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里有老人的确是福气,但实际生活中,尤其和父母或岳父母同住时,种种习惯问题常常让人身心俱疲。不是说不尊重长辈,也并非不愿意包容,只是有些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承受底线。
家里有老人的确是福气,但实际生活中,尤其和父母或岳父母同住时,种种习惯问题常常让人身心俱疲。不是说不尊重长辈,也并非不愿意包容,只是有些行为,实在是超出了承受底线。
网友直呼:再这样下去只能“逃离现场”!
.01
拒绝开灯,节约成了黑暗谜团
省电本是美德,但家里的长辈常常过了头。顶着傍晚的昏暗,屋子里一点灯光也不舍得开,非得等天完全黑透了才勉强亮一盏。即使开灯,也总伴随着“怎么不懂生活,会浪费”的批评。晚上电视声音响,却只能在黑乎乎的客厅陪坐,如果有人敢把卧室灯点亮,“瞎花钱”的话立刻就能收到。
最糟糕的是夜里起夜,他们习惯摸黑行动。有次孩子撞到了桌角,亲妈却还坚持不开灯。真想说:“医院一次检查的钱,比几年电费都贵!”
.02
清晨制造噪音,晨练仿佛广场舞开场
上班日早起做事不说啥,可到了周六周日,天刚蒙蒙亮,老人已经在厨房和客厅热闹起来。锅碗瓢盆齐鸣,还主动大声刷视频、疯狂跟主播连麦,每每配以“哈哈哈,太好笑了”的大嗓门环绕。
偶有休息想睡懒觉,别想。有时他们还会故意拉椅子、拖家具,制造各种动静。交流无果,老人照旧我行我素,连续多年雷打不动——哪怕假期也不会放过。
.03
卫生理念缺失,让人头皮发麻
每个月生活费充足,督促别节省,但老人依旧乐于在小区垃圾堆捡拾塑料瓶、旧纸箱。楼道里带回一堆“宝贝”,次次塞到床底和柜子角落。三口之家,碗数少就原水冲一冲,洗洁精都不舍得用,菜板上残渣肉片常年不除。
连卫生间节水都要“创新”,上一回厕所不冲,让留着省下一滴水。卫生劝说全然无效,甚至影响孩子健康,还理直气壮甩锅:“他生病又不关我的事。”
.04
炒菜油烟弥漫,排风机成摆设
炒菜必须大火快炒,油烟滚滚。开窗代替油烟机,“农村都靠通风,自然最好!”结果厨房全屋油腻腻,味道蔓延到卧室衣柜。为了省点电,反倒把窗帘、墙面沾满油渍,一到月底又是一场大扫除。
其实算笔账,清洁用品和洗涤剂的花销,远超油烟机那点电费。
.05
到处插手,东家长西家短挡不住
老人日常最爱街坊新闻,谁儿子娶媳妇了,谁闹矛盾一清二楚。自家的网购也得审查,每收到快递必问用途、价格,不满意直接否定:“这玩意儿太贵了,不值得买。”偶尔选个外卖偷懒,立刻遭到质疑:“家里饭不会做吗?”
东西找不到也“狠狠嘲讽”,一副你糊里糊涂什么都办不好的样子。
.06
边界感缺失,隐私似乎不存在
家中任何包裹一到,老人立即抢先拆封,查看内容。房间无论有人没人在,不敲门直接推开。年轻人谈点私人事、休息一会儿,老人都能全程参与。沟通要求留空间,总换来一句:“你有什么不能让我看的吗?”
.07
公私不分,把家务变成全村的八卦茶话会
最让人头疼的是,家里无论发生什么“小事”,老人都能在亲戚朋友间添油加醋讲几轮。他们一边在社交圈“苦情控诉”,一边召唤亲戚、邻居乃至陌生网友指点江山,搞得家里风风雨雨不断。儿女只要有点分歧,就是“大逆不道”;媳妇稍有委屈,立刻成为小区里头号新闻。
.08
无法沟通,说不得,提意见寸步难行
与父母讲道理、“科学解释”,多半刚开口就被怼回来:“我们还不是为你好,不懂勤俭持家!”任何建议换来火爆回应,情绪马上激烈,不许晚辈插嘴,进退两难。
生活中这样理所当然的习惯,越是自信,越容易把家庭气氛搅乱;辛苦省下的钱,往往都花在保健品、低价旅游团上。自己防着子女,却轻易被外人忽悠剥削。不仅容易影响婚姻和代际关系,最后还全当是“为你们着想”。这样的现实,未必是嫌弃,而是再努力都难以适应的无奈。
来源:人间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