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崇山峻岭,两股车流已然在京畿与蓟州间涌动:一边是冷链货车满载着刚采自田间地头的果蔬和肉蛋,驶向首都的商超与社区;另一边是旅游巴士载着满怀期待的北京游客,奔赴蓟州的绿水青山。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崇山峻岭,两股车流已然在京畿与蓟州间涌动:一边是冷链货车满载着刚采自田间地头的果蔬和肉蛋,驶向首都的商超与社区;另一边是旅游巴士载着满怀期待的北京游客,奔赴蓟州的绿水青山。
“十四五”时期,节奏更快、成色更足的“双向奔赴”,已成为蓟州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2024年,从“农品进京”销售额突破13亿元,到重点时段北京等外埠游客占比过半,蓟州区正将“畿东锁钥”的区位优势,转化为服务首都、发展自身的澎湃动能。
农品进京 从蓟州田间到北京餐桌
清晨,天津宏齐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正熟练地将刚采收沾着泥土的“毛菜”去根、清洗、包装。数小时之后,这些带着晨露的“净菜”就将抵达北京商超。
“从去年6月投产至今,产值已达2500万元,与北京多家商超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公司负责人冯金刚说。
在桑梓镇的扶持下,这个盘活3.5亩闲置土地的项目,如今已建成2条蔬菜精加工生产线,日进京“净菜”30余吨。
桑梓镇综合治理中心主任刘献国说:“我们对接了30余家种植户,发展订单农业,还争取了市、区两级补助资金,全力护航‘净菜’进京。”
“桑梓净菜”仅是蓟州区“农品进京”工程的一个缩影。作为全国首批绿色食品示范区,截至目前,蓟州区已发展绿色食品基地24万亩,培育出盘山磨盘柿、州河鲤鱼等6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构建了完善的供销体系,让这些优质农产品高效直达北京市场。
今年4月1日,蓟州区“津农精品 鲜聚广电”活动在国家广电总局机关餐厅开启,带果蓝莓、带叶樱桃的原生态展陈,草莓、甜瓜的现场品鉴,让首都消费者直接品尝“蓟州味道”。与此同时,“星期天·微集市”等常态化展销活动也频繁深入北京社区、商超、机关。
如今,蓟州农品在京销售网点已达180个,形成“早上在田间,晚上到餐桌”的直供体系。数据显示,“农品进京”销售额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增速,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突破14亿元。
蓟州区农业农村委主任金福鹏说:“我们将持续做强‘蓟州农品’品牌,巩固拓展北京高端市场,推动更多优质农产品‘抢鲜’进京,为首都市民提供更丰富的供给选择。”
引客入蓟 从盘山秋色到古街霓裳
秋日清晨,来自北京的游客陈娟正在蓟州区盘山风景名胜区入口排队等候。“早就听说‘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这次特地和家人来体验。”她笑着说,“从东直门坐直达巴士过来很方便,山上秋色确实名不虚传。”
作为国家5A级景区,“京东第一山”盘山是蓟州区引客入蓟的“龙头”。“我们正推动盘山从传统名胜向沉浸式文旅综合体转型。”负责盘山管理运营的蓟州区渔阳生态公司董事长高文义介绍,该公司着力围绕四季特色打造主题活动体系,2025年元旦开幕的冰雪文化节就吸引游客7万多人次。未来,还将升级挂月索道、打造“夜游盘山”光影场景、延长开放时间,进一步丰富业态。
为精准引客,蓟州区主动出击、多措并举:与京津冀50家景区组建联盟,开通北京直达旅游巴士,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全面上线产品,在北京的机场、公园持续开展推介。这些举措成效显著,2025年国庆中秋期间接待游客325.8万人次,其中北京等外埠游客占比增加至62.7%。
不仅是盘山,蓟州区全域旅游也亮点纷呈。黄崖关长城通过数字技术升级博物馆展陈,打造沉浸式观展空间;千年古刹独乐寺开发400余种文创产品,让历史文化“带得走”;渔阳古街连续三年举办“盛世渔阳·独乐霓裳”活动,成功入选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今年国庆中秋期间接待游客103万人次、拉动商圈消费4亿元。
“今年我们策划了‘赏秋、品秋、乐秋、晒秋’四大主题28项金秋活动,期待更多游客前来体验。”蓟州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宋伟龙介绍,蓟州区已建成28个景区景点,打造9条全国精品文旅线路,形成了“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精彩”的发展格局。
“我们将继续深化‘山水蓟州·京津花园’品牌建设,加强京津冀文旅协同、创新产品供给、优化服务环境,让蓟州成为更多游客特别是北京游客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宋伟龙说。
从“农品进京”丰富首都餐桌,到“引客入蓟”畅游京津花园,蓟州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这首资源互通、发展共赢的“协奏曲”将在京畿大地继续激昂奏响。
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的新起点,蓟州区将继续做好引资源、引客流与送产品、送服务的“大文章”,让更多首都资源在蓟州落地生根,让更多蓟州元素点缀京城生活,在协同发展的宏大叙事中刻下属于蓟州的鲜明印记。(记者 徐杨)
来源:网信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