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剧《鼓浪之声》以鼓浪屿华侨群像为原型,讲述了一位旅居海外的音乐家吴起铭,为寻找记忆中“鼓浪屿中国人的第一架钢琴”而踏上归途的故事。12场演出,1440分钟,开启的不仅是一段“寻琴”之旅,更是一场关于信仰、归属与家的深情告白。
一座岛,一群人,一架琴,一个家。音乐剧《鼓浪之声》厦门站于5月17日晚圆满收官!
音乐剧《鼓浪之声》以鼓浪屿华侨群像为原型,讲述了一位旅居海外的音乐家吴起铭,为寻找记忆中“鼓浪屿中国人的第一架钢琴”而踏上归途的故事。12场演出,1440分钟,开启的不仅是一段“寻琴”之旅,更是一场关于信仰、归属与家的深情告白。
观演过程,不少观众几度落泪,更有不少观众二刷、三刷,甚至十二刷,自封“人形音乐播放器”,走哪都哼唱:“雨水啊,你要狂多久~”,“我一生的憾事,是再也回不去~”......相信此刻你的脑子里已经在循环着这些旋律了。
5月9日至5月17日连演8天12场,10000+观众走进厦门嘉庚剧院,音乐剧《鼓浪之声》全网曝光量660W+,微博话题#音乐剧鼓浪之声#热度470W+,小红书#音乐剧鼓浪之声#等相关话题热度150W+,互动3W+,相关视频播放量35W+,实现了从线下剧场到线上社交平台的全方位破圈共振。
音乐剧《鼓浪之声》自首演以来,凭借其高水准制作与创新表达,受到福建日报、海西晨报、海峡导报、厦门日报、厦门晚报等近50家主流媒体、新媒体、广播电台热议,并通过新媒体及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对该剧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报道。媒体普遍认为,音乐剧《鼓浪之声》标志着厦门在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和国际传播力的原创文艺精品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社交平台上,#鼓浪之声repo#话题以燎原之势刷屏:“舞蹈总监不愧是王亚彬老师,及时行乐的快乐谁懂啊”,“所有演员齐齐托起王船的那一幕,汗毛全程直立”,“当吴起铭声嘶力竭喊出‘我找的不是琴,是人!!!’,已经泪奔”……这些带着体温的repo,恰似散落在网络星河的珍珠,串起一幅立体鲜活的观剧图鉴。
演出期间,嘉庚剧院大堂的主题打卡点,也成了观众们流连忘返的“小确幸”。 为了这次演出,嘉庚剧院特别设置了物料交换区,还有定制主题集章、硫酸纸歌词单,限量发售的剧目周边:杜邦纸手提袋、冰箱贴、定制徽章,大受欢迎,屡次一售而空,打造了一场全维度沉浸式剧场文化社交场景。
当音乐剧《鼓浪之声》厦门站幕布,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缓缓合拢,那些观众未尽的澎湃心绪,所有暂时落下的休止符,都将凝成奔涌的涛声,推着这艘“寻琴”邮轮鸣响远航的汽笛声,驶入每个人的心灵港湾!下一个停靠站,让我们共同期待!(厦门嘉庚剧院供图)
来源:百品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