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原本属于机会的比赛,却成了信任危机的起点。常规赛第4战,开拓者背靠背迎战湖人。对杨瀚森来说,这不仅是他生涯第一次背靠背作战,更是一场本该“证明自己”的夜晚。
一场原本属于机会的比赛,却成了信任危机的起点。
常规赛第4战,开拓者背靠背迎战湖人。对杨瀚森来说,这不仅是他生涯第一次背靠背作战,更是一场本该“证明自己”的夜晚。
上场输给快船,主力中锋克林根出现轻伤,球队的进攻体系陷入停滞——按理说,这正是小杨上位的好时机。然而,当机会真的落在他面前时,他却没能握住。全场出战8分36秒,贡献1分1篮板,数据冷得像加州的秋夜,也让这位中国内线的处境变得更加尴尬。
首节登场,小杨照例在克林根轮换阶段登场。刚上场时他还有亮眼表现:顶弧手递手配合助阿夫迪亚摆脱防守,后者再分底角格兰特命中三分——一次干净的团队配合,让人看到了小杨的球商和战术执行力。
但可惜,这次“亮眼时刻”成了他整场唯一的高光。接下来的两次空位三分,他都投丢了。防守端,更是被对手精准针对。
湖人后卫里夫斯延续了上一场50+的火热状态,他多次借助掩护,逼迫杨瀚森换防。结果很简单:不是被错位突破抛投,就是被艾顿挡拆中投收割。小杨努力移动、拼命协防,却总是慢了半步,只能目送皮球一次次穿网。
那一刻,他的表情里,藏着明显的无奈。
进攻端,信心开始动摇,连罚球也失手了一个。
防守端,更像一场被经验老将“军训”的课程。
到首节结束,斯普利特换下了他。
谁都没想到,这一换,就换出了比赛的走向,也换出了教练组的犹豫。
第二节,小杨又被派上场,这原本说明教练还在给机会。可惜,故事并没有转好。
他变得犹豫,外线出手不再坚决,一次突破被盖;抢到前场篮板,又被对手包夹丢球。防守端依然被针对,里夫斯和艾顿配合娴熟,连续三次在他面前打成。
那几分钟,镜头多次捕捉到他低着头跑回后场的背影。
这是一个新秀的焦虑——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却看不到成果。
而在NBA,这样的焦虑往往意味着危机的开始。
赛后,主帅斯普利特谈到杨瀚森时,话虽客气,却透着冷意:“他是个有天赋的年轻人,还在学习适应NBA的节奏……我们会根据表现来决定他的出场时间。”
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如果打不好,就不会再有机会。
更糟的是,竞争对手马上就要回来了。
球队的防守悍将——罗伯特·威廉姆斯已经进入复出倒计时。今天早些时候,他被下放到发展联盟进行最后的恢复训练。等他回归,小杨在轮换中的位置,恐怕连“象征性”都难保。
一旦那一天到来,杨瀚森很可能从“替补中锋”退回到“饮水机守护员”。
到那时,连球迷口中的“人类2分1板精华”都将失去意义。
事实上,真正让开拓者球迷焦虑的,不只是小杨的表现,而是那份“反差感”。
选秀大会那天,球队用首轮16号签选下他,还曾与灰熊做交易——灰熊拿到的11号签选了考沃德。如今,考沃德已经打出27分6篮板4助攻的代表作,而杨瀚森却在挣扎着突破个位数上限。
更刺眼的是,被开拓者放走的艾顿,如今在湖人打得风生水起,还在本场比赛里多次在小杨头上取分。
从“被寄予厚望的接班人”到“被打爆的新人”,落差之大,令人唏嘘。
杨瀚森才打了4场球,这点毋庸置疑。但NBA的残酷在于——没有人会给你太多时间去犯错。
联盟每天都有更年轻、更灵活、更饥饿的球员在找机会。
而留给小杨的容错空间,正在一点点被现实挤压。
他需要的不仅是投篮准度和防守脚步,更需要一种“在逆境中咬牙顶住”的狠劲。
NBA不是少年成长营,而是一座巨大的筛子,筛掉犹豫、筛掉幻想,只留下真正适应规则的人。
或许,杨瀚森还需要更多磨炼,更多痛苦,也更多时间。
但在这个讲究即战力的联盟里,时间,恰恰是最奢侈的东西。
背靠背的夜晚结束了,但属于杨瀚森的考验才刚开始。
他要面对的不只是技术短板,还有心理的坍塌和角色的边缘化。
他必须在有限的上场时间里证明:自己不是“系统漏洞”,而是能被信任的拼图。
NBA不怜悯新人,球迷也不会永远等待。
如果想赢回那份信任,他必须用一场真正的“爆发”,为自己重新打开未来的大门。
来源:天地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