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韩国军火在欧洲、南美打开局面,现在韩国正在转向中俄的传统市场——中东!据韩国投资证券(Korea Investment & Securities)的一位高级分析师表示,韩国防务产业已经将中东视为其下一个主要出口目的地。
随着韩国军火在欧洲、南美打开局面,现在韩国正在转向中俄的传统市场——中东!据韩国投资证券(Korea Investment & Securities)的一位高级分析师表示,韩国防务产业已经将中东视为其下一个主要出口目的地。
在韩华资产管理(Hanwha Asset Management)周一于首尔举办的一场研讨会上,分析师郑南贤(Jung Nam-hyun)指出,中东地区正成为韩国防务企业的关键机遇市场。韩华资产管理旗下拥有以防务为主题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PLUS K-Defense。
郑南贤表示:“向中东地区出口的包括发射装置和雷达在内的防空系统持续增加。”他提到,该地区老化的坦克和装甲车车队,正催生对替换系统的新需求。郑南贤称,韩华航空航天和现代罗特姆(Hyundai Rotem)目前正在该地区积极开展营销活动。
他补充道:“韩华航空航天正为沙特阿拉伯搭建大规模出口网络,同时也在努力争取建立当地生产基地。”郑南贤表示,沙特阿拉伯采购韩国武器系统的预计规模将超过35万亿韩元。
研讨会上还提及了韩国防务产业近期在欧洲市场取得的成功。郑南贤指出,尽管许多欧洲国家面临弹药短缺问题,并计划扩大生产能力,但韩国企业并非以直接竞争对手的身份,而是以供应商(尤其是在推进剂供应方面)的身份与欧洲国家合作。
韩国防务产业的快速增长引发了人们对其可能进入收益平台期的担忧,但郑南贤否认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由于武器系统需求持续过剩,且与2022年相比市场份额不断扩大,韩国企业有望维持高利润率。他还指出,中东新客户的财务实力超过了波兰等欧洲买家。
在另一场发言中,防务产业专家、AFW Partners负责人李宣烨(Lee Sun-yeop)强调,以无人机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现代战争趋势正重塑战场格局,同时也为韩国制造的武器系统带来了新优势。
李宣烨表示:“坦克若处于静止状态,很快就会成为无人机的目标,因此快速规避机动至关重要。”“德国等国家生产的较重主战坦克,在俄乌战场这类泥泞地形中容易陷入困境。相比之下,韩国坦克的装甲更轻,能更快摆脱此类困境,展现出作战优势。”
李宣烨还谈到了韩国在反无人机系统领域逐渐显现的优势。他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干扰无人机的方法已不再奏效,必须将其击落。”“尽管韩国在无人机生产方面相对落后,但在反无人机武器研发上已具备较强能力,打造出了新的竞争优势领域。”
2023年,韩国宣布了成为全球第四大防务出口国的目标。凭借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本地生产协议以及高预算买家的持续需求,中东地区可能会成为韩国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篇章。
【小编毒舌】中东地区一直是中俄的自留地,尤其是俄乌战争之后,俄罗斯在中东的军火销售呈现出衰落之势,而印巴57空战之后又给中国的军机打了最好的广告——如果中国要想在这把比拼中再多拿点市场,现在就需要印度三哥多出点靶机了……
来源:军迷战情室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