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加拿大安大略省播出的电视广告,意外点燃了特朗普的怒火,导致美加贸易关系骤然紧张。
近日,一则加拿大安大略省播出的电视广告,意外点燃了特朗普的怒火,导致美加贸易关系骤然紧张。
这则广告引用了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987年演讲中批评关税的片段,并在世界杯棒球大赛期间播放,覆盖了数百万美国观众。
特朗普随即在社交媒体上猛烈抨击,要求立即撤下广告,并威胁对加拿大加征10%的关税,同时宣布终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
这场风波看似由一则广告引发,实则反映了美加贸易中长期存在的摩擦。
安大略省长道格·福特很快回应,表示将在本周末后撤下广告,但美方反应并未平息。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直接批评福特“失控”,并指责广告“干涉美国主权”。
值得注意的是,这起事件发生在美加贸易谈判的敏感时期,特朗普的强硬表态让原本脆弱的磋商陷入僵局。
这件事凸显了国际贸易中“象征性事件”如何迅速升级为实质性冲突。
一则广告本意可能是表达加拿大对关税政策的不满,却意外触动了特朗普的敏感神经,反映出领导人在贸易问题上的情绪化反应可能放大双边风险。
尽管加方展现了妥协姿态,但威胁加征关税的举措无疑给两国企业蒙上阴影。
毕竟,美加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任何关税波动都可能冲击汽车、农业等关键行业。
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政治力量迅速介入。
弗吉尼亚州民主党参议员蒂姆·凯恩公开批评特朗普的行为“幼稚”,并称这是美国的“外交尴尬”。
他与共和党参议员兰德·保罗等人联合提出法案,要求终止特朗普用以证明对加拿大等国征收关税正当性的国家紧急状态。
这种跨党派行动表明,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在美国内部也存在分歧,并非铁板一块。
总的来说,这场风波不仅是外交摩擦,更揭示了贸易政策如何受个人情绪和国内政治影响。
尽管加拿大总理在东盟峰会上强调“随时准备继续推进对话”,但短期内的不确定性已给双边关系带来实质性压力。
就在特朗普威胁加征关税的同时,美国最高法院已定于11月审理有关其征收关税合法性的案件。
这场法律诉讼的结果,可能直接决定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关税的存废,成为美加贸易争端的潜在转折点。
如果特朗普团队败诉,这些关税将被撤销,这将缓解当前紧张局势,并为双边谈判重启创造条件。
另一方面,参议员蒂姆·凯恩和兰德·保罗推动的法案,旨在通过立法途径解除“国家紧急状态”这一状态曾被特朗普用来证明征收关税的正当性。
凯恩在采访中坦言,特朗普的愤怒“不会持续太久”,但承认外交风波已给美国带来尴尬。
这种立法努力反映了国会试图制衡行政权力的趋势,尤其在贸易领域,特朗普的“单边行动”正面临越来越多挑战。
从事件发展来看,这场争端已超越简单的“广告引发冲突”,进入法律与政治博弈的深水区。
最高法院的听证和立法推进,意味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不再只是外交问题,更成为美国国内司法与立法角力的焦点。
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对未来美加贸易关系产生深远影响,若关税被撤销,双方可能迅速回到谈判桌;若维持,则紧张态势或进一步升级。
加拿大方面,总理在吉隆坡东盟峰会上的表态显得克制而务实。
他强调了“信守承诺的可靠伙伴”的重要性,并透露加拿大计划“在未来十年内将对美国的出口增加一倍以上”。
这种基调显示加方希望通过对话化解争端,而非硬碰硬对抗。
这场风波再次暴露了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但同时也凸显了制度制衡的作用。
最高法院和国会的介入,可能迫使双方回到理性谈判轨道。
尽管当前局势紧张,但美加经济的互补性和地理邻近性,决定了合作仍是长期主题。
随着11月最高法院听证的临近,这场贸易争端的走向将考验两国关系的韧性,也可能为未来处理类似冲突提供先例。
来源:米奇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