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中论》《大智度论》等龙树菩萨著作
本文内容均来源于传统典籍,对国学文化进行二次创作,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资料来源:《中论》《大智度论》等龙树菩萨著作
被后世尊称为“第二佛陀”的 龙树菩萨 ,曾在那烂陀寺中对众多求法者开示过一个惊人的秘密。
他明确指出,修行路上最怕三种执着,这三种执着如无形枷锁,束缚着无数精进修行之人。
纵然日夜 精进 、持戒清净,若不能识破并放下这三种执着,便如那河中捞月之人,越是用力,越是远离真相。
那么,究竟是哪三种执着如此可怕,竟能让无数修行人在轮回中打转,始终难以证得涅槃解脱呢?
南天竺的那烂陀寺中,月光如水般洒在青石板上。
一位身着袈裟的尊者静坐蒲团之上,眉宇间透着深邃的智慧光芒。
他便是开创中观学派、著述等身的一代宗师 龙树菩萨 。
无数求法者不远万里而来,只为聆听这位圣者的开示。
这日黄昏时分,几位来自各地的比丘围坐在龙树菩萨身旁。
其中一位名叫 提婆 的年轻僧人,满脸困惑地问道:“ 世尊 ,弟子观察发现,许多修行人日夜 精进 ,持戒清净,为何却迟迟不能开悟证果?”
龙树菩萨淡然一笑,目光深邃如古井:“你可曾见过那些在河中捞月的人?”
提婆摇头表示不解。
“昔日有一痴人,见月影映于水中,以为真月落入河内,便终日在水中捞取,徒劳无功。”
“修行人若心存 执着 ,便如那捞月之人,越是用力,越是远离真相。”
龙树菩萨缓缓开口,声音如梵音般清越。
另一位名叫 青目 的中年比丘合掌问道:“尊者,那修行人到底执着于什么呢?”
龙树菩萨起身走到窗前,遥望远山,良久才转身说道:“修行路上,有三种 执着 最为害人。”
“ 第一种,便是我执。 ”
他指向院中一株菩提树:“你们看这棵树,春来发芽,秋至落叶,生生不息。”
“可有人偏要执着于’我在修行’‘我要成佛’‘我比他人精进’,殊不知这个’我’本就是 因缘 和合的假相,如水中月影,根本不可得。”
提婆恍然大悟般点头:“原来如此!弟子常听一些师兄说’我今日诵经多少部’‘我持戒如何清净’,这便是我执作祟!”
“不错。”
龙树菩萨赞许地看着他。
“《中论》中云:‘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
“一切法皆是 缘起性空 ,哪里有个真实的’我’在修行呢?”
青目又问:“那第二种执着是什么?”
龙树菩萨回到座位,端起茶盏,却并不饮用,而是凝视着杯中清茶。
“ 第二种执着,名为法执。 ”
“许多修行人放下了我执,却又执着于法相。”
“他们认为佛法真实不虚, 涅槃 实有可得, 轮回 确实存在。”
“岂不知,佛所说法,皆是 方便 ,如筏喻法,到岸即舍。”
“若执着法相,便如那些把筏当作珍宝的人,永远无法到达彼岸。”
在场的僧人们面面相觑,显然这番话让他们颇为震撼。
一位年长的比丘 迦叶色 颤声问道:“尊者,若连佛法都不可执着,那我们修行岂不是失去了依怙?”
龙树菩萨温和地看着他:“老比丘,你可知药的作用?”
“自然是治病的。”
“那病愈之后,还需要药吗?”
迦叶色摇头:“病愈则药可停。”
“正是如此。”
“佛法如药,众生如病人, 烦恼 如疾病。”
“病愈之后,岂能还执着于药物?”
“《大智度论》中记载,佛曾言:‘我说的法如筏,尚且应舍,何况非法?’”
“这便是要我们明白,一切法都是 缘起 ,本性皆 空 ,不可执着。”
提婆若有所思地说:“弟子明白了,这就像过河需要船,但到了对岸就要下船,不能背着船继续走路。”
“善哉!”
龙树菩萨欣然赞叹:“你已悟得其中三分道理。”
青目迫不及待地问:“那第三种执着又是什么呢?”
