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叛逆少女”到“极右翼首相”!高市早苗将把日本带向何方?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7:50 1

摘要:高市早苗的“仕途”,始于一个与权力中心相去甚远的起点,1961年,她出生于古都奈良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丰田旗下产品公司的销售员,母亲则是一名警察。

一个在高中时就骑着摩托招摇过市的“暴走族”,一个在大学时组建重金属乐队、却因演奏太过激烈而频频打断鼓锤的鼓手。

无论怎么看,这样的“叛逆少女”,都与日本政治刻板、保守、由男性主导的印象格格不入。

然而,就在今年10月,高市早苗却顶着这样一份看似“不良”的履历,成为了日本宪政史上第一位女性首相。

更离谱的是,她还将这种“叛逆”的风格带入了政坛,不仅要往“极右”的道路上一去不回,

更是试图颠覆战后秩序,给日本带来全新改变!

“叛逆”的高市早苗,是如何登顶日本权力巅峰的?而这位“右上加右”的首相,又将把日本带向何方?

高市早苗的“仕途”,始于一个与权力中心相去甚远的起点,1961年,她出生于古都奈良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丰田旗下产品公司的销售员,母亲则是一名警察。

单从出身来讲,她就与日本政坛上比比皆是的“政二代”、“政三代”大不相同。

因此,她的早年岁月,与其说是在为未来的政治生涯未雨绸缪,不如说是一场接一场针对身边权威的“小型叛乱”来的更为贴切。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在高中之时,她就已经成为了一名典型的“暴走族”,日常就是骑着摩托走街串巷,这种习惯甚至一直持续到她成为国会议员,之后才有所收敛。

大学就读期间,高市早苗更是加入了一支了重金属乐队并担任鼓手,但由于演奏风格过于激烈,鼓锤常常都会因为承受不住打击而断裂,而她,却只将其视作发泄情绪的出口。

那么,她为何会走上“叛逆少女”的道路呢?

说起来,虽然在高中生涯就已经显露出叛逆的雏形,但这依然不影响高市早苗成为一个“学霸”,高考时,她甚至同时斩获了庆应义塾大学和早稻田大学等顶尖私立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要知道,日本私立大学不仅有着雄厚的师资和综合实力,更是出了名的难考,可结果却是,父母以学费高昂为由,想省下钱来支持她的弟弟,于是只让她就读了国立的神户大学。

或许就是这种在家庭内部感受到的不公平待遇,成为了她反叛性格的催化剂,而一旦这种与不公的对抗融入了叛逆的底色,她的人生道路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动。

1984年大学毕业后,高市早苗进入了被誉为“日本政治家摇篮”的松下政经塾,而她之所以会突然转向政治,则是因为她当时的思想已经与这所精英学府极其相似。

松下政经塾由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创办,其核心宗旨并非培养事务性官僚,而是要培育一批有远大抱负、能够打破日本政治僵局、引领国家走向“政治大国”的新一代领袖。

最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松下幸之助还不仅仅是理想远大,更对时局有着独特的认知:日本在经济上已经是巨人,但在政治上却是侏儒,所以他才要培养人才改变不平衡的局面。

高市早苗的出现,可以说是松下政经塾理念的一次奇特实践,而也正是在这样“双向奔赴”的过程中,高市早苗混乱的“叛逆能量”也找到了一个清晰、宏大的方向。

在塾方资助下,26岁的高市前往美国,在科罗拉多州女众议员帕特里夏·施罗德的办公室实习了一年。

那时,正处于20世纪80年代,是美日贸易摩擦最为激烈的时期,“敲打日本”的声音在美国社会甚嚣尘上,也是因此,她才得以对国际政治的现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1989年回国后,凭借“拥有美国参政经验”的独特标签,她迅速受到媒体关注,并成为电视节目主播,这让她在短时间内积累起了相当的知名度,也为她日后踏入政坛铺平了道路。

或许就是从这时起,她的叛逆便不再仅停留于个人,也投射到了一个更为“宏大”的目标之上:

那便是她想当然地认为二战后确立国际秩序与政治共识,“不公”地限制了日本国家发展潜能……

1993年,高市早苗首次当选日本众议院议员,正式开启了她漫长而曲折的政治攀登之路。

而不同于其他政治家的一步一个脚印,她的政治生涯,却是充满了惊险的豪赌和打破常规的“王炸”出牌。

最初,她只是以无党派身份参选,随后才加入了名不见经传的“自由党”,但很快又被“新进党”兼并。

而当1996年,她作为新进党候选人成功连任,政途初见起色之际,高市早苗就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直接“投敌”了!投向了她前不久还在反对的自民党麾下。

这次极具争议的“变节”行为,直接使她遭到了新进党同僚的猛烈抨击,甚至一度被视为对选民的背叛。

但此举却恰恰揭示了高市早苗对权力近乎本能的追求:

她深刻理解,在日本政坛,自民党是权力的天然中心,任何远离这个中心的政治活动都难以产生实质性影响,而进入核心圈,代价仅仅是背负骂名,这在她看来,简直就是无本万利。

可以说,此时的高市早苗,就已经展现出了寄托于战略权衡之上的冷酷务实,而这种性格,也将成为她此后在自民党复杂派阀斗争中,生存并脱颖而出的关键特质。

进入自民党后,高市早苗是一步弯路都不愿意走,直接就加入了主流派阀“清和政策研究会”。

这一派阀后来先后由森喜朗、小泉纯一郎以及安倍晋三领导,堪称自民党内保守主义思想的大本营。

而正是在这里,高市早苗遇见了自己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引路人安倍晋三。

作为“保守派之星”,高市早苗相当对安倍晋三的胃口,再加上其口才出众、形象良好,尤其是女性身份,还能帮助拓宽保守派的吸引力,因此,安倍晋三对于她是极力拉拢。

反过来,高市也在安倍身上看到了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最佳载体,安倍不仅拥有显赫的政治家世和强大的派阀支持,更是能够将她所信奉的民族主义议程推向国家政策的领袖。

