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要说现在娱乐圈的帅哥多,其实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见怪不怪了。可是要说起那种“路人直拍都耐打”的,张凌赫绝对能排得上号。不信你拉开抖音、快手随便刷刷,总能刷到点什么“长珩仙君路人拍”“校草现身宿舍楼下”,长得好看的人拍出来不怕丑,但像张凌赫这样,镜头下成长得
你要说现在娱乐圈的帅哥多,其实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见怪不怪了。可是要说起那种“路人直拍都耐打”的,张凌赫绝对能排得上号。不信你拉开抖音、快手随便刷刷,总能刷到点什么“长珩仙君路人拍”“校草现身宿舍楼下”,长得好看的人拍出来不怕丑,但像张凌赫这样,镜头下成长得这么明晃晃的,还真不多。很多人还纳闷:他真的是直拍界的王子?别说,往回扒拉扒拉,他还真不像大部分明星出道后才被镜头围观。这哥们可以说是“高中组优秀选手”,从学生时代起就是同学们手机里的“保留节目”了。
要说张凌赫的故事,其实要从他还叫张家玮的时候讲起。这个名字在无锡的天一中学,那可是响当当的存在。天一,这所无锡当地顶级高中,谁能考进去本就是一种荣光。有意思的是,他学习不错,最后还直接被南京师范大学“预定”了,专业选的是电器工程。这听起来仿佛和娱乐圈八竿子打不着,不懂的人还以为这位将来要去工厂修电路板。
可偏偏张凌赫自己对“学霸”这个名号一直有点儿“抗拒”。他跟朋友开玩笑,说“最多就是数学好点儿”,剩下的还不是靠着灵光一闪躲开了大坑。其实,这种自谦八成来自理科生的直男心态。别以为他低调,熟悉点儿的朋友都知道,大学那会他还挺爱鼓捣理工科各种社团,航空航天的啥事都能捞上一把;眼见着旁人卷学业、卷竞赛,张凌赫却乐呵呵地跟着搞机模比赛,顺带还收了不少表彰。南京师范大学理工学院的老教授,至今还记得他暑假里冒着40度高温在实验楼鼓捣小飞机。“这小伙子人帅又能干活,看了就让人高兴。”老头子当年跟我们聊天时这样感叹。
当然了,真正让他“火出圈”的时刻,其实都没那么正儿八经。有个在天一念书的学弟,曾经笑着说:“有一阵,我们年级群都在转他篮球比赛下场喝水的照片。”你能想象吗?一帮十七八的学生围着传本校某个男生直拍,还能专门分个相册。那会儿的张凌赫,头发微长,个子很高,不笑的时候还有点酷,笑起来就露出几分少年气,被女同学偷偷叫“凌帝”。而且他的直拍五花八门——新生报到那天刚从出租车下来,侧脸逆光特别显脸小,图刚发出去,评论区都是“这谁啊?”、“天一有新校草啦”。跑野外烧烤,别人焦头烂额忙着找木柴,他却在边上撸串笑得一脸温柔;连运动会跳远落地时,吃瓜群众都专门抓拍一个他的回眸。
这些年的直拍简直集邮一样,有正装、有运动服、有胖到100公斤的略显圆润,有后来瘦下一大圈的清爽。对了,你别觉得他一直是现在这个瘦削模样,班主任回忆,张凌赫刚进高中那会儿,体重可真破百。这些少年老照片还真不是冷门轶事,当年混贴吧的网友专门整理过“凌赫的花式路人拍”,存图比某些女明星还多。要不是之后他自己下定决心减肥,可能现在的长珩仙君,还真没有这么立体鲜明的脸。
这事要搁别人身上,八成是养成型偶像剧了,剧情还挺励志。可当事人说起这段历史,常常带着一股“过来人不想提”的憨气。他自己觉得,胖孩子就别矫情,能瘦下来靠的都是那点不服输。别说,他用一整个冬天把体重狠狠减下去,学弟们都很服气,操场上每天都能看见“直拍小胖今天又多跑一圈”。走到后来,被拍到的照片慢慢从肉嘟嘟变成运动少年,每当宿舍楼下有同学拍到他夜跑,都能在班群里引发一波夸夸风暴。
除了颜值和身材的变化,其实张凌赫最厉害的大概还是那种“被路人包围还能淡定自若”的性格。有一次,南京师大举办校内文艺汇演,很多理工男都不乐意上台,他却二话不说自告奋勇。舞台直拍被上传网络,短短几小时就被转了几十次,说是“仙气飘飘”,也不算夸张。看他坐在钢琴前,安安静静弹着梁祝,一群普通学生在台下嘻哈捧场,气氛莫名就有点中戏附中的那种少年心气。你要问他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被拍,他只耸耸肩——“都习惯了,脸大点嘛,认得出来就好。”旁边的姑娘都笑他说,脸是你的,但这点少年意气其实是大家的。
我曾经问过无锡本地的几个“直拍老粉”,她们说最怀念的就是那种旧手机拍下来的照片,画质烂点,可热闹。因为那时还不兴P图,大家都盲拍,反而留下了很多真实的状态。这和后来娱乐圈里精修人设、流水线偶像完全不一样。你现在回看那些校园直拍,能看到少年人该有的模样——有青涩,也有腼腆,还带着股不服输的小傲气。张凌赫身上那点自在劲,就是从数不清的路人镜头里磨出来的。
有意思的是,这些普通人的注视和手机里的收藏,也许比星探的一次偶遇更能改变命运。张凌赫最后进圈,也是被朋友怂恿着的。最早联系到经纪公司,其实也是靠校友间的一个偶然转发。再往后,镜头越拍他越自在,似乎从没觉得自己是该舞台见世面的那一挂。他好几次在直播和采访里提到:拍得多了,人不容易自卑,反倒知道怎样面对别人的审视,反而松弛下来。
如今再看,那个穿着运动校服的少年,已经成了影视剧里仙气飘飘的“长珩”。可无锡老同学在街头偶遇他,还是会习惯性举起手机。照片是新的,笑意却和高中一样——有点调皮,又带点不好意思。大家拍他的理由也变了,从“年级最帅”变成了“我们的自豪”。好像他的一路成长,也让很多路人和同学“痛快过一回”。
说到这里,我总觉得,奇怪的是,明明路人镜头最真实、最挑剔,但偏偏有人能在这些“照妖镜”下活得很笃定,甚至愈拍愈亮。这大概就是,普通人摄像头里留不下的人,根本成不了少年偶像吧。你说,“直拍王子”这个名号到底是捧还是损?谁知道呢,反正他自己倒没当回事,只是照常过日子。也许青春最好的样子,就在于你根本没觉得自己在被见证——可恰巧,那全是别人记下的你。
来源:工地小诸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