种事:有个同事总当着她下属的面讥讽她业务能力差,还呼来喝去不尊重人。她一开始也想撕破脸,可朋友劝她:“你是来做事的,不是来跟人吵架的。”后来她不再在意那些嘲讽,把精力都放在提升业务上,不到一年就因为业绩突出升职,而那个同事还在原地嚼舌根。你看,“认输”从不是怂,是懂得把精力放在更重要的事上——就像爬山,半山腰的人总在互相推搡,可真正想登顶的人,眼里只有路,没有对手。
这些年我读企业家传记,发现乔布斯、段永平他们有个共同点:从不在无关紧要的事上浪费精力。乔布斯不会因为对手抹黑苹果就去吵架,而是专注做更好的产品;段永平不会因为市场波动就乱了阵脚,而是盯着长期价值。职场其实也是一样,你纠结于“今天多做了活”“刚才受了气”“这次输了争执”,就看不见“多做的活能涨本事”“受的气能磨心态”“认的输能省时间”——这些才是决定你走多远的关键。
老祖宗早就说过,“大丈夫能屈能伸”。这里的“屈”,不是懦弱,是看清职场真相后的清醒:你不是来争对错的,是来涨本事的;不是来斗气的,是来攒资本的;不是来赢一时的,是来赢未来的。下次再想跟人计较时,不妨问问自己:这事儿能帮我提升能力吗?能让我离目标更近吗?如果不能,那不如转身就走——把时间花在值得的事上,才是职场里最聪明的“怂”。
来源:泽胜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