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进步带来社会的变革,同时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引导了科技发展的方向,促进了新事物的诞生。人类对物质需求的持续增长,促生了蒸汽机时代的到来。物质生产能力又得益于机械的应用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曾经日常所需、所用的商品变得丰富且廉价。物质丰富、生活富裕后,商
文/杜辉
科技进步带来社会的变革,同时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引导了科技发展的方向,促进了新事物的诞生。人类对物质需求的持续增长,促生了蒸汽机时代的到来。物质生产能力又得益于机械的应用出现了几何级数的增长。曾经日常所需、所用的商品变得丰富且廉价。物质丰富、生活富裕后,商业、生活、旅游等需求又对运输能力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从而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先后被发明出来,并不断进行着技术的改进与升级。有吃、有喝、有玩了,人们开始对信息获取、学习等精神上的需求更加迫切、旺盛,从而媒体出版行业得以快速的发展。这个世界每时每刻发生的各种事情,因通讯技术、能力和手段的差异造成的信息时间差、信息差,成为商业、国家、社会竞争中的一种重要能力和实力,所以互联网、电脑、移动互联网又先后被发明并应用普及开来。
人类文明一直在前行,科技进步从未停止过。火车、汽车淘汰了畜力车;坦克、装甲车淘汰了骑兵;电话、互联网、移动通讯淘汰了书信、电报。在这个世界每时每刻不断地进化升级中,有太多新事物诞生,也有太多旧事物被淘汰。信息记录从古代刻在铜器、兽骨龟甲、泥板,写在莎草纸上,发展到后来刻在竹简,写在绢帛、羊皮上。再后来纸张发明了,信息记录的载体便落在了纸张上,我们现在称为图书的东西也定型成熟起来。图书制作从开始的刻、抄、写,到后来的雕版印刷、活字版印刷,再到欧洲印刷机的发明。当生产能力越来越大,制造成本越来越低时,识字、阅读就开始向大众贫民普及。当传统机械印刷变为了数码印刷,图书也从珍贵、稀缺的奢侈品变成了唾手可得的大众低值消费品。当书写、载体、印刷技术、传播手段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和升级,那图书的功能和载录的内容自然也会发生变化。新技术的发展、新信息载体的应用、新媒体的出现,必然会让曾经以纸媒为内容载体的信息承载、传播和阅读形式被替代与淘汰。
不少人对新事物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抵触的背后其实是对未知新事物的恐惧,是对未来不确定的恐惧,是对新事物带来改变的恐惧。电普及应用时有人抵触过,火车普及应用时也有人抵触过,所以现在有很多人对电子产品、新媒体抵触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抵触新事物的理由各不相同,但大体就是新事物有害,其实只要想想这事逻辑便是不通的。
出门靠走能锻炼身体,为什么还要坐车,既费钱,还不环保?因为要快速便利。和人联系为什么不写信改打电话了,现在则是直接上网用即时通讯软件了?亲笔书写才情真意切,文字表达也有特殊的韵味和意义嘛。因为便利。那娱乐、学习、获取信息用电子产品、新媒体又有何不可呢?都为得是便利、高效。说电子产品、新媒体有害,如毁视力,我小时可还没现在这些电子产品,但近视的孩子也不少。如毁颈椎、腰椎,那以前开车的司机腰椎好了?以前做会计、伏案做文字工作的颈椎就好了?这些所谓的害处与问题,并不是电子产品普及应用后才有的,而是早就有了,那为什么要把这些问题归罪于电子产品呢?什么事物过度使用都会出现问题,吃蔬菜、水果健康,但狂吃或只吃也会出现健康的问题。体育锻炼有益健康,但过度锻炼也会损害身体。凡事都有个度,没有人让你过度使用,而如果过度使用了,那还是自身的问题。你戒不了烟,不能赖种植烟草和卖烟的吧?你身体肥胖,不能赖农民和卖食物的吧?新事物肯定会有它的问题与不足,但不能因为一些边边角角的问题和不足就因噎废食。
有人觉得大家不看书而去看电子产品、玩自媒体、刷短视频人会变傻,甚至上升到智力退化、文明倒退、亡国灭种的高度。好像说的没电子产品、新媒体的时候这些人就不傻了。傻的、低认知的人在什么环境下也都是傻和低认知,和用的工具、技术关系不大。新技术的应用反而让傻的、低认知人群,有更多机会得到开智、启蒙,从而走出人生的桎梏、跳出以前的圈子。
