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首战开打!以后干得好拿得多,干不好就下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03:45 1

摘要:“铁饭碗”真要变“瓷饭碗”了!2025年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决战之年,国资委年初就敲下了改革“定音锤”,一场围绕“能上能下、能增能减”的变革已经在全国国企铺开。以前“混日子也能熬到退休”的老观念,这回是真的行不通了。

“铁饭碗”真要变“瓷饭碗”了!2025年作为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收官决战之年,国资委年初就敲下了改革“定音锤”,一场围绕“能上能下、能增能减”的变革已经在全国国企铺开。以前“混日子也能熬到退休”的老观念,这回是真的行不通了。

国资委在202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明确说了,今年改革要“补短板强弱项”,把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难题彻底解决掉。这可不是喊口号,而是有实打实的目标:要把资源从没用的业务里抽出来,集中投到主业和新能源、芯片这些关键领域,还要建智能化的监管系统,盯着企业好好干活。

其实早有铺垫,2024年国企改革已经完成了七成以上的任务,98%的国企子公司都搞了经理层任期制,说白了就是“干得好续约,干不好走人”,为今年的“首战”铺好了路。现在政策的核心很明确:不是要把国企改弱,而是要通过改机制,让国有资本更有竞争力。

改革先从“关键少数”下手,以前国企干部“只上不下”的老规矩,现在被彻底打破了。黑龙江交投集团的做法很有代表性,他们搞了“全员起立、重新上岗”,不管以前是啥职位,都得重新竞聘。

集团还专门列了32种“不胜任”的具体情况,比如业绩不达标、职责履行不到位等,对照标准一条条卡。就这一项,231名管理人员因为干得不好被降级、免职,占管理人员总数的14.45%,还有1名职业经理人直接被市场化辞退了。总部编制也从168人减到100人,压减了40%,以前“一个岗位三个人干”的闲散情况彻底没了。

现在国企选干部,早不是“领导说了算”,而是“业绩说了算”。这家集团78家下属企业都搞了公开竞聘,2349人凭真本事考上了中高层岗位,真正实现了“赛马不相马”。

对普通员工来说,最关心的还是工资。这次改革把“大锅饭”彻底掀了,明确“工资不是分出来的,是挣出来的”。黑龙江交投集团就把固定工资的比例降了47.46%,浮动工资占比大幅提高,管理人员的收入差距从以前的1.48倍拉大到2.7倍。

不光是地方国企,央企更是带头改。现在央企管理人员和业绩挂钩的浮动工资占比已经超过60%,到2025年,个性化的考核指标要占到76%以上。干得好的不光拿得多,还能优先升职、优先拿资源;干得差的,考核不合格就得进“待岗中心”培训,培训完还不行就只能走人。

更让人欣慰的是,政策特意照顾基层员工。有家国企扭亏为盈后,给一线苦脏累险岗位的职工每人发了5000元嘉奖,普通岗位也按业绩发了1000到3000元不等的奖金,真正让基层尝到了改革的甜头。

不少人担心改革就是“裁人降薪”,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国企是在“减冗余”的同时“补精英”,把腾出来的编制和资源,都用在引进真正有本事的人身上。

黑龙江交投集团一边压减冗余岗位,一边从其他央企和大企业挖来了22名职业经理人,通过校招和社招吸纳了2484名本科以上人才,还特意招了10名博士、硕士充实到核心岗位。为了留住这些人才,企业还给核心骨干提供安家补贴、优惠购房,甚至设了专项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人额外发钱。

这种“优进劣出”的人才流动,让国企的活力明显提上来了。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国企的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升了12%,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改革还有个关键方向,就是让国企“集中力量办大事”。以前有些国企啥业务都想做,结果主业没做强,副业也没赚到钱。现在明确要求处置“两非”“两资”——也就是非主业、非优势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把钱和资源都聚焦到关键领域。

2024年的数据显示,央企在国家安全、国计民生领域的投入已经超过70%,在芯片、新能源、高端装备这些“卡脖子”领域的研发投入同比增长了23%,不少技术难题都取得了突破。这才是国企该有的样子: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在国家需要的地方挑大梁。

现在国企改革的“首战”已经打响,“凭本事吃饭”的氛围越来越浓。以前“熬资历、混日子”的路子走不通了,有能力、肯实干的人终于有了更大的舞台。

话题互动:你身边的国企有这些变化吗?你觉得“干好拿得多、干不好下来”的机制,最该靠啥来保证公平?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想了解更多改革进展,别忘了点赞收藏哦[比心]

来源:宁静致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