于是,“苗倍为奸”的二人一拍即合,互相成为了最坚定、最忠诚的政治盟友。

在安倍的两次首相任期内,高市都被委以重任:

不管是经济产业副大臣、还是内阁府特命担当、亦或是自民党政务调查会长、乃至于经济安全保障担当,这些职务,无不将她置于安倍强化国家机器、推行保守议程的核心地带。

而她也从未辜负安倍的信任,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坚定地推行着安倍的政治路线,并拉取着各方政治力量的支持,直到2022年安倍晋三身亡。

不过,安倍遇刺这件事,对高市早苗而言,既是沉重的打击,也是一个决定性的政治契机。

在群龙无首的后安倍时代,她迅速而精准地抓住了机遇,将自己塑造为安倍政治与精神遗产的继承人。

她反复强调要“继承”安倍的遗志,将安倍的政策奉为圭臬,甚至在“安倍经济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早苗经济学”。

这套话语成功地为她赢得了自民党内庞大的保守派和安倍支持者的拥护,成为她此后三次冲击自民党总裁宝座最坚实的政治资本。

在经历了两战两败后,没有气馁的高市早苗,终于在今年10月成功踏出了迈向权力之巅的最后一步……

不过,高市早苗的“远大抱负”,却是注定没有前途的。

她上台的过程,本身就很狼狈,除了搞崩与公明党持续26年的执政联盟,更是做出堪称“卖党求荣”的行动,可以说将其执政的“末路”直接写在了成为首相的开端。

为了弥补选票的缺口,她竟然和比自民党更激进的极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达成合作,承诺了包括内阁职位和大阪“次都”构想在内的一系列“魔鬼交易”。

因此,高市早苗的执政班子,根本就不是一个强大且靠谱的政治联盟,而是一个在国会两院均未过半、由激进派系临时拼凑而成的“少数”政府。

这个根基不稳、内部充满政策分歧、随时可能因利益冲突而“昙花一现”的脆弱联盟,根本无法承载她那套宏大而激进的“理想”。

最为关键的是,高市早苗的施政蓝图,还偏偏由“早苗经济学”和“强军”两大支柱构成。

虽然她曾提出过彻底重塑日本,使其成为一个不再受战后和平主义和国际秩序束缚的所谓“正常国家”目标。

这份愿景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战后七十余年国际共识的颠覆。

而“早苗经济学”的内容包括:大胆的货币宽松、灵活的财政政策以及促进增长的结构性改革,可以说完全就是对“安倍经济学”的拙劣复刻。

然而,这样刻舟求剑式的政策继承,早已罔顾了日本经济基本面已经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要知道,“安倍经济学”的核心目标,是应对困扰日本经济二十年之久的通货紧缩,但高市早苗接手的,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的局面:

持续的通货膨胀正在侵蚀民众的购买力,而日本的政府债务总额去年就已经突破1300万亿日元,在发达国家中高居榜首。

在这样的背景下,继续推行大规模财政刺激和超宽松货币政策,无异于火上浇油,极有可能引发恶性通胀或一场严重的财政危机。

所以,与其说“早苗经济学”是一套审慎的经济治理方案,不如说是一封写给已逝安倍的“效忠宣言”。

她宁可相信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政府主导的投资,能够超越市场的客观规律,都不愿意相信我是秦始皇。

可见这种意识形态的僵化,已经到了何种境地,而这也必将使高市的经济政策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她的“强军”主张,是旨在为经济强国配上相称军事实力的,可我们已经论证了,日本已经没有经济前途了,她“强军”还有什么用?

高市早苗是日本政坛最激进的修宪派,她一心只想废除禁止日本保持战力、否认国家交战权的宪法第九条,甚至将之视作自己的“终极使命”。

为了达成目的,她更是刚上任就表示要提高日本的防卫开支,让自己试图彻底颠覆日本防御性安保政策的野心人尽皆知。

可要知道,这一举措,恰恰象征着对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结果的否定,与其12年拜鬼11次的“魔怔”风格如出一辙。

当年安倍拜鬼,一度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强烈抗议,高市早苗以“历史修正主义”为燃料的“强军梦”,又岂会不惹众怒?

26年执政联盟退出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高市早苗“太右”,连他们自己人都忍不了,在国际上,只会更加激起中韩等国的强烈警惕。

这种做法,无异于在经济“火上浇油”的同时,又在外交上“四处树敌”。

试问,一个在经济上走向崩溃、又在外交上陷入孤立、还碰上了一个极不稳定的执政联盟的日本,在被扒掉全部伪装之后,究竟该从何谈起所谓的“强大”与“复兴”呢……

参考文献

[1]《日本“阁外合作”新政权隐患几何》[N]新华每日电讯

[2]《高市早苗拜相背后:为何与维新会迅速合作联合执政?》[N]南方日报

[3]《高市早苗当选首相,反映日本政治的深刻变化》[N]羊城晚报

[4]《高市早苗当选引发复杂反响》[N]环球时报

[5]《关于日本首位女首相高市早苗,你应该知道的》[OL]纽约时报中文网

[6]《高市早苗》[OL]维基百科

[7]《新首相上台,日美同盟是共振还是错位》[N]环球时报

[8]《高市早苗》[OL]百度百科

[9]《高市早苗表示上任后将提高日本防卫开支,外交部回应》[OL]人民日报

来源:趣史微视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