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历:大班,厨龄:3年”,河南一所幼儿园近日走红网络。该幼儿园的孩子,小小年纪已习得一身“厨艺”。热传视频中,他们系着围裙踮脚掌勺,搬柴火、筛麦子、擀面条、做烧鸡……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有模有样。
“学历:大班,厨龄:3年”,河南一所幼儿园近日走红网络。该幼儿园的孩子,小小年纪已习得一身“厨艺”。热传视频中,他们系着围裙踮脚掌勺,搬柴火、筛麦子、擀面条、做烧鸡……一个个干得热火朝天、有模有样。
孩子们乐在其中,网友们艳羡不已。说起来,类似火出圈的“幼儿园职校”非此一家。菜园摘瓜、缝纫编织、泥潭摸鱼……很多幼儿园都在给孩子们“派活儿”。不同于搭乐高、读绘本那般安逸,都属于实实在在的劳动教育。
如今,很多家长对孩子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更别说让孩子做家务活了。久而久之,不少孩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连学校的卫生扫除都要家长代劳。如此这般,孩子的视力弱了、体重超了,甚至衍生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有教育家说过:“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不仅仅是体力的消耗,也不仅仅是一项或几项技能的习得,它更是个体全面成长的题中之义。你擀面皮、我烧锅,从共同端出来的美食,孩子们品尝到的是“相互协作”。播种、浇水、除草,最后收获满园蔬果,孩子们感悟到的是“付出就有回报”,“敬惜物力”的意义不言自明。而这些,远比书本上的抽象知识更加生动。
即便抛开教育意义,适度劳动本身也将赋予人们简单的快乐。比如在这波热搜中,网友们纷纷追忆起小时候的“吃苦”画面。尽管苦点累点,但期待一颗种子发芽,捞到一条鱼儿的惊喜,在田野嬉戏、玩泥巴大战,那种与物质世界建立起的真实联结,释放着我们的情绪,也安放着我们的心灵。
近些年,从小修好“劳动”这门课愈发成为社会共识。自2022年秋季学期劳动教育“独立成课”以来,各地都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劳动课的打开方式日渐丰富。“吃苦幼儿园”一次次冲上热搜,正是大众态度的表达。期待更多好创意、好做法,引导孩子爱上劳动、享受劳动,让他们的人生更加快乐、踏实、开阔。
来源:京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