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教授十年冷板凳,顶刊论文无人知,世界数学圈却悄悄改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6 19:53 1

摘要:2025年10月,一篇数学论文被《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接受了,这本期刊是全球最顶尖的数学期刊之一,一年才收不到一百篇稿子,作者是兰州大学的耿俊和西湖大学的申仲伟,他们没发新闻稿,学校官网也没更新,这事在中文互联网上几乎没人提。

2025年10月,一篇数学论文被《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接受了,这本期刊是全球最顶尖的数学期刊之一,一年才收不到一百篇稿子,作者是兰州大学的耿俊和西湖大学的申仲伟,他们没发新闻稿,学校官网也没更新,这事在中文互联网上几乎没人提。

耿俊从2010年初就开始琢磨代数几何里的模空间稳定性这事,没人带他,也没项目给钱,连研究生都只有三个,申仲伟从普林斯顿回来后也没去赶热门,一个人埋头做纯符号计算,两人2021年在一次审稿会上碰上,之后全靠邮件和共享文档搭伙,两千多条消息来来回回,一次面都没见过。

他们解决的是一个老问题,叫“K-稳定性猜想”的一部分,这问题从90年代起就被觉得算不动,别人用老办法卡住了,他们却把二十年前没人用的“范畴论可视化算法”捡回来,重新写进程序,搭了个新工具,这不是理论上的新发现,是工具变了,数学开始靠人和机器一起推了。

清华北大这些学校钱多、人多,年轻老师却得赶紧出成果,选题都差不多,方法也照着抄,十年难出一个真东西,耿俊在兰大,钱少,没人催,能安安静静五年不发论文,申仲伟在西湖大学,也不去凑热闹,就盯着没人碰的冷门方向,这种没人管的状态,反倒让他们能自由地干点事。

国际上有人留意到了,MIT团队三年前说快解决了,结果论文被拒了三次,德国马普所的专家审稿时说,这篇来自中国的文章让他觉得数学还没全让算法给吞了,剑桥大学数学系已经把这篇论文当成了教学案例,可在国内,它还是没人提。

没人开发布会,也没人拍祝贺视频,论文第一作者是耿俊,通讯作者是申仲伟,发表日期还没定,他们的工作没改掉什么政策,也没捞到什么头衔,但世界数学的地图,真就因为这篇纸上的推导,悄悄挪动了一点。

来源:Past-Moo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