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规划师建议,若暂时被困在一线,不妨从副业切入——副业不是简单的“上班开滴滴、下班跑代驾”,而要选能帮你打开眼界的类型。
很多出身普通、没家庭托底的人,总在纠结:主业没前景,副业没方向,陷入低谷更是手足无措。
带着这些问题,我和职业规划师聊了聊,他从业多年帮过800万人职场进阶,分享的思路或许能帮你找到破局点。
不少人在基层岗位做重复工作,比如编辑天天审稿,却不知道自己的工作如何创造商业价值,就像“坐井观天”。
规划师建议,若暂时被困在一线,不妨从副业切入——副业不是简单的“上班开滴滴、下班跑代驾”,而要选能帮你打开眼界的类型。
他把副业分成4类,普通人优先选这3种:
1. 发展型副业:和主业相关,能提升核心能力。比如公众号编辑帮大号写稿,既能知道市场上“什么能力值多少钱”,回头看主业也会有新视角;短视频编导帮小品牌做策划,能提前看到行业下一个机会。
2. 资源型副业:帮你积累人脉和机会。就像NBA球迷圈的跑团团长,大多有To B业务,通过组织活动认识的人,往往能反哺主业;加入行业社群、参与线下沙龙,也能让你跳出“信息茧房”。
3. 能量型副业:不赚钱却能补心态。有互联网大厂CTO兼职做瑜伽教练,有人下班打拳解压,这类副业能帮你平衡职场焦虑,反而让主业更有动力。
很多人纠结“没天赋没优势,该选什么方向”。
规划师的建议很实在:别想“我要爬阿尔卑斯山”,先去你能到的“最高山头”——哪怕是小公司的核心部门,只要人精多、离钱近,哪怕没做成事,也能攒下人脉和眼界。
比如有人想做新媒体,先去本地头部MCN做助理,哪怕打杂,也能看到“爆款是怎么造的、客户是怎么谈的”,比在小公司闭门造车强得多。
若你计划3年后离开大城市,或想从当前工作“榨干价值”,可以问自己3个问题:
1. 哪些事我不做,公司会特别难受?(找出不可替代的核心任务)
2. 哪些事我做,会比别人轻松且做得好?(找到优势领域)
3. 哪件事做好10倍,我的收益会高10倍?(锁定长期发力点)
有人梳理后发现,自己做直播不行,但写短视频投流文案很擅长,于是主攻这个方向,后来成了专业操盘手——这就是“带着离职思维上班”,不浪费每一段经历。
规划师也有痛苦时刻,比如拍短视频时,要在10秒内讲清核心观点,还要面对镜头里的自己。
但他说,低谷时别远离人群,反而要“不求回报地付出”:做午夜咨询电台帮陌生人解困惑,给等你的司机说句“久等了”,甚至帮收废品的大爷整理纸壳。
“当你把时间花在帮别人上,反而会从别人的反馈里找回力量。”他曾帮过在惠州被老板骗、没五险一金的女孩,也聊过在沙特阿拉伯纠结要不要回国的人,这些经历反而让他更清楚自己的价值。
最后,规划师给迷茫年轻人的建议很戳心:“别期待努力一定有同等物质回报,世界有太多规则,但真正的价值在旅程里——就像打游戏,顶个蘑菇、打死怪兽的快乐,比通关本身更重要。
做创造者,别做被规则困住的‘打工人’。”
若你正纠结主业、副业,或陷在低谷,不妨试试这些思路——普通人的改命,从来不是靠突然的好运,而是靠每一步都“踩在价值上”。
来源:清醒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