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说这是“噱头大于实效”,也有人夸“文旅局会抓流量”,但吵来吵去,好像没人问一句:如果换成其他没那么多预算的中小城市,遇到同样的文旅瓶颈,能比景德镇做得更聪明吗?
最近刷到“6块钱的鸡排讲出6个亿的期值”,我第一反应跟很多人一样:景德镇这是闹哪出?
作为千年瓷都,手里握着陶溪川、瑶里古镇这么多好牌,怎么偏偏靠一个路边鸡排摊主出圈了?
有人说这是“噱头大于实效”,也有人夸“文旅局会抓流量”,但吵来吵去,好像没人问一句:如果换成其他没那么多预算的中小城市,遇到同样的文旅瓶颈,能比景德镇做得更聪明吗?
一、750亿收入背后的“成长焦虑”
要聊景德镇为什么选鸡排哥,得先看看它的“家底”,不是瓷器有多贵,而是文旅对这座城市有多重要。
2024年景德镇旅游收入回升到750多亿元,看着不少吧?但跟2019年比,还差了130亿;当年光游客就接待了8500万人次,现在离这个数还远着呢。
更关键的是,文旅产业占了景德镇GDP的近60%,相当于“半条命”都靠它,收入回不到巅峰,背后的焦虑可想而知。
其实景德镇真不缺好资源,就说瑶里风景区,青石板路沿着河铺着,古桥底下水流得清清爽爽,论景致,跟浙江的乌镇、南浔古镇比一点不差。
可人家乌镇一年能接待上千万游客,瑶里呢?连一百万都到不了。
还有个更特别的,景德镇是直升机制造基地,有个专门的直升机博物馆,里面能近距离看各种机型,多有意思?但西安的航空博物馆一年能接待30万人,景德镇这个,连5万游客都凑不齐。
这些好东西为啥没人知道?说到底还是没钱推,当地每年的文旅预算就1800多万元,现在顶流网红一条推广视频就要500万往上,这点钱顶多请人家拍3条,还怎么搞全国性的宣传?
总不能让工作人员天天发朋友圈吧?所以不是景德镇不想推好资源,是真没那个预算玩“大制作”。
二、为什么是“鸡排哥”而非“大明星”
有人可能会说:没钱就不能砸钱建新项目吗?这话真得好好想想。
之前贵州独山搞了个“水司楼”,花了24亿,结果就运营了1年,现在烂在那儿,游客没吸引来,还落了一堆骂名。
现在的文旅市场早不是“建个大景点就能火”的年代了,你看淄博烧烤,火的不是多豪华的店面,是摊主实诚,一串肉给得足。
天水麻辣烫出圈,也不是因为味道多特别,是本地人愿意带着游客转,那种热乎劲儿让人觉得亲切。
这些案例其实都在说一件事:游客要的不是冰冷的建筑,是能让人心里暖的“人情味儿”。
鸡排哥刚好就是那个带“人情味儿”的人,他不是那种到处跑的网红,在景德镇待了42年,跟这座城市早绑在一起了。
他的鸡排摊开在五中附近,10多年了,一直卖6块钱,学生来买还经常给优惠,好多毕业生回景德镇,都要特意去他那儿买份鸡排,说“吃的是小时候的味儿”。
疫情那阵儿,他还免费给志愿者送鸡排,这点小事,本地人都记在心里,网友说“买他的鸡排像听了场心理咨询”,这话不假。
有人心情不好去买鸡排,他会笑着说“多大点事儿,吃口热乎的就好了”;有人纠结要不要留在景德镇,他会说“这地方慢,但是养人”,这种能聊到人心坎里的劲儿,比任何广告都管用。
而且跟请明星比,鸡排哥几乎没成本,顶流明星代言一次要几百万,他呢?文旅局就请他开了个座谈会,发了个“文旅推荐官”的证书,他还挺高兴,说“能帮景德镇做点事,挺好”。
更聪明的是景德镇文旅局没浪费这波热度。
知道鸡排摊前会排队,就赶紧安排人维持秩序,怕游客找不到其他景点,就在摊位旁边立了个导览牌,上面写着“鸡排哥推荐的10个小众陶艺馆”,连怎么走都标得清清楚楚。
眼看“十一”要到了,又趁势优化了夜市的卫生和摊位规划,想让游客不光来吃鸡排,还能多逛会儿、多待几天,这种“借流量做实事”的思路,比单纯炒话题强多了。
三、中小城市的“务实推广逻辑”
现在再回头看“6亿期值”的争议,其实有点没必要。
据做文旅推广的朋友说,一般城市花1000万推广,能有2-3亿曝光就算不错了,而鸡排哥这事,没花多少钱,光自然传播就有50多亿曝光,这个“性价比”早超预期了。
真正该学的,是景德镇给中小城市指的路,没钱没资源,怎么把文旅做出彩?
第一条就是选对“代言人”,别总想着请明星、找顶流,不如找本地有口碑的普通人。
比如开了几十年的老店老板、守着非遗手艺的匠人,他们跟城市有感情,说的话也实在,游客愿意信,要是找那种同时代言好几个城市的网红,游客记都记不住,还容易觉得“不真诚”。
第二条是用“小故事”讲“大资源”,别总说“我们这儿有千年历史”“我们的景点多有名”,这些话太干了。
不如像景德镇这样,用鸡排哥的故事带出土陶艺馆,用“吃鸡排逛古镇”的路线,把瑶里风景区推出去。
游客记不住“瑶里是国家4A级景区”,但能记住“那个卖鸡排的大哥说,瑶里的早上能听见鸟叫,能看见晨雾”。
第三条是别贪大求全,多做“小事”,预算有限,就别想着建大项目,不如把路边摊的卫生搞干净,把景点的指示牌做清楚,给游客多提供点方便。
游客来旅游,图的就是舒服,买东西不坑人,问路有人耐心指,哪怕只是摊位老板多给了张纸巾,这些小事都会让他们觉得“这地方不错”,回去还会推荐给朋友。
今年国庆要是有出游计划,不妨去景德镇走一趟。
早上去鸡排摊买份热乎的鸡排,跟老板聊两句;上午去陶艺馆捏个杯子,哪怕捏得歪歪扭扭,也是自己的作品;下午去瑶里逛古镇,沿着河边走一走,吹吹风,晚上去夜市吃点小吃,看看景德镇的夜景。
你会发现,这座城市的好,不是写在宣传册上的“千年瓷都”,是鸡排里的烟火气,是陶艺师傅的耐心,是陌生人递过来的一杯热茶。
其实中小城市的文旅都该这样,不用跟大城市比排场,不用跟网红城市比热度,把自己的“小美好”讲清楚、做扎实,自然会有人来。
这大概就是景德镇用6元鸡排教会我们的事:文旅破局,从来不是靠“大动作”,而是靠“走心”。
来源:陈大官人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