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度月销16辆,凌派卖出7台,本田怎么活成了笑话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1:06 1

摘要:在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本田曾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品牌,旗下多款车型成为车坛传奇。飞度,作为小型车市场的明星产品,曾经风光无限。第三代飞度车架号为 “GK5” ,凭借 1.5L 本田地球梦发动机,以出色的动力表现、燃油经济性和颇具竞争力的起售价,迅速风靡市场。201

在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本田曾是一个熠熠生辉的品牌,旗下多款车型成为车坛传奇。飞度,作为小型车市场的明星产品,曾经风光无限。第三代飞度车架号为 “GK5” ,凭借 1.5L 本田地球梦发动机,以出色的动力表现、燃油经济性和颇具竞争力的起售价,迅速风靡市场。2015 - 2019 年期间,飞度全年终端销量均轻松突破 10 万辆,月销过万是常态,甚至在小型车销量排名中常常稳居前三,一度成为年轻人购车的热门选择,二手车市场更是流传着 “开三年亏一万” 的保值神话,被车迷们亲切地称为 “平民超跑”。

凌派,作为一款中国特供车型,同样在紧凑级市场中展现过强大的竞争力。其凭借类似雅阁的大气外观、越级的车内空间以及本田品牌的背书,一度成为家用轿车的热门之选。在巅峰时期,凌派月销可达 2 万辆,在竞争激烈的紧凑型车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广汽本田销量的重要支柱之一。

然而,如今的飞度和凌派却陷入了销量泥沼。根据某汽车门户网站数据显示,今年 9 月份,曾经的神车本田飞度仅售出 16 台,而 8 月份的销量也不过 23 台,其姊妹车型 Life 销量更是低至 3 辆。凌派的表现则更为惨淡,9 月份销量仅为 7 台,今年前九个月累计销量也才 981 台 ,与曾经月销 2 万的辉煌形成了天壤之别,这样的销量成绩甚至不及一些车型的零头,在销量排行榜中几乎处于垫底位置。

是什么原因让本田旗下这两款曾经的明星车型陷入如此惨淡的销量困境,让本田在车市中仿佛成为了一个被嘲笑的对象呢?

随着全球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新能源车在节能和动力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电动机能够瞬间输出最大扭矩,带来强劲且直接的动力感受,在城市频繁启停的路况下,相比传统燃油车频繁换挡所带来的动力损耗,新能源车的动力响应更加迅速,驾驶体验更为流畅 。而且新能源车在运行过程中几乎零排放,与传统燃油车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形成鲜明对比,不仅符合当下环保理念,也契合各国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众多国家和地区还纷纷出台购车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消费者购买,进一步增强了新能源车的吸引力。

在空间利用上,新能源车由于去除了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的机械部件,使得车内空间布局更加灵活。以比亚迪海鸥为例,虽然定位为小型车,但其通过合理的空间设计,内部空间并不显得局促,且得益于电池平铺在底盘的布局方式,车内地板较为平整,后排乘客的腿部和头部空间都得到了较好的保障,为乘客提供了更舒适的乘坐体验。相比之下,本田飞度和凌派作为传统燃油车,在空间布局上受到发动机舱、传动轴等部件的限制,在空间拓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优势使得新能源车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崛起,不断挤压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本田飞度和凌派自然也难以幸免。

本田在产品策略上也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以凌派为例,2020 年换代改款时,将原本的 1.8L 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换装为 1.0T 三缸涡轮增压发动机。这一改变直接触及了消费者的敏感神经,三缸发动机由于其自身物理结构特点,相比四缸发动机更容易产生抖动和噪音,尽管车企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手段来抑制,但随着车辆使用时间的增长和里程的增加,抖动和噪音问题可能会逐渐凸显,消费者对此心存顾虑。市场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19 年凌派月均销量过万,而在 2020 年更换三缸发动机后,销量开始一路走低,如今更是月销仅个位数。

此外,本田车型在价格方面也逐渐失去优势。在过去,本田凭借品牌影响力和产品质量,价格相对较高消费者也能接受。但如今市场竞争激烈,众多自主品牌崛起,以高性价比的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例如吉利帝豪,配置丰富、空间宽敞,价格却较为亲民,相比之下,本田飞度和凌派在价格上没有明显优势,却在配置和空间上难以脱颖而出。而且,本田部分车型长时间不换代,产品老化严重,跟不上消费者日益变化的需求和审美,在科技配置、内饰设计等方面逐渐落后于竞争对手,进一步削弱了产品竞争力。

面对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本田虽然早早制定了电动化战略,但其转型步伐却显得异常迟缓。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布局上,本田似乎仍未摆脱燃油车时代的思维定式。早期推出的新能源车型,大多是基于燃油车平台进行的 “油改电” 产品,这些车型不仅外观缺乏新意,在空间布局、电池放置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导致车内空间被压缩,实用性降低。在智能化方面,本田新能源车型也远远落后于国内新势力品牌,车机系统反应迟缓、功能单一,自动驾驶辅助等智能化配置也不够丰富和先进,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出行的需求,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本田在决策机制和供应链管理上的问题也严重制约了其转型速度。由于决策权高度集中在日方,中国团队缺乏足够的自主权,导致决策流程冗长,无法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在供应链方面,本田长期依赖日本本土供应商,供应链体系相对封闭,这使得其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在价格战激烈的市场环境中,难以与采用本地化供应链、成本控制出色的自主品牌竞争。

本田飞度和凌派销量的暴跌,不仅仅是两款车型的失败,更是本田品牌在新时代面临挑战的缩影,这一现象为整个汽车行业敲响了警钟。它清晰地表明,在新能源浪潮的冲击下,传统燃油车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必将被市场无情淘汰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必须摒弃过去的傲慢与偏见,积极投身到新能源转型的浪潮中,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智能化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本土化研发和决策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在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下,车企需要深入了解不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充分利用当地的供应链资源和技术优势,制定更加灵活和贴近市场的发展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续写汽车行业的辉煌篇章 。

尽管目前本田在中国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已失去翻盘的机会。本田有着深厚的技术底蕴,在发动机技术、底盘调校等方面仍具备相当的优势,只要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进行战略调整,仍有望在市场中重新崛起 。

在技术研发上,本田已加大了在电动化和智能化领域的投入。计划在 2030 年之前投资约 650 亿美元用于电动车研发,并与宁德时代、华为等中国本土优秀供应商合作,整合资源提升竞争力 。本田还在积极开发全新一代 ADAS,计划于 2027 年在北美和日本的纯电动及混合动力主力车型上广泛搭载,在中国市场也将与 Momenta 合作开发适合中国道路环境的新一代 ADAS ,并搭载于未来所有全新车型,以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在产品策略方面,本田也在积极调整。一方面,计划在 2027 - 2030 年全球推出 13 款新一代混合动力车型,针对不同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丰富产品矩阵,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购车需求。另一方面,本田在中国市场推出全新纯电动品牌 “烨”,并计划到 2027 年推出 6 款 “烨” 品牌纯电动车 ,2027 年前投放 10 款纯电动车型,到 2035 年实现纯电动车销售比例达到 100%,加速电动化转型的步伐 。

本田若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逆袭,除了在技术和产品上发力外,还需在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上多下功夫。通过有效的市场宣传和公关活动,强化品牌形象,传递积极的品牌价值观,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同时,优化售后服务网络,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解决消费者购车后的后顾之忧,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口碑 。

本田目前的困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未来它能否成功逆袭,重回巅峰,让我们拭目以待 。

来源:Sunglasses

相关推荐