龙树菩萨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
“这第三种执着,比前两种更为隐蔽,也更为微细。”
“许多修行人以为放下了我执和法执,便已大彻大悟,岂不知反而落入了更深的陷阱之中。”
迦叶色急切地问:“尊者,这第三种执着到底是什么?”
龙树菩萨缓缓开口:“此种执着,关乎修行能否真正 见性成佛 的根本问题。”
“即便前两种执着皆已清净,若不能识破此执,仍如盲人摸象,难窥 佛门真谛 。”
他举起手中的茶盏:“就如这茶盏,看似普通,实则蕴含着无上甚深的 般若 智慧。”
“当你们真正明白这第三种执着的可怕之处,便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在 轮回 的边缘徘徊,从未真正踏入解脱之门。”
夜色渐浓,寺院中传来阵阵钟声。
龙树菩萨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弟子,似乎在观察着什么。
众弟子屏息凝神,内心既期待又忐忑,等待着这位 尊者 揭示这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秘密。
因为他们隐约感觉到,这第三种执着的答案,将彻底颠覆他们对修行的认知,甚至可能改变他们的整个修行轨迹。
龙树菩萨深深地看了看众人,缓缓说道:“ 第三种执着,便是空执。 ”
在场的僧人们皆露出惊讶之色,提婆困惑地问:“尊者,您刚才不是说一切法皆空,不可执着吗?怎么连空也不能执着?”
龙树菩萨点点头:“正是因为你们有此疑问,才更需要明白这第三种执着的可怕之处。”
“许多修行人听闻 般若 智慧,了知 诸法皆空 的道理,便执着于空相,认为’一切皆空’‘无一法可得’。”
“这种执着比前两种更为隐蔽,也更为危险。”
他起身走到院中,指着那株菩提树:“你们看这棵树,说它存在,它确实在眼前;说它不存在,它又明明可见。”
“若执着于’有’,便落入 常见 ;若执着于’无’,便落入 断见 。”
“而执着于’空’,则是在断见的基础上,又添了一层执着。”
青目若有所悟:“尊者的意思是,连’空’这个概念也不能执着?”
“正是如此。”
龙树菩萨赞许地点头:“《中论》中云:‘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佛陀说空法,本是为了破除我们的各种 邪见 ,若又执着于空见,便成了无药可救之人。”
迦叶色颤声问道:“那我们该如何是好?既不能执着有,又不能执着无,连空也不能执着,这修行路该如何走下去?”
龙树菩萨回到座位,双手合十:“老比丘,你可知何为 中道 ?”
“请尊者开示。”
“ 中道 者,不落二边。”
“既不执着于有,也不执着于无;既不执着于生,也不执着于灭;既不执着于来,也不执着于去。”
“这便是 八不中道 :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
提婆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就如同走钢丝的人,不能偏向左边,也不能偏向右边,只有保持平衡才能安全通过。”
“善哉善哉!”
龙树菩萨欣然赞叹:“你已悟得 中观 要义。”
“真正的修行,不是要我们执着于任何一边,而是要我们在 缘起性空 中保持觉照,在 性空缘起 中不失 正念 。”
青目问道:“尊者,那如何才能放下这三种执着呢?”
龙树菩萨沉思片刻,说道:“放下执着,需要真正理解 缘起 法则。”
“一切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散灭而亡,其中并无实有的自性。”
“当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时,自然不会再执着于我、法、空三相。”
他举起手中的茶盏:“就如这个茶盏,它是由泥土、工匠、窑火等众多因缘和合而成。”
“离开了这些因缘,哪里还有茶盏?”
“同样的道理,我们所谓的’我’,也是由 五蕴 和合而成的假相;我们所学的佛法,也是佛陀根据众生根机而施设的 方便 ;我们所悟的’空’,也只是对 诸法实相 的一种表述。”
“明白了 缘起 ,便明白了 性空 ;明白了 性空 ,便不会再有执着。”
“这时候,修行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自然的流露,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随着第一缕晨光洒进院落,龙树菩萨的开示接近尾声。
几位弟子深深礼拜,心中充满了无尽的 感恩 和 法喜 。
从此以后,这些僧人们在修行路上更加精进而不执着,最终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证悟。
而龙树菩萨关于三种执着的开示,也成为了指导无数修行人走向解脱的明灯。
来源:花梦讲故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