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天山深处、海拔2500多米的高寒之地,有这样一位交警——他脸庞黝黑,眼神坚毅,身影常年伫立于风雪之中;他用脚步丈量险路,用热血温暖寒冬,以凡人之躯筑起一道生命防线。他就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火烧桥中队指导员那巴特尔。
在天山深处、海拔2500多米的高寒之地,有这样一位交警——他脸庞黝黑,眼神坚毅,身影常年伫立于风雪之中;他用脚步丈量险路,用热血温暖寒冬,以凡人之躯筑起一道生命防线。他就是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静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火烧桥中队指导员那巴特尔。
从警13年,那巴特尔以“守好天山路平安”为使命,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成为这片苍茫群山中一道别样的风景线。2023年冬天,一段他在风雪中指挥交通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播放量突破1亿次,数百万网友点赞,“黑脸交警”的名号,也随着网友的传颂,成为天山公路上一张温暖的名片。天山深处紫外线强烈,常年的户外执勤晒黑了那巴特尔的脸庞,却晒不褪他守护游客安全的决心,他用生命守护着全国各地游客的安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
咽喉之地当好“贴心人”
“我作为一名交警,所能做的就是服务好全国各地的游客,让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都能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那巴特尔的话语朴素而坚定。他曾长期值守的218国道零公里执勤点,是通往独库公路的必经之路,更是串联巴音布鲁克、巩乃斯、那拉提三大景区的交通咽喉——这里山高路险、气候无常,而那巴特尔,就是这险峻山路上最温暖的“灯塔”。
每年6月至10月是新疆旅游旺季,卡点日均车流量超万辆,来自全国各地的自驾游客络绎不绝。为保障通行安全,那巴特尔带领3名队员驻扎在简陋的彩钢板房内办公。“每晚9时零公里卡点关闭后,我都会在次日零时驾车巡逻所辖道路,确保路上的车辆都安全驶离。”那巴特尔说,凌晨2时结束工作是旺季常态,“自己苦点累点没事,保证大家安全才最重要。”这份坚持背后,是对生命的敬畏,更是对职责的忠诚。
山区天气多变,泥石流、暴雪阻断道路是常事。为了及时给过往车辆和游客提供通行信息,那巴特尔主动公开手机号,日均接听群众咨询、求助电话百余次,无论是迷路问路、车辆故障,还是突发疾病,他都第一时间响应。在那巴特尔的字典里,没有“小事”,只有“人命关天”。他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道路的通畅与游客的安心,用实际行动铸牢中国心、中华魂。
资料图:那巴特尔在营救被困车辆。通讯员 欧音达来 摄
危急关头勇做“守护者”
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巩乃斯山区进入漫长的风雪期,艾肯达坂路段尤其危险。大风吹起积雪形成“风吹雪”,能见度瞬间归零,道路被雪墙封死,车辆极易被困甚至遭遇雪崩。
为应对险情,那巴特尔带领团队设立固定执勤点,配备热水、食物、救援装备,24小时待命。他的警车后备箱,永远装着棉衣、铁锹、融雪剂和拖车绳——那是“移动的救援站”。
2023年5月21日,他在巡线时发现一辆轿车被深雪掩埋,车主阿某已在车内被困一个多小时。当那巴特尔和同事将车从雪堆里挖出来时,阿某浑身湿透,冻得直打哆嗦。那巴特尔立即将阿某送到巩乃斯镇安顿好,又联系拖车将车送到修理厂,全程贴心照料,让阿某在寒冷的山野中感受到了温暖。
自2023年担任中队长以来,那巴特尔参与救援90余次,救助车辆620余辆、群众1200余人。每一次出警,都是与风雪和时间的赛跑;每一次救援,都在传递“人民警察为人民”的信念。“危急关头冲在一线,做各族人民的‘守护者’,让大家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这是我的职责,义不容辞。”他的话语坚定,行动更是有力。
资料图:那巴特尔在执勤中。通讯员 欧音达来 摄
在游客心中种下“石榴籽”
走进那巴特尔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的27面群众赠送的锦旗格外醒目;打开他的办公桌抽屉,19封来自全国各地游客的感谢信整齐叠放。“你看,这封是江苏游客写的,这封来自四川,还有黑龙江的…… 我们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说起这些,那巴特尔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2023年11月2日,黑龙江籍驾驶人李某专程给那巴特尔送来一面锦旗,握着他的手反复道谢:“感谢新疆和静交警,如果没有你们,我在冰天雪地里可能就出不去了!”
时间回到2023年10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风吹雪天气,让李某驾驶的货车被困在218国道425公里处的艾肯达坂。当时油箱里的油料被冻住,且当地没有手机信号,李某被困了2个多小时,急得团团转。幸运的是,一名过路驾驶员行驶到有信号的区域后,帮李某向那巴特尔报了警。接到求助后,那巴特尔立即带领3名警员穿上厚厚的棉衣棉裤,带上喷灯、开水、馕和方便面,火速赶往现场。由于道路被积雪封堵,他们在218国道413公里处下车,徒步走了3个多小时才抵达被困地点。到达后,几人顾不上休息,立刻用喷灯烘烤油箱,花了2个多小时才将油料烤化,让李某的车辆重新启动上路。
13年来,那巴特尔在天山深处战风雪、斗酷暑,风餐露宿是常事,汗水浸透衣背是常态。他在车流中伫立执勤,在风雪中扶危济困,让每一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都在大美新疆感受到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温暖与亲情。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守护,他用行动诠释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深刻内涵。2024年,那巴特尔光荣入选第一季度“新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这荣誉的背后,是他扎根高原、服务群众的赤诚。
每一次风雪中的救援,那巴特尔都冲锋在前,用坚实的臂膀为受困群众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每一回与各族群众交流,他都饱含热忱,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间。他深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融入每一次执勤、每一次为民服务的细节里。
“我愿做这片土地上永不熄灭的星火,用赤子之心滋养民族团结之花。”在天山脚下,那巴特尔正与各族群众携手并肩,用坚守与奉献书写新时代警民鱼水情的动人篇章,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新疆这片热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夺目。(记者 赵富强)
来源:巴州广播电视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