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话戳中多少家长的心?现在好多孩子一提学习就头疼,课本里的字认识他,他不认识课本。你苦口婆心说“读书是为你好”,他左耳进右耳出,甚至跟你对着干。其实不是孩子不爱学,是他没发现学习的乐趣——课本里的历史是干巴巴的年份,地理是冷冰冰的地名,但纪录片里的世界,是活的
最近刷到董宇辉聊孩子教育,他说:“别总逼着孩子背单词、写作业,你让他看见世界有多大,知识有多有趣,他自己就会主动想去学。”
这话戳中多少家长的心?现在好多孩子一提学习就头疼,课本里的字认识他,他不认识课本。你苦口婆心说“读书是为你好”,他左耳进右耳出,甚至跟你对着干。其实不是孩子不爱学,是他没发现学习的乐趣——课本里的历史是干巴巴的年份,地理是冷冰冰的地名,但纪录片里的世界,是活的!
董宇辉自己就常跟学生推荐纪录片,说“好的纪录片,是给孩子打开一扇窗,让他知道学习不是为了考试,是为了看懂这个有趣的世界”。今天就整理10部,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人文,孩子看进去了,比你唠叨一百遍“要好好学习”都管用,还能悄悄涨知识。
1. 《地球脉动》:让孩子看见自然的神奇,爱上生物地理
这片子拍得太绝了!南极的企鹅排队走路,非洲草原的角马迁徙,深海里会发光的鱼……每一帧都像壁纸,孩子看的时候眼睛都亮了。
我邻居家孩子以前讨厌生物课,觉得“动植物有啥好看的”,看了《地球脉动》后,天天追着问“妈妈,企鹅怎么在冰上走路不滑呀?”“角马为什么要走那么远找水?”现在主动翻地理书查非洲的气候,生物课上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你看,不用逼,他自己就好奇了。
2. 《河西走廊》:比历史课本有意思,孩子主动记朝代
别再让孩子死记硬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了,《河西走廊》用故事讲历史,从张骞出使西域,到丝绸之路的繁华,配上好听的背景音乐,孩子看得入迷。
我同事的儿子,以前背历史朝代总记混,看了这片子后,自己画了张丝绸之路的地图,还跟爸妈讲“张骞太厉害了,走了十几年才回来”。现在历史课本里讲汉朝、唐朝的内容,他一看就懂,因为纪录片里早就讲过来龙去脉了。
3. 《蓝色星球》:深海世界太震撼,孩子主动问“为什么”
孩子总觉得科学枯燥?那是没让他看《蓝色星球》。深海里的章鱼会变颜色,珊瑚礁里藏着各种小鱼,还有会“飞”的鱼跳出水面……
我表姐家女儿,看完后天天抱着《海洋百科》看,问“妈妈,为什么深海里的鱼眼睛那么大?”“珊瑚是动物还是植物呀?”以前写作文总写“我爱大海”,现在能写出“深海里的星星鱼,像提着小灯笼在跳舞”——知识和想象力,都是看纪录片看出来的。
4. 《故宫》:让孩子懂传统文化,不再觉得“文言文没意思”
故宫不只是一座大房子,《故宫》里讲了它600年的故事:皇帝怎么在太和殿上朝,工匠怎么建出这么宏伟的宫殿,里面的文物背后有啥秘密。
我朋友带儿子看了后,孩子对文言文都感兴趣了,说“原来古代人住的地方这么讲究,课本里的《故宫博物院》我现在能看懂了”。周末还主动要去博物馆,说想看看真的文物——这就是纪录片的魔力,让孩子觉得传统文化离自己不远。
5. 《宇宙时空之旅》:解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爱上天文
孩子是不是总问“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宇宙有多大?”《宇宙时空之旅》用动画+实景,把复杂的天文知识讲得明明白白,连大人都看得入迷。
我邻居家的小男孩,以前总沉迷玩手机游戏,看了这片子后,天天跟同学聊“黑洞是什么”“地球是怎么来的”,还买了天文望远镜,晚上拉着爸爸看星星。现在科学课上,老师一提宇宙,他就举手发言,学习积极性高多了。
6. 《大国崛起》:看世界各国的故事,孩子更有格局
别让孩子只盯着课本里的知识,《大国崛起》讲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家,是怎么从弱小变强大的,有历史,有经济,还有文化。
我堂哥家孩子,以前觉得“学习就是为了考大学”,看了这片子后说“原来每个国家都要努力才能变强,我也要好好学习,以后为国家做贡献”。虽然有点小大人,但能有这样的格局,比逼他写作业强多了。
7. 《微观世界》:镜头下的小昆虫,让孩子爱上生物
平时孩子可能觉得蚂蚁、蜜蜂不起眼,但《微观世界》用特写镜头,拍了它们的“小日子”:蚂蚁搬食物,蜜蜂采蜜,毛毛虫变成蝴蝶……
我同事的女儿,以前怕虫子,看了这片子后说“原来小昆虫这么厉害,蚂蚁搬的食物比自己还重”。现在生物课上学“昆虫的生活习性”,她一点都不觉得难,因为纪录片里早就看过了。
8. 《汉字五千年》:让孩子明白“汉字有多美”,不再讨厌写作文
孩子总觉得写汉字麻烦?《汉字五千年》讲了汉字从甲骨文到简体字的变化,每个字背后都有故事:“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亮,“山”字像山峰。
我闺蜜家孩子,以前写作文总凑字数,看了这片子后,开始喜欢琢磨汉字,写作文时会用“夕阳像个大火球”“月亮挂在天上像小船”——原来汉字这么有趣,孩子自然就愿意写了。
9. 《航拍中国》:足不出户看中国,爱上地理
不用带孩子走遍全国,《航拍中国》用上帝视角,拍了中国的山川河流、城市乡村:新疆的天山天池,云南的大理洱海,上海的外滩……
我邻居家孩子,看了这片子后,在地图上标出每个省的景点,说“以后要去新疆看天池,去云南看洱海”。现在地理课上学“中国的地形”,他一看图就懂,因为纪录片里早就见过了。
10. 《梁思成 林徽因》:让孩子懂“什么是热爱”,主动学习
可能有人觉得这片子太深,但孩子能看懂梁思成和林徽因,为了保护古建筑,走遍中国的故事。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就想留住老祖宗的东西。
我朋友带儿子看了后,孩子说“梁思成爷爷太厉害了,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努力”。现在孩子学习累了,就会说“我要像梁思成爷爷一样,坚持下去”——比起你说“要努力学习”,不如让他看看别人是怎么为了热爱而奋斗的。
最后想说,董宇辉说得对:“教育不是填鸭,是唤醒。”孩子厌学,不是他笨,是他没找到学习的乐趣。与其天天唠叨“要好好学习”,不如陪他看看这些纪录片。
不用规定每天看多久,周末看一集,或者晚上睡前看20分钟就行。慢慢的,你会发现,孩子不再讨厌学习了,会主动问问题,会主动翻课本,甚至会跟你分享他看到的知识——这才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自己爱上学习,主动成长。
试试吧,这10部纪录片,比你唠叨一百遍都管用,说不定还能让孩子成为“小百科全书”呢!
来源:拾光贩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