人傻不傻、认知高低、学习与否和电子产品、互联网、新媒体都无关。我上学时家长老师总说玩电子游戏害处大、影响学习,但现实恰恰相反。我同学里有几个经常打游戏的反而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而班里倒数排名的几位人家根本就不打游戏。所以玩不玩游戏根本不是学习与否的原因,学习好坏是看人。学习好的打游戏有节制,游戏是生活的调剂,打游戏是享受人生。学习不好的你让不让打游戏人家也不学习。不打游戏还可以去闲逛、可以发呆,总之人生可做的事多了。打游戏耽误学习一说纯粹是老师家长无知下臆想、甩锅推卸责任的借口。如果真有孩子因为打游戏而影响了学习,那也不是打游戏的问题。就算没有电子游戏,他也会被看小说、谈恋爱、出去混等事物吸引,问题的根源是个体和个体背后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环境的问题。
高认知的人上网也会找高认知、高质量的内容信息去看。你觉得那些头部企业家会刷抖音上的脑残视频嘛?你觉得马斯克会追直播女主播嘛?低认知、低素养的群体就算不玩新媒体、不上网,也基本不会看书。就算硬要他看也只会看那些脑残小说、剪刀浆糊的鸡汤励志文。看这些内容和上网看脑残信息、短视频有区别吗?不过是载体、形式不同而已,但主动寻找和会接受的内容是一样的,这类人群就需要的是这类内容。所谓的信息茧房问题确实有,但大数据是根据个人日常的搜索、浏览、应用偏好、记录为你量身定制的信息茧房,如果你日常都是在寻找搜索高认知的内容、高质量的IP,那为你定制的信息茧房肯定也是有益的。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不过是把曾经隐藏不为他人知的需求和偏好暴露和放大了出来。
一个人学好学坏、是否上进,是个体性质,个人认知、素质的问题,和新工具、新技术无关。就如菜刀可以用来切菜做饭,也可以成为犯罪工具。工具是没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人。以前没有短视频时,这类人群也会在大街上看狗打架,聚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八卦,蹲墙根看路过的美女帅哥。现在有了抖音,他们看的关心的也还是这些内容,只不过用了新技术、新媒体可以在网上看到更多这些信息,可以看到全世界的这些信息。以前只能看到身边的狗打架,现在能看到全世界的狗打架,如果愿意还可以看到人和狗打架,其他动物大家。以前只能看到路过的美女帅哥,现在抱着手机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帅哥美女,只要肯花银子还可以和对方视频对话。这就是技术进步、新媒体应用给这类人群带来的变化,与用电子产品、新媒体人就变傻了、文化会沉沦根本没有逻辑上的必然联系。
新事物的诞生、应用,必然会影响到老事物和围绕老事物获利的人的利益。铁路的诞生让曾经靠畜力运输为生的人失业了,这些人自然对铁路是持诋毁、抵触态度的。他们看不到铁路的应用促进了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只会认为是铁路和火车抢走了自己的饭碗。其实火车的应用促生了采矿、冶炼、铸造,铁路建设、养护,机车建造、养护、火车司机、列车员、票务员等更多工作岗位。铁路的连通,让以铁路线为中心、以车站为支点的商业圈发展了起来,带动了比制造业更多的商业、服务业就业岗位,产生了天量的财富效应。对于失业的畜力运输经营者来说火车是敌人,但对于人类社会、文明来说火车则是进步的象征和发展利器。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便是同样的问题。比如以前学烹饪需要买很多菜谱。最早的菜谱只有文字,比较抽象。后来的菜谱图文并茂,更直观、视觉效果更好,但价格也上去了。现在想学烹饪,随便搜个网页、下个App、找个视频,有文字、有影像、有解说,图文音像并茂,是不是让学习更便利、更容易、成本更低?纸质书上的菜谱终究是有数的,但网络可提供的菜谱则是天量接近无限的。纸质图书的菜谱通常一个菜就一种做法,至多几种,但在网上同一个菜可以找到几十种上百种由不同人分享与介绍的不同做法。读者受众可根据自己口味喜好学习制作,也可在借鉴他人手艺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去改良,这不就是颠覆性的进步嘛?难道不好嘛?难道要守着所谓的纸媒菜谱嘛?其他图书的问题也是同样的道理。
在自媒体上刷美女、刷美食、刷励志鸡汤不过是以前的个人喜好、娱乐在新媒体上的升级、强化。电子产品、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是降维碾压,一不可逆,二传统媒体只有蜕变一条出路,没有任何抵抗的可能。就算没有现在这些新工具、新媒体平台,未来也会有其他的同类事物诞生,因为消费者所需求、偏好的就是这些。太多人对新事物的抵触与诋毁,其根源还是源于内心对不可控事物及对未知未来的恐惧,是对受损利益的不满与抗拒。但个体的抵触、诋毁与否都不重要、也没意义。新事物不会因你个人而停滞、不发展,一切的进步、发展正呈现出不断加速度的状态。个人可以做到的就是与时俱进,学习、了解、掌握、应用新技术、新事物。自身不进步、不掌握新事物、不提高认知,那未来只能从恐惧、迷茫,发展到失去自信,最后绝望。对自己最好的就是接受新事物,融入新世界。
来源:路边小石杜辉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