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财长称中方没有实际实施过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中方回应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9:07 1

摘要:10月28日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巴西记者的提问把中美稀土博弈摆上了台面。问题直指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说法,这位美方官员上周日称中方没实际实施稀土出口管制,还暗示美方100%关税威胁在磋商中起了作用。可公开信息明明显示措施已经生效,两边的说法完全对不上。

Ai主播讲新闻

10月28日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巴西记者的提问把中美稀土博弈摆上了台面。问题直指美国财长贝森特的说法,这位美方官员上周日称中方没实际实施稀土出口管制,还暗示美方100%关税威胁在磋商中起了作用。可公开信息明明显示措施已经生效,两边的说法完全对不上。

面对追问,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没直接回应措施是否暂停,只建议去问主管部门。他反复强调的立场很明确,中方措施是规范出口管制体系,跟国际上的做法一致,目的是维护和平稳定、履行防扩散义务,还愿意和各国沟通保供应链稳定。至于经贸磋商,他让记者去查已发布的消息,话里没留任何解读空间。

要弄清这事得先看刚结束的磋商。10月25到26号,中美在吉隆坡谈了两天,商务部的李成钢会后说双方就多个经贸议题有了初步共识,接下来要走国内批准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出口管制确实在讨论范围内,一起聊的还有海事物流301措施、关税暂停期这些议题。但共识归共识,没任何信息显示稀土管制和美方关税威胁有关联。

商务部早把管制的来龙去脉说透了。发言人何咏前之前就提过,措施是按法律法规来的,核心是防止稀土流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类不当用途,既保中国安全也保全球安全。管制的产品也不是随便定的,就限于清单里已列管的稀土磁材、相关零部件和稀土靶材。像钇靶材这种,是半导体涂层的关键材料,管控起来本就合理。更重要的是,措施发布前中方特意通报了美欧日,现在还在聊便利化的事,流程上挑不出毛病。

美财长的说法实在站不住脚。中方不仅明确说了措施依法实施,还公布了管制范围和通报流程,这哪是“没实施”的样子。他说关税威胁有用,更像是往自己脸上贴金。中方的管制从一开始就是制度性完善,跟美方施压根本不搭边。要是真怕关税,中方没必要提前通报,更不会把出口管制摆上磋商台面正常讨论。

稀土这东西可不是普通矿产,说是现代军事的“隐形基石”一点不夸张。美军87%的稀土供应链都依赖中国,一架F-35战机就得用417公斤稀土,发动机里的稀土合金能扛住高温高压,导弹制导系统更是离不了稀土永磁体。中方管制直击的就是这种供应链痛点,有数据说美军稀土库存只够撑4到8周,真断供导弹都得减产。

往前倒十几年,稀土博弈的剧本完全是反过来的。上世纪美国还是稀土霸主,芒廷帕斯矿能满足全球九成需求。中国那时连稀土是什么都搞不清,白云鄂博矿早年差点当铁矿卖掉,就算认出是稀土也不会提炼,只能贱卖原矿,老外加工后再高价卖回来。直到徐光宪院士突破分离技术,把流程从一年缩到几周,中国稀土才慢慢崛起。

2014年美国还拉着盟友在WTO告赢了中国,逼中方2015年放开出口。可低价稀土直接冲垮了美方产业链,到后来美国唯一的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现在中国稀土冶炼产能占全球90%,高纯度材料几乎垄断,美方哪还敢去WTO告状,说白了是告不起了。

美方自己才是滥用出口管制的老手。8月有报道说,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审批的机构都快瘫痪了,几千份企业申请堆着没人处理。原因是美方一边扩大管制范围,一边裁掉大量专业人员,连驻中国的管制官员都空缺着。这种“小院高墙”的做法,最后只会反噬自己企业的竞争力。

现在中美磋商有了初步共识,但稀土管制这事没松动的迹象。中方的逻辑很清晰,这是长期的制度性安排,不是应对短期压力的工具。美军对稀土的依赖摆在那,重建产业链没十年八年、几百亿美元根本搞不成,等他们建起来,中国的回收技术和替代材料可能又升级了。

美方要是真关心稀土供应,该做的是坐下来聊便利化,而不是拿关税吓唬人。中方的底线摆得明明白白,依法监管、维护安全的原则不会变。贝森特想把中方的合规行为扭曲成“妥协”,要么是没看懂中方的政策逻辑,要么就是想给国内交差。

后续就看双方国内批准的进展,但稀土博弈的核心早变了。以前拼资源,现在拼技术和产业链。中方已经在做三件事:控初级产品出口、搞稀土回收、研发替代材料。等美方好不容易建起供应链,可能中国都不用那么多稀土了。

说到底,这场争议戳破了美方的幻觉,以为关税威胁能左右中方的安全决策。中方的管制站得住脚,有法律依据,有国际先例,还有技术底气。美财长的说法没人买账,毕竟事实就在那摆着,稀土博弈的规则早就不是美方说了算了。

来源:红茶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