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跟戴帽子有关?医生警告:60岁后,天冷要注意这2件事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6:30 1

摘要:在越来越低的气温里,那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动作,其实正在悄悄撕开人体的防线。尤其是60岁以后,身体的“报警器”迟钝了,血管却变得越来越脆弱。你以为只是脑袋凉了,但其实是血管在“叫苦”。

一顶帽子,真的能挡住“脑梗”的脚步吗?每年冬天,总有老人因为没戴帽子、贪凉洗头,结果进了急诊室。听上去像段子,但背后的健康问题却一点都不好笑。

在越来越低的气温里,那些看似不值一提的小动作,其实正在悄悄撕开人体的防线。尤其是60岁以后,身体的“报警器”迟钝了,血管却变得越来越脆弱。你以为只是脑袋凉了,但其实是血管在“叫苦”。

医生们反复提醒,寒冷天气下,老年人要特别注意两个方面:保暖和监测血压。可现实中,很多人却陷入了另一种思维误区——“我身体挺结实的,不怕冷”,这正是危险的开始。

有人说:“都活了大半辈子了,哪那么娇气?”但问题是,你年轻时扛过的冷,老了身体已经悄悄交不动这份“作业”了

研究显示,冬季是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的高发季节,尤其是脑梗死。2021年《中国卒中报告》指出,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占比高达70%以上,其高发年龄段集中在60岁以上。

而央视《健康之路》节目中曾提及,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指出,冬季凌晨3点到早上6点,是脑梗最容易“偷袭”的时间段。原因就在于——夜间气温降低,血压波动加剧,血液粘稠度上升,脑部供血一旦中断,后果堪忧。

这里就要提到“戴帽子”这件事。很多老人不爱戴帽子,觉得“头凉点儿清醒”,但这份清醒可能是血管在紧缩——头部是人体热量散失最严重的部位之一,在寒冷气温下,如果不加以保护,脑部血管会迅速收缩,加剧血流障碍。

研究指出,寒冷刺激会诱发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对于动脉硬化明显、血管弹性变差的老年人来说,这无异于“火上浇油”。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2019年山东潍坊,一位68岁的老大爷冬天坚持早起锻炼,清晨穿着单薄外出,没戴帽子,结果在回家途中突发脑梗,被紧急送医。

事后医生判断,低温刺激引发血压剧烈波动,是直接诱因。但更值得警惕的,是**“不知不觉”的高血压**。很多人并不觉得自己有高血压,甚至常年不测量

头晕了以为是没睡好,手麻了以为是压着了,直到某天突然失语、倒地,才意识到问题早已“潜伏”多年。

高血压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它不会大张旗鼓地给你信号,却在悄悄加重血管的负担。尤其在寒冷天气,血管收缩更剧烈,突然升高的血压极易引发脑梗。

中国卒中学会发布的数据指出,约75%的脑梗患者在发病前存在不同程度的高血压。这意味着,每三个脑梗人群中,就有两个是“高压炸弹”提前埋下的伏笔

那么,60岁以后,到底该注意哪“两件事”?第一:头部保暖。这不是单纯为了“防感冒”,而是为了避免血管因寒冷而剧烈收缩。尤其是室内外温差大的时候,上下楼、开关门之间,冷空气对脑部的刺激最容易“偷袭成功”。

第二:定期监测血压波动。不是说得了高血压才量,而是每一次气温骤降、每一场寒潮来袭前后,都需要关注血压的变化。尤其是清晨和夜间,这是血压最“不稳定”的时段。

很多人误以为只要白天血压正常就没问题,但研究早已证明,“清晨高血压”是脑梗的重要风险因子。2020年《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一项研究指出,清晨血压高于140/90 mmHg的老年人,其脑卒中风险比正常血压人群高出近2倍。

现实生活中,我们对“健康”的理解常常滞后于身体的变化

比如:有人觉得穿太多影响活动,结果冷风一吹,半边身体麻木;有人早起锻炼觉得精神,但却忽略了清晨是心脑血管最脆弱的时段;有人怕“依赖仪器”,拒绝测血压,结果在“隐形高血压”中逐渐走向危险。

这些“习惯”的背后,其实是对身体信号的忽视。而真正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是靠意志力硬撑,而是建立在对身体规律的尊重和顺应之上。

再来说个真实的文史例证。清代名臣曾国藩,在晚年极其注重“头部保暖”,甚至在家也常戴毡帽。他在家书中写道:“头为诸阳之会,寒从头入,病从口出。”虽是古人之语,但在现代医学看来,这句话有其独到之处。

头部神经分布密集,脑血管敏感度极高,保暖不仅仅是保温,更是保护脑血管稳定的重要一环。现代研究也证明,老年人对寒冷的耐受力下降,是由于自律神经调节能力减弱,再加上血管硬化、内皮功能下降,稍有刺激就可能引发剧烈反应。

所以,别再把“戴帽子”看成笑谈。也别再忽视“早晚量血压”这件事。真正的健康,不是看你能扛多久,而是看你是否愿意放下“硬挺”的面子,去理解身体的真实需求。如果说年轻是资本,那年老就是智慧的积淀。

60岁后,身体不是变脆弱了,而是变得需要被更科学地对待了。最后,用一句话总结这篇文章的核心:冬天不只是冷,更是血管的“高压期”,每一个忽视保暖和血压的人,都可能成为数据里冰冷的一员。

而每一个愿意从细节入手调整生活方式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健康争取更长的生命宽度。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 中国卒中报告2021中国卒中学会,2021.

[2] 张运. 高血压与脑卒中关系研究进展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4):292-296.

[3] 北京广播电视台. 健康之路:寒潮来袭 如何预防脑梗央视科教频道,2022.

来源:包医生谈健康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