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红人到商界孤狼:马斯克万亿薪酬引爆内战,惨遭美国巨头围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15:38 1

摘要:你说,CEO拿高薪,天经地义。但马斯克这次要的,是万亿美元级别的股票奖励,而且还想牢牢抓住特斯拉四分之一的董事会投票权。这胃口,别说普通人了,就连见惯了资本大风大浪的华尔街,都得咂咂嘴,倒吸一口凉气。

围绕万亿美元的博弈正在美国商界掀翻了天!特斯拉给CEO马斯克拟定的史上最高薪酬方案,把这位曾被捧为"硅谷钢铁侠"的富豪,推到了全民声讨的风口浪尖。

你说,CEO拿高薪,天经地义。但马斯克这次要的,是万亿美元级别的股票奖励,而且还想牢牢抓住特斯拉四分之一的董事会投票权。这胃口,别说普通人了,就连见惯了资本大风大浪的华尔街,都得咂咂嘴,倒吸一口凉气。

马斯克给出的理由,挺“马斯克”的。他在一次财报会议上,对着一众投资者大谈特谈他的宏伟蓝图:什么人形机器人“擎天柱”未来能像外科医生一样精准操作,什么要组建一支无人可挡的“机器人大军”。听起来是不是很热血?很未来?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抛出了那个让人咋舌的条件:“如果我辛辛苦苦把这些都搞成了,结果你们把我踢出局,那我可不干。”言下之意,这万亿薪酬,就是他实现这些“科幻梦想”的入场券和保险。

可问题是,投资者买特斯拉的股票,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听马斯克讲未来机器人统治世界的故事,还是为了特斯拉扎扎实实地把电动车造好、卖好,让公司利润节节高升?答案不言而喻。

就在马斯克描绘宏伟蓝图的时候,现实却像一盆冷水,直接浇在了特斯拉头上,公司近几个月利润暴跌了将近40%,只能靠着一次又一次的降价促销来勉强维持销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你还敢提万亿薪酬?这不就是典型的“手心向上,嘴巴朝天”吗?消息一出,特斯拉的股价应声跳水,这简直是给马斯克一记响亮的耳光。

更让吃瓜群众和投资者感到不爽的,是马斯克最近的“不务正业”。作为一家市值巨大的科技公司CEO,他本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公司的运营和发展上,可他似乎对政治更感兴趣。他不仅给特朗普的竞选砸下了2.27亿美元的真金白银,甚至还跑去政府当起了“效率部”的主管,有模有样地学着特朗普那一套,又是裁撤公务员,又是搅乱官僚体系。结果没见他给政府省下多少开支,反而让特斯拉的销量在某个程度上受到了拖累。

这还没完,马斯克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也越来越出格。他大肆传播一些极右翼的观点,甚至被指控支持跟新纳粹有牵连的德国政党。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直接引发了国际上对特斯拉的抗议浪潮,甚至有人喊出了“打倒特斯拉”的口号。一个科技公司的CEO,把自己活生生折腾成了政治网红,这操作,让人摸不着头脑。

“拿我们的养老金去养他的政治野心?门儿都没有!”美国教师联合会主席温加滕的这句话,简直说出了大众的心声。她疾呼各州养老基金,赶紧动用股东权力,否决这个离谱的薪酬方案。毕竟,这些钱,可关乎着无数退休老人的生计和晚年保障。

而更爆炸性的指控,则来自工会。通信工人协会主席卡明斯直接火力全开,炮轰马斯克“靠偷起家”。据他们爆料,马斯克手下的工程师,竟然涉嫌窃取了美国劳工部的数据,可能被用于“星链”等马斯克旗下的自家企业。这简直就是把“贼喊捉贼”演绎到了极致:自己先是搞这些“小动作”,现在却反过来理直气壮地要拿万亿薪酬?这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吧。

一时间,反对马斯克的浪潮,如山呼海啸般席卷而来。工会和一些企业监督组织,都行动起来,他们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夺回特斯拉”运动,建网站,号召公众请愿,誓要让马斯克收敛。甚至直接甩出狠话:“没有哪个CEO能值万亿,马斯克尤其不配!”

就连那些在投资界拥有举足轻重话语权的两大代理投资机构,ISS和Glass Lewis,也在这场风暴中明确表态,建议所有股东都投下反对票,否决这个薪酬方案。

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如果通过了,这等于是把特斯拉未来十年的薪酬灵活性都给锁死了,公司未来的发展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面对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质疑和反对,马斯克是怎么回应的?他没有选择解释,没有选择服软,而是直接开骂,指责这两家机构是“企业恐怖分子”。这霸道且不屑一顾的态度,简直是火上浇油,让本就沸腾的舆论,再次乱了套。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马斯克第一次因为薪酬问题惹上官司了。之前那个56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虽然当时也获得了股东的支持,但后来却被法院给驳回了。原因也很简单:法院认为特斯拉的董事会缺乏独立性,无法真正代表股东的利益。现在,一个更离谱、更天文数字般的万亿方案又冒出来了,这不免让人怀疑,马斯克是不是在挑战整个商业社会的伦理底线?

特斯拉的董事会还在替马斯克辩解,说什么他能吸引最顶尖的人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当一个公司的CEO,把公司当成实现自己政治野心的筹码,把股东的利益当成随时可以取用的“提款机”,这种情况下,再厉害的人才,恐怕也撑不起这摇摇欲坠的“大厦”。

11月6日的股东大会,就像是悬在马斯克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围绕万亿薪酬的博弈,其本质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企业薪酬问题。它不再是机器人技术和电动车业务的路线之争,而是直指一个更深层次、更根本性的问题:商业权力,到底该不该被无度滥用?一个科技巨头的掌舵者,到底能有多大的权力,可以凌驾于规则和公众利益之上?

来源:奇闻观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