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济基本面:前三季度GDP同比+5.2%、三季度+4.8%,就业与物价总体稳定,结构上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占比提升,产业升级趋势强化,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托底。政策组合拳:货币端保持“合理充裕”,年内通过买断式逆回购、MLF加量续作等工具稳定流动性;财政与产业政策
宏观与政策主线
经济基本面:前三季度GDP同比+5.2%、三季度+4.8%,就业与物价总体稳定,结构上装备制造、高技术制造占比提升,产业升级趋势强化,为市场提供基本面托底。政策组合拳:货币端保持“合理充裕”,年内通过买断式逆回购、MLF加量续作等工具稳定流动性;财政与产业政策协同,已分四批下达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690亿元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资本市场层面推进“长钱长投”生态建设,鼓励中长期资金入市并完善配套机制。制度与供给:资本市场改革深化(如科创板“1+6”举措、并购重组优化等)提升市场效率与“含科量”,为“科技牛”与产业升级提供制度支撑。外部环境与流动性
美联储政策预期:市场普遍预计10月29日议息再降息25bp,全球进入“弱美元+宽货币”周期的概率抬升,有利于新兴市场资产定价与资金风险偏好修复。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近期高层沟通涉及关税、海事物流、出口管制等议题,阶段性缓和提振风险偏好并改善外需预期。全球市场联动:美欧日韩股市创新高后出现高位波动,对A股短线情绪有同步与外溢影响,但总体有利于全球风险资产估值支撑。资金面与投资者行为
量能放大与结构轮动:两市成交额近期多次站上2万亿元(如2.36万亿元),显示风险偏好与交易活跃度同步回升;但冲关4000点后出现“放量—回落”特征,反映资金在整数位前的分歧与换手需求。风格与偏好:科技方向成交活跃、热度高企,存储芯片、光模块、CPO等细分赛道强势;同时,ETF与中长期资金持续为市场提供“稳定器”,成交与换手回到理性水平,市场更趋“业绩—估值”的结构性定价。估值与技术面约束
十年新高后的换手压力:上证指数年内自低点累计上行约31%、创业板指约84%,在4000点这一历史密集成交区,需要更充分的换手与时间来消化套牢与获利盘。指数结构分化:阶段内呈现“沪强深弱、科创承压”的格局(如10月27日:上证+1.18%至3996.94、深成+1.51%至13489.4、创业板+1.98%至3234.45;而10月28日:上证-0.22%至3988.22、科创50-0.84%至1471.73),显示突破与稳固仍依赖新的主线与持续性业绩验证。短期关注要点
事件窗口:美联储10月29日议息结果与前瞻指引;国内围绕“十五五”的政策细化与落实节奏。价格与库存周期:国际金价近期回调对黄金板块形成压制,资源品价格波动对相关产业链盈利预期与估值产生影响。产业催化:AI算力与存储链条(如DRAM/NAND涨价预期、光模块/CPO出货)与“海峡两岸”、自贸区等主题交易的持续性,以及三季报/年报窗口期的业绩兑现度。来源:柯基的小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