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不久农民丰收节上,周营特产“钱家米酒”赴淮阳参展,其酒白如玉液、凉润甘爽,令人饮之难忘。酿造者钱海东介绍,待到秋深天凉,正是酿酒好时节,那时整个村庄都浸润在一片醇香里,酒质也最为上乘。
车至沈丘周营,便想顺道沽些“钱家米酒”。
前不久农民丰收节上,周营特产“钱家米酒”赴淮阳参展,其酒白如玉液、凉润甘爽,令人饮之难忘。酿造者钱海东介绍,待到秋深天凉,正是酿酒好时节,那时整个村庄都浸润在一片醇香里,酒质也最为上乘。
听说我们到访,周营镇党委书记程健热情推介:周营镇所辖的20个村,特产丰富,不止马营村的“钱家米酒”,还有赵寨村的蜈蚣养殖、欧营村的棕编手艺……不妨多走走、多看看。
赵寨村紧邻高速口,记者一行便先探访蜈蚣养殖场。想那蜈蚣,相貌慑人,号称“五毒之首”,竟也有人以养此物为业,实属少见。
场主赵振伟,今年37岁,已养了13年蜈蚣。他把家里最好的屋子,改成了蜈蚣展厅。刚收过一季蜈蚣,一部分穿在竹篾上作药材卖,最便宜的5元一条;另一部分制成龙鱼饲料,销路也很好。“蜈蚣能活五六年,越老越值钱。”赵振伟随手抓起一条半尺长的蜈蚣,引得我们一阵惊呼,“只要防住头部两片大颚,它就伤不到人。这条养了五年的‘蜈蚣王’,长约18厘米,作药材能卖20多元,要是当宠物卖,200元也不止。”
临近霜降,蜈蚣即将冬眠,进食渐少,但赵振伟并没闲着——他还养着数量更多的大麦虫。大麦虫是蜈蚣的饲料,繁殖能力强,除供蜈蚣食用外,一年还能外销上万斤,市场供不应求。靠蜈蚣与大麦虫两种“虫业”,赵振伟年产值做到400多万元,在这个小众领域做到了全省最大。2016年,他参加周口市创业大赛,荣获一等奖。
如今,赵振伟正引进昆虫深加工生产线,申请商标,把虫子制成鱼食、宠物罐头,拉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在他的带动下,已有数十户家庭养起蜈蚣,效益都不错。
而在欧营村,村民欧玉柱也常年与“虫子”打交道,只不过他是编织棕叶昆虫。我们见到他时,他正在村室直播,柔软的棕叶在他的指间仿佛活了过来,不过五六分钟,一只蝴蝶已然编成,翅翼舒展,翩然欲飞。欧家棕编传承200余年,昔日被视为“小道”,如今成为市级非遗,重焕生机。在不久前第十二届中原文博会上,代表周口参赛的欧玉柱从全国1300多家参展单位中脱颖而出,斩获“最受欢迎产品奖”,实属不易。
“几十年前赶界首集、周口集,都会提前编几个小玩意儿,卖不了几个钱。现在这些棕编在网上很受欢迎,订单不断。”凭着一双巧手,欧玉柱过上不错的生活,还带出十几个徒弟,让欧家棕编后继有人。
近午时分,马营村钱海东家中米酒飘香。这里酿的是“浮子酒”,以糯米等为原料,经蒸煮、加曲、发酵而成,已有数百年历史。这酒还有一个名字——浊酒。马营钱家世代出酒匠,所酿米酒闻名乡里。传到钱海东这一代,原料拓展至小麦、大米、小米、红薯干等,口味更丰富,也更受欢迎。
钱海东打开冷库,取出一壶米酒请众人品尝,入口甘甜爽洌。他介绍,这酒度数低、纯粮酿造、清甜自然,唯因保质期短、不易储存,一直难出乡村、声名不扬。近年来,随着冷库投入使用,冷链逐步完善,米酒得以全年生产,销路也逐渐拓宽。“早上刚发了几箱到周口,有人就认这一口,别的酒不喝。”钱海东正计划扩大生产规模,让自家米酒走得更远。
一个上午连访三个特色产业,我们已觉目不暇接,还有特色种植项目,以及千层豆腐、小磨香油、绿豆丸子等特产未及了解。周营镇正依托沙颍河16公里岸线,大力发展临港经济,沙颍河航道“四升三”工程、周口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基地等项目正如火如荼推进。要把周营特色看全,别说一上午,就是三五天也未必够。
留点念想,也好。我们期待着,与周营再次相见!(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彦章 徐启峰)
来源:周口日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