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还得从安世半导体说起。荷兰政府突然翻出了一部尘封了七十多年的老法律,理由是所谓的“国家安全”,火急火燎地只用了七天时间,就把这家中资背景的公司给强行接管了。要知道,在欧洲,类似的事情走完程序平均需要三个月。这七天的速度,快得不像是在走法律程序,更像是一场明
一场欧洲的“豪夺”,最后怎么就变成了一场国际笑话?故事的开头,荷兰人可能以为自己拿到了王炸,没想到最后出手的却是中国,直接掀了整个欧洲的牌桌。
这事还得从安世半导体说起。荷兰政府突然翻出了一部尘封了七十多年的老法律,理由是所谓的“国家安全”,火急火燎地只用了七天时间,就把这家中资背景的公司给强行接管了。要知道,在欧洲,类似的事情走完程序平均需要三个月。这七天的速度,快得不像是在走法律程序,更像是一场明抢。
欧洲的网友们瞬间就炸了,他们看得比谁都清楚。这哪是什么国家安全?安世公司生产的,不过是些汽车上用的普通芯片,跟高精尖的军事技术八竿子打不着。这种操作,用网友的话说,就是“用法律文件包装的抢劫”。大家都在网上议论纷纷,如果今天角色互换,是中国这么对待一家欧洲公司,那西方的“契约精神”大旗恐怕早就挥舞得遮天蔽日了。
事情的高潮,发生在中国出手之后。就在荷兰沾沾自喜,以为自己掐住了什么命脉的时候,中国一纸出口管制令,直接给安世在中国的工厂下了禁令。这一下,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因为安世公司虽然总部在荷兰,但它超过七成的产能,尤其是最关键的生产和封装环节,全都在中国。荷兰人费尽心机抢到手的,其实只是一个空壳子,一个仅有落后生产线的旧工厂。
“荷兰抢了半天,只抢到个办公室。”
这句欧洲网友的神评论,简直一针见血。它像病毒一样在网上散播开来,成了整个事件最黑色幽默的注脚。荷兰政客们在决策时,似乎完全忽略了这个最基本的商业常识,他们以为抢到了公司的所有权,就抢到了一切。殊不知,在全球化的今天,生产线在哪里,话语权就在哪里。
中国的反击精准而有力。禁令一出,欧洲的汽车产业链立刻感受到了寒意。大众、奔驰这些巨头瞬间傻眼,他们仓库里的芯片库存,只够维持短短几个星期。没有了来自中国的芯片,他们引以为傲的汽车生产线,就只能变成一堆废铁。德国汽车协会发出紧急警告,说如果停产,整个欧洲的工业都可能陷入瘫痪。超过十万个工作岗位,也因此变得岌岌可危。
这下,欧洲内部彻底乱了套。德国和法国的政客们急忙跳出来,撇清和荷兰的关系。德国总理更是直接给荷兰首相施压,让他赶紧给事情降温。法国也赶紧呼吁,千万不能和中国“脱钩”。一场由荷兰主导的“欧洲团结秀”,瞬间变成了大型“甩锅”现场,欧盟决策的脆弱性暴露无遗。
欧洲民众的怒火,与其说是支持中国,不如说是对自家政客的彻底失望。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在美国刚刚发布了针对中国科技的打压政策之后,荷兰就如此急不可耐地冲在最前头,甘当“马前卒”?
“荷兰是美国走狗,正将欧洲推入自毁深渊。”
网络上,这样的怒吼随处可见。在普通人看来,这完全是为了讨好美国,而牺牲整个欧洲的利益。有德国网友质问,当我们的“北溪管道”被炸毁时,政客们无动于衷,现在又要主动配合美国,眼睁睁看着德国的汽车工业被扼杀吗?这种愤怒,源于一种深刻的背叛感。民众感觉自己的生计和未来,都被一群脱离现实、盲目追随美国的政客给出卖了。
这件事,让很多人想起了几百年前荷兰的历史。那个曾经的海上霸主,也是因为短视和傲慢,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地位。如今,历史似乎在重演。
“海盗基因遇上硬实力,剧本早已改写。”
这句评论,道出了时代的变迁。靠抢劫和霸权就能横行世界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化世界里,任何试图通过政治手段破坏产业链的行为,最终都会遭到反噬。中国用“安世模式”给全世界都上了一课,供应链,就是这个时代最硬的实力之一。
面对沸腾的民怨和巨大的经济损失,荷兰首相开始找补,辩解说问题不在中国,而是因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管理不善。这种“甩锅”给个人的说辞,显得苍白无力,被网友们嘲讽为“掩耳盗铃”。谁都看得出来,这背后的真正逻辑是什么。
“将经贸政治化,最终只会让欧洲自己买单。”
这或许是安世事件留给欧洲最深刻的教训。欧洲的车企们也学聪明了,他们开始绕开荷兰政府,直接和中方联系,希望能保障自己的供应链安全。因为他们明白,生意就是生意,一旦掺和了太多政治,最后倒霉的只会是自己。
这次欧洲网友的“一边倒”,并不是他们突然变得多么亲华。而是他们用最朴素的生活经验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谁在真正为他们的饭碗和未来考虑,谁又在为了虚无缥缈的政治口号,把大家往火坑里推。当自己的汽车无法生产,当自己的工作岌岌可危,政客们嘴里的“安全风险”就显得无比空洞和可笑。这,就是最真实的人心向背。
来源:优雅葡萄mDyZ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