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央地合力筑标杆 全链赋能兴蚝业——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助推湛江“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湛江坐拥绵长海岸线与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资源,孕育出享誉全国的“湛江蚝”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岭南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湛江蚝以其肉质鲜嫩、
央地合力筑标杆 全链赋能兴蚝业——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助推湛江“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湛江坐拥绵长海岸线与得天独厚的海洋生态资源,孕育出享誉全国的“湛江蚝”这一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岭南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璀璨明珠,湛江蚝以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的特质,不仅成为食客青睐的美味佳肴,更承载着湛江海洋经济发展的深厚底蕴。为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激活发展动能,擦亮“湛江蚝”金字招牌,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应运而生。项目以央地合作的强劲合力为引擎,以全产业链布局为支撑,正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湛江落地生根、走深走实,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注入澎湃动力。
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是霞山区委、区政府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响应省市发展战略的关键举措。作为项目统筹主导方,霞山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的理念,精准把握湛江蚝产业发展痛点与机遇,创新性地提出“政府领导+国企投资+专业运营”的核心运作模式。这一模式既发挥了政府在规划引领、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又借助区属国企湛江市霞发集团有限公司的资金实力、建设经验与责任担当,保障项目开发建设的规范性与可持续性,同时通过引入专业运营团队,提升园区管理效率与市场对接能力,形成“三方联动、优势互补、高效协同”的发展格局。
湛江市霞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的主体,肩负着将蓝图转化为现实的重要使命。自项目启动以来,公司始终秉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的原则,严格按照整体规划蓝图,统筹推进各项建设任务。根据项目整体规划,示范区并非单一功能的产业园区,而是精心布局了四大功能区域,构建起“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产业生态体系。其中,总部经济中心定位为湛江蚝产业的“大脑中枢”,重点吸引生蚝产业及相关上下游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入驻,打造集企业办公、研发创新、品牌展示、商务洽谈于一体的产业集聚高地;供销产一体化发展区聚焦生蚝全链条生产运营,涵盖养殖基地对接、原料分拣、精深加工、仓储物流、批发零售等核心环节,实现“从海域到餐桌”的全流程管控;文化创意区则深挖湛江蚝文化内涵,打造蚝文化主题展馆、美食体验街区、文创产品研发中心等特色载体,推动蚝产业与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等产业跨界融合;综合服务配套区则围绕园区企业与从业人员的实际需求,提供人才公寓、商业配套、金融服务、政务代办、法律咨询等全方位配套服务,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四大功能区域的科学布局,不仅实现了产业环节的有机衔接,更构建起“生产有支撑、销售有渠道、创新有平台、文化有载体、服务有保障”的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建成后,预计园区将带动就业超1.2万人,为当地群众提供从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商务服务到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就业岗位,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园区年产值预计可达7.2亿元,通过产业集聚效应与规模效应,大幅提升湛江蚝产业的整体产值与盈利能力,推动湛江从“生蚝养殖大市”向“生蚝产业强市”跨越,加快打造成为集生产、加工、销售、物流、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生蚝产业园区。
10月25日,记者实地走访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扑面而来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与蓬勃向上的发展活力。在供销产一体化发展区,施工机械轰鸣作响,建设工人各司其职,标准化厂房、智能化仓储设施、冷链物流中心等重点工程正加速推进。据项目负责人介绍,供销产一体化发展区作为园区核心生产加工板块,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的大半,部分标准化加工车间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预计不久后即可投入试运营。该区域建成后,将实现生蚝从捕捞上岸到精深加工、从仓储保鲜到物流配送的无缝衔接,大幅提升产业运营效率与产品附加值,为湛江蚝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与建设工作同步推进的,是园区招商工作的亮眼成效。作为产业集聚的核心载体,总部经济中心的中国蚝都大厦自启动招商以来,凭借其优越的区位优势、完善的配套服务与清晰的产业定位,吸引了众多企业纷纷入驻。截至目前,已有“粤之宝”等25家生蚝养殖、加工、销售及相关配套企业签约入驻,涵盖了从上游养殖技术研发到下游品牌营销的多个环节,中国蚝都大厦一至四楼出租率已达87%。同时,还有多家国内知名食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及电商平台正在洽谈入驻事宜,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这些企业的入驻,不仅为园区带来了资金、技术与市场资源,更将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形成“抱团发展、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好产业生态,加速湛江蚝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的背景下,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积极拥抱科技创新,以数字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创新性地提出打造全国首个生蚝产业全流程线上闭环数字化管理体系,这一体系涵盖生蚝养殖、原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检测、仓储物流、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产品溯源可查、质量可控、物流可追、销售可管。例如,在养殖环节,通过安装水质监测设备、智能投喂系统,实时监控养殖环境,保障生蚝品质;在加工环节,引入智能化生产设备与数字化管理系统,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标准化水平;在销售环节,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整合线下销售渠道,实现“线上线下”联动营销。该数字化管理体系的建成,将大幅提升湛江蚝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目标创造年产值100亿元,推动湛江蚝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在湛江走深走实的重要抓手,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不仅关乎湛江蚝产业的转型升级,更对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百千万工程”强调以产业振兴为核心,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而湛江蚝产业作为湛江海洋经济的特色支柱产业,涵盖养殖、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辐射带动大量农户与中小企业发展。示范区的建成运营,将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更多农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同时,园区的建设还将带动交通、物流、餐饮、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加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为湛江打造县域经济强市、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将持续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主题,从多个维度发力,推动湛江蚝产业再上新台阶。在产业集聚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重点引进一批龙头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集群效应;在品牌打造方面,将整合“湛江蚝”区域公共品牌资源,加强品牌包装、宣传与推广,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让“湛江蚝”成为全国知名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在科技创新方面,将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研发,推动养殖技术、加工工艺、保鲜物流等领域的创新突破,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将积极探索蚝产业与文化旅游、健康养生、创意设计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开发更多高附加值产品与服务,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示范区还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园区管理运营水平,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发展。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将逐步建设成为全国生蚝产业的标杆园区,推动湛江蚝产业实现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品牌优势”的转变,让“湛江蚝”这一金字招牌更加闪亮,为湛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百千万工程”在岭南大地落地见效贡献更大力量。
从雷州湾的万亩蚝田到现代化的产业园区,从鲜活的生蚝产品到全链条的产业生态,湛江蚝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正是湛江践行“百千万工程”、推动产业振兴的生动缩影。随着中国蚝都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的加速建设,湛江蚝产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书写出海洋经济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精彩篇章。
来源:农民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