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巴尔文离开CBA后,在NBL打出了两倍于之前的数据,这说明不是他不行,而是CBA的环境不够养人。
巴尔文离开CBA后,在NBL打出了两倍于之前的数据,这说明不是他不行,而是CBA的环境不够养人。
他效力山西时,场均9.1分6.6篮板,命中率63.9%,看着还行,但没人记得他。
他一走,去了江苏盐南苏科,立马变成场均17.9分12篮板,效率更高,对抗更强,防守更狠。
不是他突然变强了,是没人再限制他。
没人给他让位置,没人拖他后腿,他能拼、能抢、能补防,教练敢让他打三十分钟,他就能把内线守住。
他不是被抛弃,他是被浪费了。
CBA里太多外援是来镀金的,上场时间有限,战术地位模糊,打球像走流程,三分投不进就退防,篮板拼不动就让本土球员上。
巴尔文在山西,可能连一次关键球都没碰过,但在NBL,他就是队里唯一的指望,没人替他扛,他就自己扛,结果数据直接翻倍。
香港金牛队签他,不是因为他是大牌,是因为他实用。
NBL没那么多名头,但每分每秒都实打实。
他们不靠球星吃饭,靠的是能拼能打的硬汉。
巴尔文这种人,过去在CBA可能被当成替补中锋,现在在NBL,他是定海神针。
这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篮球的联赛,不是不能出好球员,而是好球员被埋在了没节奏、没对抗、没压力的环境里。
CBA的外援,很多是来赚快钱的,来了就打两场,赢了就走,输了就换。
NBL的外援是来找活路的,来了就得真刀真枪抢饭吃。
巴尔文在NBL打得凶,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退路。
他在山西,有人替他扛责任,他可以慢,可以省力。
到了NBL,没人替他扛,他只能爆发。
再说王佳琦,她从浙江稠州租借到武汉女篮,不只是换了个队,是换了个命运。
她是国家队的主力控卫,助攻王,有经验、有脑子、有领导力。
浙江稠州不缺她,她们有体系,有外援,有老将,她可能只是体系里的一颗螺丝。
但武汉女篮缺她,她们需要一个能组织、能带年轻队员、能关键时刻稳住节奏的人。
她一去,就成了队长。
这不是提升,这是救火。
武汉女篮队史上,第一次有现役国手来,这不是转会,这是雪中送炭。
说明什么?
说明WCBA的球队,不是不想要好球员,是好球员被集中在几支强队,其他队没人愿意动,也不敢动。
资源不流动,比赛就没人看,球迷就越来越少。
王佳琦不走,她还是那个助攻王;她一走,她成了武汉队的希望。
她一个人,能让一支弱队,突然有了一种叫“争冠”的念头。
我们总说中国篮球不行,说青训差,说选材少,但你看这两个例子,不是球员不行,是地方不让球员发光。
CBA的外援,被当成了消耗品,不是用在场上,是用在广告位上。
WCBA的国手,被锁在强队里,不是为了发展,是为了维持排名。
巴尔文的数据翻倍,王佳琦的到来改变球队命运,不是因为她们突然开窍了,是因为环境变了。
一个人在能喘气的地方,就能活;在被压住的地方,连喘气都难。
CBA的外援,换得比鞋还勤,今年这个,明年那个,没人记得谁干了什么。
NBL的外援,来了就是拼到底,打不好就走人,不走人就真干,结果反而打出真本事。
WCBA的国手,都在北京、浙江、四川这些地方扎堆,其他队拼不过,也不敢想,结果联赛越来越像几个强队的内战,没人看得下去。
球员不是不努力,是体制没给机会。
我们总是怪年轻人打不赢,怪教练不懂战术,可我们有没有想过,当一个国手连自己的城市都留不住,当一个内线外援只能在CBA打六分钟,这种环境怎么能出人才?
巴尔文能翻倍,是因为他没退路了。
王佳琦能带队,是因为没人替她做主了。
中国篮球不缺好球员,缺的是敢给机会的地方。
CBA不是不想赢,是赢的人太多,反而没人敢真拼。
NBL和WCBA的小球队,不是不想强,是没人敢动。
真正的进步,不是签几个大牌,是让每个小地方都敢用对的人,让每个球员都觉得自己不是工具人,是能改变比赛的那个人。
我们总说“中国篮球需要改革”,但改革不是换教练,不是加钱,而是让每一个想打的人,都有能打的地方。
让每一个有实力的人,哪怕没名气,都能在球场上拼出尊严。
巴尔文没在CBA打出名气,却在NBL找回了自己;王佳琦没在浙江被重视,到了武汉却成了灵魂。
这说明什么?
不是他们变了,是环境变了。
如果CBA和WCBA的强队,能把资源分出来一点,给那些被忽视的小城市、小球队,让真正能打的人有地方发光,中国篮球,根本不用等下一个姚明。
你敢不敢相信,下一个真正的中国篮球支柱,可能就藏在某个连电视都不播的NBL小队,或者某个WCBA的边远城市?
你敢不敢想,如果每一个国手都能像王佳琦一样,被需要、被信任、被当主心骨,而不是被锁在强队里当替补,中国篮球,会不会比现在强十倍?
来源:文图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