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政界对华偏执,德媒体痛批心态已失衡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19:45 1

摘要:本文要聊点大事,也是不少人这几天的瓜。德国的行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事情起因还得从德国新外长瓦德富尔说起。这哥们儿原本计划在10月26号来中国访问,想着为德国总理未来的中国行程打打前站,攒点外交资本。结果还没坐上飞机,人家已经戏精附体,连着几天指手画脚,批评中国

德国外交的失心疯从道德优越到经济困局

本文要聊点大事,也是不少人这几天的瓜。德国的行为真是让人大跌眼镜。事情起因还得从德国新外长瓦德富尔说起。这哥们儿原本计划在10月26号来中国访问,想着为德国总理未来的中国行程打打前站,攒点外交资本。结果还没坐上飞机,人家已经戏精附体,连着几天指手画脚,批评中国的同时还跑到台海问题上刷存在感,把一顶比一顶大的帽子端端正正扣在我们头上。估摸着他脑子里想着的是,这么“展示”了一番,抵达中国之后咱们会给他铺上红地毯,鲜花簇拥。游戏规则瞬间掌握在他手中,是不是?

但惊喜在后头。就在他准备打包行李出发的前三天,他的访华计划直接被中方取消了。理由不需要多说,大家都懂——尊重是双向的,搞小花样、耍小聪明的行为,是不可能有好脸色的。法国《金融时报》直接把这次乌龙称为“超级外交灾难”,连德国国内的商界大佬们也深表抗议,新时代的外交,开腔之前得掂量够不够分量啊。

这一集还没播完,新角色迅速登场。这回是德国经济部长赖歇女士,为瓦德富尔外长“撑腰”。她的舞台表演方式很简单强撑着硬气,在公合对中国企业开炮,甚至为荷兰强抢安世半导体叫好。气焰嚣张地扬言,“中国需要被狠狠打击一下!” 好家伙,听这话,仿佛德国的经济已经在全球傲视群雄,无坚不摧。

说到这儿,可以扒一扒赖歇嘴里的那家公司吧——安世半导体。这家企业的芯片基本上是德国汽车行业的命脉,尤其是大众、宝马、奔驰这些牌子响当当的巨头们,它们最赚钱的车型生产中,离不开安世的功率芯片。然而荷兰硬生生“国有化”抢了安世,给欧洲汽车行业直接点燃了一颗不定时炸弹。中方快速反制,禁止安世在中国工厂出口芯片成品。

不出所料,欧洲汽车行业瞬间嗅到了危险的寒意。试想一下,安世70%的全球产品都靠中国东莞的封装测试基地完成。突然断链,这些企业还能怎么生存?缺芯恐慌蔓延开来,欧洲汽车业的利益搁不住喽。你是不是看着觉得眼熟?还记得21的全球“缺芯潮”吧,那次灾难直接让欧洲汽车减产200万辆,福特在欧洲地区硬生生停掉了37.5万辆车…… 尚且是市场波动都会如此严重,这次的“精准斩断”更是雪上加霜。德国这些大厂和政客们,现在怕都想着赶紧找后备方案吧,可惜全球替代供应商的认证和提升产能,怎么着也得花上好几个月。长痛还是短痛,自己选吧。

这场闹剧,到底是出了啥岔子?答案其实简单,德国政治精英们失去了曾经的理性。他们可以习惯于在经济上务实,但面对中国时,却充满了焦虑。德国著名评论员加博尔·施泰因加特一语道破天机是心态变了。

以前,中国是合作伙伴,是大市场,是好机会。现在呢?战略对手、潜在威胁、需要被除掉的“障碍”。嫉妒、恐惧、优越感丧失后的焦虑,涌上了德国精英的心头,从看中国“有用”到觉得“中国危险”的完美转变。突然发现自己被中国超越,那种“酸葡萄心理”和“受迫害妄想症”,这才成了德国对华政策的原动力。

他们要释放压抑的情绪,于是拿起最简单的工具——道德大棒,“中国独裁、危险、人权问题……”。但咱们都知道,“教师爷”这套说教,既不能付款,也买不到芯片。现在,中国是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供应链全面捆绑,德国汽车、化工甚至光伏产业,对中国的依赖关系已经模糊了边界。对华强硬,不只是外交玩火,更将在经济领域越烧越烈。

如今,中方的态度很清楚愿合作,求共赢。但前提是必须放尊重,别再玩那些低端的诡计和虚伪的打压游戏。“你想谈,我们欢迎,但别踩雷。”

面对德国这场有点“迷惑”的政治表演,少数德国媒体和团体还是有点清醒的工业联合会跑到台前大喊,别再用政策作死我们的产业;工会甚至直接写信来威胁政客干正事。这样的声音,显然还远远不够。

现如今世界的游戏规则早已变了。西方试图靠着“道德关怀”重新掌控全球经济话语权,实在是场笑话。在全球化浪潮面前,放下历史上攒下来的一套“旧资本主义剧本”,其实才是德国不让自己行动变形的关键。诚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言要想长期合作,尊重一个中国原则是底线。

现在的历史是否还能再当一回教科书,敲醒那些“失心疯”的人?

来源:鱼来自媒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