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肤品惊现禁用苏丹红!多个知名品牌卷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6 16:30 1

摘要:“肉色”也能造假。老爸评测把几瓶面霜、一支素颜霜和一瓶隔离霜送进实验室,一周后的报告像鞭炮一样炸开:里面不是植物色素,而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工业染料——苏丹红Ⅳ,含量最高的一瓶达到1982 μg/kg,换算下来,每擦一次脸,相当于把微量的致癌物均匀抹成“天然好气色

“肉色”也能造假。
老爸评测把几瓶面霜、一支素颜霜和一瓶隔离霜送进实验室,一周后的报告像鞭炮一样炸开:里面不是植物色素,而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工业染料——苏丹红Ⅳ,含量最高的一瓶达到1982 μg/kg,换算下来,每擦一次脸,相当于把微量的致癌物均匀抹成“天然好气色”。

更尴尬的是,这些产品的包装上都写着“植物提取”“无合成色素”,原料表前排还骄傲地站着“鳢肠提取物+印度楝叶+辣木籽油”三件套,仿佛把热带雨林搬进了瓶子。现实却是:有人给这三位“植物嘉宾”偷偷塞了一管鲜红口红——苏丹红Ⅳ,让膏体在货架上一年半也不褪色,成本只有合规色素的三分之一。

**“我买的可是国际大牌,也会中招?”**
是的。第一批踩雷名单里,科颜氏、花西子、Farmacy、且初赫然在列;随后两周,网友和各地检测机构又扒出玉容初、听研、chillmore且悠的同款“三件套”产品。它们都指向同一家原料商的红色复合植物原料组,像串供一样整齐。

**“苏丹红Ⅳ到底毒在哪?”**
一句话:它最坏的本事是“骗过基因”。动物实验里,苏丹红Ⅳ被代谢成苯胺类衍生物,直接与DNA牵手,诱发肝小叶癌、膀胱癌。欧盟2005年把它踢出化妆品正面清单,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明文封杀,连食品都不给留活路,却被偷偷写进“护肤”配方。

**“品牌方难道不检测?”**
这是整件事里最扎心的一环。
多数品牌并非自己加料,而是“信任背书”失效:原料商提供COA(合格证书)和植物提取物漂亮的抗氧化数据,品牌把文件存档就上线生产。苏丹红Ⅳ不在常规抽检目录,除非主动靶向筛查,否则液相色谱仪也不会报警。换句话说,法规没让查,企业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现在品牌怎么补救?”**
1. 花西子、且初、Farmacy第一时间停售、召回,直播间主播口径统一改成“先把家里的退货,运费我们出”。
2. 科颜氏最初发声明“符合中国标准”,但天猫旗舰店悄悄下架相关产品,被眼尖网友截图留证——舆论面前,没有“静默公关”的空间。
3. 玉容初、听研、chillmore且悠连夜送第三方复检,承诺“报告公开,不洗地”。

**“家里正好有一瓶‘三件套’产品,怎么办?”**
先别慌,分三步走:
1. 立即停用。致癌风险是长期累积,用了一次不会立刻病变,但没必要再给它贡献实验数据。
2. 查备案。打开国家药监局“化妆品监管”APP,输入产品名称,核对最新状态是否“暂停销售”或“责令召回”。
3. 留证退货。拍照留底,联系官方客服走召回通道,即使拆封也能退,别被“已开封不受理”忽悠。

**“以后怎么买才放心?”**
1. 看色号来源。合规色素会在成分表标成CI 77491、CI 15850等五位数国际索引,凡是只写“植物提取、天然色粉”却绝口不提索引号的,多长个心眼。
2. 闻气味、观分层。天然色素大多怕光怕热,膏体如果两年颜色纹丝不动,又无明显抗氧化防腐剂,就要怀疑“工业染料坐镇”。
3. 盯评测、看批次。第三方测评再火爆,也只能抽检批次;买到手的当天,去品牌公众号或小程序输入批次号,看有没有更新检测报告,成了最笨也最有效的“自我风控”。

**“行业会因此变天吗?”**
8月1日刚刚落地的《化妆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管理办法》已经把“易非法添加、危害人体健康物质”列入重点靶向,苏丹红Ⅳ名列其中。接下来大概率会看到两条线:
- 监管端:飞行检查里增加“苏丹红”专项盲测,查到即公示,罚款额最高可达货值30倍,足以让任何代工厂肉疼。
- 企业端:头部品牌正倒逼原料商签“双保险”——既要提供COA,又要接受第三方飞行抽检,不合格直接取消合作,并把违约赔偿金写进合同,用商业条款代替良心。

**“植物故事”还能不能讲?**
能讲,但必须把“天然”关进制度的笼子。
天然色素易褪色是天性,与其偷偷加工业染料,不如多花成本做微胶囊包裹、冻干粉末、充氮灌装;再不行就诚实告诉消费者“颜色会随时间变淡”,把选择权还给用户。
当“植物”不再只是营销滤镜,而成为可追溯、可验证、可追责的供应链工程,消费者才敢为“天然”两个字继续买单。

下一次,当你在柜台前听到“纯植物、零合成色素”时,不妨追问一句:
“那你们的颜色索引号是多少?苏丹红测过吗?”
柜姐若能立刻拿出报告,这份底气,才是品牌真正的“颜值”。

来源:k快乐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