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谁没在理发时盼着“换个发型换个心情”?可浙江宁波这位大哥倒好,剪头发剪出一身冷汗——理发师手里的梳子刚梳到后脑勺,突然停住,一句“哥,你头上有虫卵”,直接让他头皮发麻,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
家人们谁没在理发时盼着“换个发型换个心情”?可浙江宁波这位大哥倒好,剪头发剪出一身冷汗——理发师手里的梳子刚梳到后脑勺,突然停住,一句“哥,你头上有虫卵”,直接让他头皮发麻,差点从椅子上弹起来!
这事就发生在10月27号前后,大哥选的还是自己常去的那家理发店,熟门熟路的,坐下就跟理发师唠嗑“今天剪短点,清爽就行”。围布刚系好,梳子才在头发里走了两圈,理发师的手突然顿住,眉头也皱起来了,语气比平时严肃了不少:“哥,你等会儿,我瞅着你头发根儿不对劲,好像有东西。”
大哥一开始还笑:“能有啥?不就是头屑嘛,最近天儿干。”结果理发师没接话,转身从抽屉里拿了个小镜子递过来:“你自己看,靠近发根这儿,白白小小的颗粒,粘得还挺牢,看着像虫卵。”
大哥凑着镜子一瞧,瞬间就懵了——可不是嘛!好几根头发靠近头皮的位置,都粘着米粒大小的白点点,用指甲抠了一下,居然没抠下来。他当时就慌了,声音都有点发紧:“这…这啥啊?我天天晚上都洗头,怎么会有这玩意儿?”
理发师见多了这种情况,倒是还算淡定,一边帮他把有虫卵的头发挑出来指给他看,一边解释:“这大概率是头虱的虫卵,我们常说的‘虮子’就是它。这东西特别能粘,普通洗头根本冲不掉,要是不管它,过几天就孵出小虱子了,到时候又痒又难清理。”
这话一说完,大哥哪儿还有心思剪头发?满脑子都是“我这虫卵哪儿来的”“家里人会不会也沾上了”。他赶紧让理发师帮忙把能看到的虫卵先挑掉,付了钱就往药店跑,连发型剪没剪好都顾不上了。
到了药店,药师听他说完情况,给拿了专门的除虱药膏,还叮嘱他“回家先用温水洗头,擦干后把药膏抹在头皮和头发上,闷半小时再洗掉,之后用细齿的篦子梳,把虫卵梳下来”。大哥点头如捣蒜,揣着药膏一路小跑回家。
一进门,他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当天穿的衣服、戴的帽子全扔进洗衣机,调了最高温模式;枕套、被套也全换下来洗,连梳子都用开水烫了好几遍。接着又拉着家里人挨个检查头发,还好家人头上都干干净净的,没发现虫卵,这才稍微松了口气。
后来大哥把自己的经历发到了小区群里,没想到一下子炸了锅,评论区全是共鸣的:“我去年也遇到过!孩子学校里有人长头虱,回来就传给我了,梳了一个礼拜才清干净”“我之前以为只有不讲卫生的人才会长,结果我闺蜜天天洗澡,也照样沾了虫卵,后来才知道跟卫生习惯没关系”“我妈说她小时候长过虱子,用醋洗头发,不知道现在还管用不管用”。
也有人疑惑:现在大家都这么注重卫生,怎么还会有头虱和虫卵呢?其实头虱这东西,跟干不干净真没啥绝对关系,它主要靠近距离接触传播。比如跟有头虱的人共用梳子、帽子、毛巾,或者排队时靠得太近,头虱就可能从别人头发上爬到自己头上。尤其是秋冬季节,大家穿得厚,头发也容易出油,温度湿度都适合头虱生存,就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那家理发店的店长后来也在群里跟大家科普:“我们每天都会消毒梳子、剪刀这些工具,但客人自己带的帽子、围巾这些,我们没法消毒,所以还是得靠大家自己注意。平时别跟别人共用个人用品,家里的枕套、床单最好一周换一次,洗的时候用热水泡一泡,能杀死大部分虫卵。”
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除虱小技巧:“用篦子梳头发的时候,在梳子上缠点胶带,梳下来的虫卵会粘在胶带上,比直接梳方便多了”“除虱药膏别用太频繁,按说明书来,不然可能伤头皮”“要是家里有孩子,尽量别给孩子留太长的头发,短头发更容易检查,也不容易藏虫卵”。
这事其实也给大家提了个醒:很多健康隐患就藏在不起眼的小细节里。就像宁波这位大哥,要是没去理发,没被理发师发现,等到虫卵孵出虱子,不仅自己难受,还可能传染给家人,到时候处理起来更麻烦。
现在网上还在讨论这件事,有人说“以后理发前得先让理发师帮我看看有没有虫卵,省得自己不知道”,也有人说“看来个人用品真的不能共用,哪怕是再好的朋友也不行”。
其实预防头虱和虫卵也不难,记住几点就行:不共用梳子、帽子、毛巾;勤换枕套床单,用热水清洗;定期检查自己和家人的头发,尤其是孩子,要是在学校发现有同学长头虱,回家赶紧检查;真发现虫卵了,别慌,买专门的除虱产品,按说明用,严重的话就去医院找医生,别瞎用偏方,免得伤了头皮。
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是怎么处理的?平时又是怎么预防头虱和虫卵的?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经验,给大家提个醒,毕竟这种糟心事儿,能避免还是尽量避免!
来源:简影生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